《水经•鲍丘水注》所涉御夷镇、​滑盐、傂奚等考略

鲍丘水从塞外来,南过渔阳县东,鲍丘水出御夷北塞中,南流迳九庄岭东,俗谓之大榆河。

鲍丘水,古鲍丘水上游即今潮河,下游略与今白河平行南流,折东南循今蓟运河下游入海。北魏时上游在今通州区附近注入白河,至今武清县境又别流东出[1]

又南迳镇东南九十里西密云戍西,又南,左合道人溪水,水出北川,南流迳孔山西,又历密云戍东,左合孟广水,水出下,甚层峻,峨峨冠众山之表。其水西迳孔山南,上有洞穴开明,故土俗以孔山流称。水又西南至密云戍东,西注道人水,乱流西南迳密云戍城南,右会大榆河。有东密云,故是城言西矣。

道人溪水,在今北京市密云东北。《方舆纪要》卷11密云县: 道人溪 “在县东北石盘峪[2]

孔山,今人多认为即丰宁窟窿山;窟窿山位于县境中部,在县城大阁西32千米处,与窟窿山村隔河相望。该山属燕山山脉,形成于侏罗纪,由粗粒花岗岩组成。由于长期剥蚀,在1550米的片状山峰上,形成2个透体洞。东侧洞高6米,宽4米;西侧洞高5米,宽2米,故名“窟窿山”[3] 

御夷镇,北魏太和中为防御柔然而置的军镇。在今河北省赤城县。与沃野、怀朔等六镇同为北魏军事重镇[4]多年前成一农以实地勘察结合相关文献确定了《水经.沽河注》几个与御夷镇有关的地理标志,即沽河大谷水独固门独石的位置……在赤城县猫峪堡西南1里处找到一座古城的遗迹,其地理环境与《水经注》的记载完全吻合,断定它即是北魏的御夷镇。成一农在实地踏勘中在城内西南角发现的大量瓦片、陶片,多为辽金元时代遗物。且测量的该城址规模相当大,东西长约417米,南北长约420[5]。不过考虑到此城规模与北魏其他六镇相比还是小了很多,且出土多为辽金时遗物,故笔者对此一直存疑。(备注:笔者20189月初与成一农先生就此城的相关疑问:规模及出土物的问题等进行了沟通,成先生电话里称此城的实际规模比他在文中描述的应该更大,20多年前他在现场还发现了一些绳纹陶片等遗物[6]。)

密云戍城,按注文“又南迳(御夷)镇东南九十里西密云戍西”结合文普资料,作方位及距离校验,疑与今丰宁土城镇土城城址有关。(备注:土城城址  【土城镇土城村北·战国一汉·县文物保护单位】1985年调查发现。东、西、南三面城墙已毁,仅存北墙,系夯土筑成,残长约145米,残高2.5米。采集遗物有铁釜、铁镢、夹砂红褐陶绳纹釜和泥质灰陶绳纹或素面罐、瓮、板瓦、筒瓦等残片[7]。)

大榆河又东南流,白杨泉水注之,北发白杨溪望离,右注大榆河。又东南,龙刍溪水自坎注之,大榆河又东南出峡,迳安州旧渔阳郡之滑盐县南,左合县之北溪水,水出县北广长堑南。太和中,掘此以防北狄。其水南流迳滑盐县故城东,王莽更名匡德也,汉明帝改曰盐田,右承治,世谓之斛盐城,西北去御夷镇二百里;南注鲍丘水。

滑盐县故城,按注文所述方位疑与今滦平陈营战国遗址有关。(陈营遗址位于滦平巴克什营镇陈营村西·战国;1990年调查发现。面积约2万平方米。采集遗物有夹砂红褐陶绳纹釜和泥质灰陶绳纹罐、盆及东面豆等残片。河北文物局,2013)此外关于滑盐县所辖境域,据王仲荦先生考证:汉滑盐县治,虽在潮河流域,而其辖境甚广,北及内蒙古多伦县境。欧阳修谓“汉城炭山在滦河上源,西有盐泊之利”,皆汉滑盐县境也[8]。潮河流域虽然无产盐之地,但在“滑盐”县所辖的滦河源头以西今河北沽源境内有多处盐湖如:公鸡淖尔、九连城淖尔等,盖“滑盐”之名因此而得。

