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学好英语的秘诀是大量的、可理解性的输入
根据Krashen多年深入的研究表明,口语和写作练习对学习语言没有多大作用,而“可理解性的输入”也就是听和读,才是学会语言的必要和充分条件。
通俗点说,你学英语去练口语和写作,基本上啥用都没有!要想学好外语,关键是听和读。
大部分英语学习者可能会提严厉的反对意见。因为他们认为,练习口语与写作也就是输出练习是外语水平提高的关键。但这种认识是错误甚至是绝对错误的。有人引用“Practices make perfect”(练习成就完美)这句话来论证,将外语输出作为水平提高关键的一个因素,从而误导了外语学习的整个方向。
让科学研究说话吧!其实,这些错误的看法被称为“民间理论”和“民间信念”(Folk Theories and Beliefs ),很流行但很低效(very popular but inefficient)。
本文精华1分钟读完:
1、研究发现存在着大量完全没有口语和写作练习而学会语言的案例
2、认为语言输出才能学会语言的相关研究都存在严重偏差
3、口语、写作训练经常产生不舒适感从而导致严重的情感过滤
4、交际对于学会语言的作用不大
5、学习者不喜欢被“强迫”讲话
6、交谈和写作对语言习得的贡献不是来自你对别人的输出,而是别人对你的输入
7、在促进理解上,非语言要素比语言要素重要得多
一、研究发现存在大量完全没有口语和写作练习而学会语言的案例
实际上,存在大量完全没有“可理解性的输出(comprehensible output)”而习得语言的试验案例。
Krashen通过Krashen, 1994;Nagy, Herman, and Anderson, 1985 ; Krashen, 1993 ;Pitts, White, and Krashen, 1989; Day, Omura, and Hiramatsu, 1991; Dupuy and Krashen, 1993;Krashen, 1989等大量研究表明,存在着大量完全没有输出而习得语言的个案。
1995年krashen研究案例中,患脑中风的Richard Boydell仅仅通过读和听就完全学会了语言。Richard Boydell从小就患上脑瘫,虽然智力没有受到损害,但有严重的语言缺陷,四肢不能自如移动。他只能通过聆听身边的人讲话、看电视和听音频来学习语言,并在妈妈的帮助下慢慢学会阅读文字。他的整个语言学习都是被动输入的。直到他30岁,他才得到了一台打印机。在仅仅9天后,他就写出了一封信函,令人吃惊的是,他第一次语言输出就达到了措辞优美的程度。在信中他提出改进该打印机的建议并最终得到了厂商的接受。这个例子毫无疑义地证明了输入对于语言习得的充分性。
我们可以观察到一个常识。婴儿学习母语经历了一段长期的沉默期,在出生的前两年里基本只是听和看,除了简单发声外口语输出几乎为零。但大量输入到了两岁左右,口语输出的能力突然产生了暴涨。
二、认为语言输出才能学会语言的相关研究都存在严重偏差
Swain于1985年提出的“可理解性的输出假设”以及后来一些研究都存在严重的偏差
一些支持“可理解性的输出假设”的研究,不是由于没有考虑外在因素,就是没有统计学意义。
三、口语、写作训练经常会产生不舒适感
对学过的材料进行口语和写作练习,就是不得不对那些自己没有充分熟悉的语言结构进行的强迫性运用(pushed output),从而不可避免地引起不适感。(The DISCOMFORT OF CO )这是“可理解性的输出”理论的致命缺陷。
这种不良情绪出现的情况在“可理解性的输出”的过程中是经常发生的,使得情感过滤特别严重,反而大大影响了语言学习效率。
四、交际对于学会语言的作用不大
“交际假设”(INTERACTION HYPOTHESIS )强版本是指交际对于习得语言是必须的,这被证实是错误的。“交际假设”的弱版本是Krashen提出的,说明交际仅仅在产生“可理解性输入”时候才对学习语言有意义,弱版本是正确的。(Krashen, 1982).
Krashen认为,有一种交际对于语言习得完全没有作用,就是该可理解性输出是由已经学会这个语言表达方式的学习者人所产生的。我想这个有些太极端了,练习自己已经学会的语言,至少有强化记忆的作用。
大量研究表明:完全没有实际参与交际,也是能够习得语言的。
“ 需要假设”(THE NEED HYPOTHESIS )认为只有我们认为必须需要使用外语来交际的时候,我们才能学会外语。这个假设被证实是错误的。“需要”只有在促使学习者不断进行“可理解性输入”时对于语言习得才是有帮助的。
五、学习者不喜欢被“强迫”讲话
大量例子说明学习者不喜欢被“强迫”讲话。这个“强迫”并不是光指被他人强迫,而指的是为了习得语言而被迫去使用自己没有熟悉的语言范本所导致的一种“被迫”感觉。
习得语言的真正关键,即真正对习得语言有帮助的是“有乐趣地大量地听和阅读”,包括听电影和磁带。而且这个过程,学习者必须是真正脱离了焦虑的。
学习者由于大量的可理解性输入,对于某一语言结构达到特定的熟悉程度,他就自然能够脱口来说从而实现输出,根本不需要带有强迫性的“可理解性输出”。
六、交谈和写作对语言习得的贡献不是来自你对别人的输出,而是别人对你的输入
(一)口头输出的用途
“输入假设”不禁止输出。口头输出通过交谈增加了语音输入。你说话他人会应答。但是输入假设认为,交谈对语言习得的贡献不是来自你对别人的谈话,而是别人对你的谈话。
“ 输入假设”法鼓励交谈,但不强迫交谈。学生不是被鼓动,而是要被自愿的参与。
(二)笔头写作的用途
笔头写作除了产生交际价值外,能让思考更加深刻。简言之,写作使人聪明。当我们写作的时候,我们将思想观念付诸纸上并且能不断修正,从而产生更好的思想。但写作对于学习一门外语的作用仍然不大。
同样的,笔头写作在语言学习上价值在于别人对你写作内容的反馈内容,以及你在写作中查找资料时的语言输入。
七、在促进理解上,非语言要素比语言要素重要得多
很多人将“可理解性”误解为文字的可理解性,这是错误的。依据研究分析,在日常的沟通中,一般人以为影响力最大的是用词遣字其实仅达到7%的效果。和语言相对的非语言信息,其影响力却高达93%,其中55%是通过眼神、表情、姿势、手势、动作等身体语言来表露,38%的影响力是由语气音调表现出来。因此,在整个沟通中,非语言沟通就成为影响信息传达的最重要因素。
计算一下非语言要素影响力指数93%,大大超过单纯文字要素的7%,竟是它的13倍多!因此,从可理解性角度出发,非语言要素比语言要素重要得多。
当我们对视频或有声书等画面、语调产生认知时,语言内容传达的信息也是可理解的。比如在看动画和电影时,虽然听得不是很懂,但是基本能看明白,这也算可理解性输入;这个时候配合对关键词的解释和强化,就能产生迅速提升的学习效果。
注:本文是妙面爸在2007年所写,距今已有10年。该文在互联网流传甚广,在当时应该是对Krashen语言学习研究成果最深入的介绍之一。现修订补充后再次发表。本文所阐述的基本观点对于语言学习具有方向性的指导意义,大家一定要仔细阅读。
references:
Comprehensible Output Stephen Krashen 1998
Case Histories and the Comprehension Hypothesis Stephen Krashen TESOL Journal (www.tesol-journal.com), June, 2014
善用非语言沟通 北方新报(呼和浩特) 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