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时期有多腐败?你看看曾国藩的年薪是多少,不灭亡才奇怪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曾作诗形容穷人悲惨的生活,将之与富贵人家的骄奢淫逸相对比。在我国古代,其实历朝历代都出现过贪污腐败的情况,无论是西晋时期的石崇还是唐代的元载,都是榜上臭名昭著的贪官。但是事实上在我国晚清时期,贪污的现象更加严重。
虽然大贪官和珅最后惨死于狱中,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贪官污吏从此在清朝灭绝。相反地,不正风气反而愈发严重。比如晚清的名臣曾国藩,也有贪的历史。对于曾国藩的贪污历程,是比较复杂的,并不是单纯因为其贪婪。
曾国藩早期的时候,并没有在官场上取得太大的成就,直到道光十八年(1838年)时,27岁的他才考中进士并进入朝堂。虽然他进入朝廷比较晚,但是仅仅用了十年的时间,就官至二品的工部左侍郎。
随后,他成功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立下功劳。不过他一生对清朝最大的贡献,莫过于洋务运动。在洋务运动中,他建立了新式学堂,引进了西方的先进技术。由于在朝中威望较高,又有功劳在手,他最终做到总督、大学士等的位置,成为清末朝堂一颗明星。看上去,他的官途平坦,且政敌不多。
那么,他是如何积攒人脉的?其实这是清朝的潜规则。在同治七年(1868年),他升任至直隶总督,在去任职之前,他曾经给各个官员包了一万四千多两白银的红包;无独有偶,在同治十年(1871年),他刚从地方回来,为了能够收拢近几年新上任的京城官员,他拨了6000两白银给每个人买礼物。除去这些钱以外,他只要有职位变动,在新职位上就一定会宴请此地的官员,表面是庆祝新官上任,实际上正是通过高额的宴会费用来建立人脉关系。
可怕的是,这其实是清朝官员惯有的伎俩,几乎每个人都会下意识地做出这样“客气”地表示。然而曾国藩在历史上并不是个贪官,其实他反而非常清廉,这又是何故?在《湘乡曾氏文献》中曾记录过这么一件事情:曾国藩刚入京城做官的时候,只是个七品的翰林院编辑。虽然他表面风光,但是其实俸禄特别少,少到连他府上的奴仆都养不活。由于他经常亏欠下人钱银,居然被下人嫌弃转头跳槽了。
可见当时他的生活已经到了捉襟见肘的地步。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的时候,清政府刚签订条约,正是穷苦之时,整个朝廷上下都勒紧裤腰带过。曾国藩当时年俸是150多两,而他一年的支出却是收入的三倍多,也难怪连仆人都撂挑子不干了。
不过当他任总督的时候,收入有了一些变化。虽然仍旧是150多两的年俸,但是总督们内部有个不成文的规矩,可以收取“规费”。规费也就是在办理政务的时候,顺带收取的手续费。在曾国藩日记中曾写道,这种规费因人而异,总督一年平均的规费是18万两。那么这些规费从哪里来?肯定不是官员本身,那就只能是搜刮的民脂民膏了。
前面说道,曾国藩的贪污经历其实是比较复杂的,主要就复杂在他贪污的根本原因。在同治二年(1863年),他与洋枪队的首领曾会面。然而在会面的时候,曾国藩不修边幅的形象简直让人大跌眼镜,他穿着破烂的便服,上面还有清洗不掉的油点。后来有人问他原因,他说自己贵为总督,在两广地区都没有比他更大的官员了。既然没有上级,为何还要穿新衣服去见客人呢?即便是已经任二品总督的高位,他甚至都没钱为自己购买衣服。
因为他的钱从来不为自己而花,而是为自己的官途所花费。之所以他与别人一样该贪的贪,是因为清朝廷几乎上下全都是贪官,如果他不贪,会显得格格不入,反而会招致别人的疏远。因此,为了彰显自己的“贪婪”,他只好装作一个贪官,以贪养贪,用这些钱去为自己摆平为官路上的所有艰难。
曾国藩以其圆滑处事的态度和内心的方正立于这个已经濒临灭亡的时代,这也正体现了清朝内部的腐败不堪。道光时期的奕劻就是出了名的大贪官,他靠着卖官挣钱,例如将黑龙江巡抚以10万两的“高价”卖给段芝贵,类似事件数不胜数。正是由于清政府节缩开支,发给朝廷官员过低的俸禄,反而使得他们贪念之心暴起。而在这样的氛围下,即便如曾国藩这样的清官,也不得不变成贪婪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