又南迳奚县故城东,王莽更之曰敦德也。鲍丘水又西南迳犷平县故城东,王莽之所谓平犷也。又南合三城水,水出臼里山,西迳三城,谓之三城水。

又迳香陉山,山上悉生本香,世故名焉。又西迳石窟南,窟内宽广,行者依焉;窟内有水,渊而不流,栖薄者取给焉。

又西北迳伏凌山南与石门水合,水出伏凌山,山高峻,岩鄣寒深,阴崖积雪,凝冰夏结,事同《离骚》峨峨之咏,故世人因以名山也。一水西南流注之,是水有桑谷之名,盖沿出桑溪故也。

傂(厗)奚县故城,厗( tí)是玉的一种;奚,是一个非常古老的民族,长期居住于燕山南北和军都山左右。从名称看,厗奚县在汉代可能为奚族人集中活动的地区。由于文献中关于厗奚故城位置的记载不止一处,故今人对厗奚之所在亦多有异议。此处傂奚县故城,按上述注文所述当位于犷平县故城(约今密云东北石匣一带)上游;结合相关文普资料等综合考量今高岭镇田庄遗址恰当其位。(备注:田庄遗址位于高岭镇田庄村南300米;位于黄土台地上,南北长约100米,东西宽约80米。20世纪70年代发现房址、灶坑、木炭。出土有绳纹砖、席纹砖、灰陶盆、陶罐等[9]。)而张振松、靳宝等学者实地踏勘[10]认为田庄遗址面积较小遗存甚少且主要是先秦与汉代早期遗物。故此处出现的奚县故城遗址尹钧科先生亦认为应该是早期的西汉时期的厗( tí )奚县故城。(备注:据《北京历史地图集》:古北口在西汉平帝元始二年(公元2年)时,河西已经有“厗奚县”,东汉永和五年(140年)时,叫“傂奚”,三国魏景元三年(260年)时,叫傂奚城,西晋建兴四年(316年)时,叫傂奚……这个城东西500米,近正方形,北面在山上,南面在山下的冲积层上。城为岩石,石灰和三合土筑成,厚约两丈,高约三丈多。如今北山上此城所经过的地方,还可看出迹象和寻到极少的拆城以后的石灰渣[11]。)而《中国历史地图集》所示两汉傂奚县故城则均位于田庄遗址一带,很可能是依据上述郦注所做的判断而忽略了后文泃河流域出现的另一处因西汉末年新莽篡汉中央集权削弱游牧民族乘势侵边而导致治所被迫内迁的提辖庄东汉傂奚县故城。因此南、北两个厗奚城的说法基本为学界所认可。

故此处出现的早期傂奚县故城(西汉奚县故城)应与后文泃水流域所涉的后期傂奚县故城(提辖庄东汉傂奚县故城)严格区别开来。“泃水又东南迳平谷县故城,东南与洳河会,水出北山,山在傂奚县故城东南……”)

三城,按注文结合文物地图推析疑与今高各庄东汉遗址有渊源。(备注:高各庄遗址位于东邵渠镇高各庄村北400米·东汉;面积南北长约800米,东西宽约500米,1976年发现。在距地表0.5米以下有l米多厚文化层堆积,出土有汉代绳纹砖、灰陶罐、盘等。同时发现灶址、墙基等遗迹,在遗址中部发现两口水井和汉五铢钱币[12]。)

三城水,张振松等认为“三城水”之名今不见,但郦氏讲到这条水的发源地和详细走向,其中最明确的一点,是流经“伏凌山南”( 备注:伏凌山即今雾灵山)弄清了这个问题便比较简单了,只要找到由雾灵山南流过而西注潮河的河流,也就基本确定了犷平的位置……今雾灵山山前由东向西的河流没有像《水经注》中所记的那样长,但山南确实有一条河由东而西进入密云境内,这便是黄岩河,此河有南北两支,均源于雾灵山南,两水合并后人密云境内,称清水河,清水河西北流注入原潮河故道(今密云水库东侧)。其与潮河汇流处恰在石匣之南-北去石匣不过三、四公里,所以,黄岩河与清水河便应是郦氏所说的“三城水”[13]。

伏凌山,即今河北兴隆县西北雾灵山;雾灵山为燕山山脉主峰,号称“京东第一高峰”。雾灵山原名“伏凌山”“孟广硎山”“五龙山”,到明代时因大乘天真圆顿教第三代祖天真古佛将此山作为“求道灵山”,加之此山常年有云雾缭绕其上,并有仙草灵芝生长而称为“雾灵山”[14]。雾灵山歪桃峰为燕山山脉主峰,海拔2118,被誉为“京东第一峰”。其山生态优媒,生物丰富,被誉为“华北物种基因库”、“京东绿色明珠”等。清王朝曾以雾灵山为清东陵之风水屏障雾灵山,在清代雾灵山被称为“五龙山”,为清东陵的“后龙风水禁地”,而东陵葬有顺治、康熙、乾隆、咸丰、同治五位皇帝[15]。故以“五龙山”命名抑或与东陵五位皇帝有关,然未所详焉。

雾灵山(图片摘自网络)

源出伏凌山(雾灵山)并流经其南而右注鲍丘水的三城水,非今清水河莫属。臼里山、三城、香陉山、石窟等俱在今河北兴隆县境,而会纳的石门水即今黄岩河。

犷(guǎng)平县故城,学界多等认为即今密云县东北石匣城。

香陉山,按《畿辅通志.卷十七》:密云县东北百余里,产藳本香故名。

藁本,按李時珍《本草纲目》:古人香料用之,呼为藁本香[16]”。又名香藁本、藁茇,鬼卿,地新,山苣,为伞形科藁本属的植物,为我国的特有植物。此处香陉山所产藁本当为北藁本,其气特异而芳香,味苦辛。故注云香陉山亦因此而名也。

《水经》云:三城水又经香陉山,山上悉生藁本,香世,故名焉。《御览》引立之案:香陉之急言为藁,盖此出藁本,故名也,犹零陵都梁阳起山之例耳立[17]。

香陉山、石窟,香陉山、石窟等俱在今河北兴隆县境[18]

又西南迳犷平城东南,而右注鲍丘水。鲍丘水又东南迳渔阳县故城南,渔阳郡治也。秦始皇二十二年置,王莽更名通潞,县曰得渔。鲍丘水又西南流,公孙瓒既害刘虞,乌丸思刘氏之德,迎其子和,合众十万,破瓒于是水之上,斩首一万。鲍丘水又西南历狐奴城东,又西南流注于沽河,乱流而南。

渔阳郡故城即今怀柔北房镇梨园庄村东城子地[24]秦汉时渔阳郡治所在此,《史记·陈涉世家》中发闾左谪戍渔阳即此地。(2008,北京文物局)

狐奴县故城, 今顺义区北小营镇北府村南狐奴山前,遗址面积接近50万平米。城址已毁。(北京文物局,2008)


[1]《中国历史大辞典·下卷》

[2]《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下 8画以上》

[3]《丰宁满族自治县概况》编写组,《丰宁满族自治县概况》修订本编写组编,河北 丰宁满族自治县概况,民族出版社,2009.06,第6页

[4]《中国古今地名大词典·下》

[5]成一农:《太和年间北魏御夷镇初探》,《北大史学》,1998-12-31

[6]详拙作《水经.沽河注》里的北京

[7]河北文物局,2013

[8]王仲荦:《北周地理志》,《北魏延昌地形志北边州镇考证》。

[9]《北京文物地图集》(2008版),第386页

[10]张振松、靳宝等学者实地踏勘后认为:提辖庄遗址汉代遗存多而分布广,从器物看,多为汉代中、后期遗存,而田庄遗址面积太小,遗存甚少,且主要是先秦与汉代早期遗物,故他们认为北、南两处遗址可能有一种先后迁移或承袭的关系。(摘自:周正义主编,北京地区汉代城址调查与研究,北京燕山出版社,2009.06,第172页))

[11]  白天著. 古北口揽胜[M]. 1993

[12]《北京文物地图集》(2008版),第386页

[13]周正义主编. 北京地区汉代城址调查与研究[M]. 2009

[14]李宏,刘建中,王学东等编著,自然地理实习指导 雾灵山土壤-植物地理,中国环境出版社,2015.05,第78页

[15]《走遍中国》编辑部编著,走遍中国 河北 天津 第2版,中国旅游出版社,2012.08,第214页

[16](明)李时珍著,崇文国学经典普及文库 本草纲目,崇文书局,2015.08,第55页

[17](日本)森立之撰 吉文辉 宋立人 张敏 李婷点校,本草经考注,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年08月第1版,第341页

[18]北京市密云县地名志编辑委员会,北京市密云县地名志,北京出版社,1992.10,第438页

(0)

相关推荐

  • 说说泃河-蓟运河水系那些事儿(顺义金鸡河、无名河、鲍丘河为主)

    泃河是北京市五大水系之一,发源于河北省兴隆县南部山区,在平谷区罗汉石村南进入北京市界,沿途汇集众多支流,在马坊镇东店村东南流出北京市界,进入河北省三河市.又屈曲东南流,于天津市蓟州区南境注入蓟运河. ...

  • 【长河星空】徐泽林丨息壤肥沃稻花香

    淮水缓缓东流,流经地处中原与荆楚分野的神奇地方--息州大地.她见证了公元前十一世纪中期周武王分封的两个诸侯国--息侯国和赖子国的兴衰荣辱,也见证了"息壤之地"盛世今朝的巨大变化. ...

  • 儋耳故城遗址

    环海南骑行第九日,寻访到儋耳故城遗址,为西汉南海九郡之一,据传为伏波将军路博德所造,可惜其遗存早已荡然无存.

  • 下邳沂泗及大城考

    下邳沂泗及大城考    解汝祥   摘要:邳州,古称邳国.下邳.淮阳军,等等.因行政区划调整和城市变迁,尤其是古今水系和地名改变,造成许多历史事实模糊.因此考证邳州古代沂水和泗水河道,确认下邳县故城位 ...

  • 泰安古城遗址(一)古博城遗址

    古博城遗址,位于泰安市区东南,泰山区邱家店镇旧县村北.北纬36°6′38″,海拔120米.春秋.汉代古城址.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泰安古城遗址(一)古博城遗址 清乾隆<泰安府志>卷四&l ...

  • 《水经.渠水注》所涉京县、管邑、黄渊等考略

    A2 渠水又东,不家沟水注之,水出京县东南梅山北溪.<春秋.襄公十八年>,楚蒍子冯.公子格率锐师侵费,右回梅山.杜预曰:在密东北,即是山也. 不家沟水,简称不家水.俗称管水.隋以后称郑水. ...

  • 《水经.颍水注 》所涉郭奉孝碑、九山祠碑等考略

    A2 颍水又东,平洛溪水注之.水发玉女台下平洛涧,世谓之平洛水.吕忱所谓勺水出阳城山,盖斯水也.又东南流注于颍.颍水又东出阳城关,历康城南,魏明帝封尚书右仆射卫臻为康乡侯,此即臻封邑也. 玉女台,按& ...

  • 《水经·洛水注》所涉鹈鹕涧、龙骧城、屯城等考略

    洛水又东,迳黄亭南,又东,合黄城溪水.水出鹈鹕山,山有二峰,峻极于天,高崖云举,亢石无阶,援徒丧其捷巧,鼯族谢其轻工,及其长霄冒颠,层霞冠峰,方乃就辨优劣耳.故有大.小鹈鹕之名矣.溪水东南流,历亭下, ...

  • 《水经·洛水注》所涉卢氏城、高门关等考略

    A2 △东北过卢氏县南. 洛水迳隖渠关北.隖渠水南出隖渠山,即荀渠山也.其水一源两分,川流半解.一水西北流,屈而东北入于洛.<山海经>曰:熊耳之山,浮豪之水出焉,西北流,注于洛.疑即是水也 ...

  • 《水经.河水注》卷四所涉南虢、十二金人等考略

    昔周.召分伯,以此城为东西之别.东城即虢邑之上阳也.虢仲之所都为南虢.三虢,此其一焉.其大城中有小城,故焦国也.武王以封神农之后于此.王莽更名黄眉矣. 梁宁森在<虢城.焦城与陕城考>中认为 ...

  • 《水经.谷水注》所涉王城、成周城、千金堨等考略

    A3 △东北过谷城县北. 城西临谷水,故县取名焉.谷水又东,迳谷城南,不历其北.又东,洛水枝流入焉,今无水也. 谷城县,春秋周邑.在今河南洛阳市西北.以临谷水,故名.<左传>:定公八年(前 ...

  • 《水经.浊漳水注》所涉破釜沉舟、巨桥发粟等地域考略

    C △又东北过斥漳县南. 应劭曰:其国斥卤,故曰斥漳.汉献帝建安十八年,魏太祖凿渠,引漳水东入清.洹,以通河漕,名曰利漕渠.漳津故渎水旧断,溪东北出,涓流濗注而已.<尚书>所谓覃怀底绩,至 ...

  • 《水经注》卷五所涉濮阳县、阳信县、乐陵县等故城考略

    B4 屯氏别河南渎,自平原东绝大河故渎,又迳平原县故城北,枝津右出,东北至安德县界,东会商河.屯氏别河南渎又东北,于平原界,又有枝渠右出,至安德县遂绝.屯氏别河南渎,自平原城北,首受大河故渎东出,亦通 ...

  • 《水经·谷水注》铜驼街、永宁寺、司马门等考略

    B2 渠水又枝分,夹路南出,迳太尉.司徒两坊间,谓之铜驼街.旧魏旧帝置铜驼诸兽于阊阖南街.陆机云:驼高九尺,脊出太尉坊者也. 铜驼街,1994年秋,配合310国道(原郑洛公路)汉魏洛阳城内段局部改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