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徽州】周邦头:已经融入昌溪村的周氏聚居地

【行走徽州】周邦头:已经融入昌溪村的周氏聚居地

司马狂/文

说起周邦头,很多人并不知道它在何处。大多数的异乡人,只知昌溪,而不知道,其实昌溪的上下两村,原本是天然分隔开来的。只是后来随着人口的繁衍,加之地少人多的现实,使得上下两村目前几乎看不出任何的分隔。再加上后来的并村,原本处于下游的周邦头村,也就渐渐融入昌溪村。心里顽固的传统村落观念作祟,便有了一篇写昌溪,一篇写周邦头,两篇各自独立开来的文章。

过昌溪水泥桥,沿溪边顺流而下,这便是周邦头了。石板居中,鹅卵石分列两旁的道路,加上沿河还有水泥桩做成仿木桩的样式,一眼就能看出是后修的。虽说没了老石板路的风雅,却也打扫得干净整洁,“美好乡村建设”做的不错。行不多远,就有一座古朴的亭子,正反两面分别写的是“岐山衍派”和“昌水开基”,有山有水,相互对称,却又将周氏自岐山始祖到昌溪一脉的来历概括了出来。两边又各有一个八卦镜样式的砖雕,中间镶嵌着“周”字,也不知道是否是借着周文王的无上法力,祈求着此间能辟诸邪,永保平安。

周邦头的周姓祠堂,也是全国重点文保单位。这祠堂的堂号,名曰“六顺堂”。六顺者,六六大顺也。然而其中却又隐着周氏在“宏”字一辈,六房兴盛,逐渐发家,一同建祠祭祖,于是取名六顺,以纪念六房发族祖。五凤楼式的祠堂门楼,彰显着当初修建祠堂时候,周氏族人的财力和实力。历经岁月更迭的六顺堂,曾经一度岌岌可危,所幸周氏后人中有周裕农,虽身处美利坚,依旧不忘先祖发源地,兴资捐款,修葺祠堂,方才有今日六顺堂在世人眼前的面貌。

如今,屋脊上芳草萋萋,倒新添几许历史的沧桑感。周氏一门,自明永乐起,前后共出了4位进士,19名举人,23个贡生,中秀才者更是多达74人。因了族人在科举上如此显赫的成就,六顺堂内,挂满了各式匾额,名门望族的气息显露无疑。这其中,有一块永乐年间岁贡生周镇所立的匾额,竟然请到了“神童”解缙给题字。

在徽州以一族之姓冠以村名,是最常见不过的现象。那既是徽人聚族而居的习惯使然,更是一族兴旺的表现。周邦头原名溪磅头(也做溪邦头),在元朝周氏迁来之前,吕、姚等姓就在此生活。一直到了清朝末期光绪年间,方才改名“周邦头”。概因周门子弟,在清末民国时候经营的漆业,已然成为全国翘楚,“吴茶周漆潘酱园”的民谚不胫而走。周漆,又以周友仲为魁首,一代漆业大王独领风骚数十载。前文提及的周裕农则是一代颜料大王周宗良的后裔。按照风水,周邦头整个村子宛若一艘船,所以村民都不允许在村内凿井,因为船怎能有洞。或许也正是村人几百年来兢兢业业的守卫着这一方风水,才有后世两位商业巨贾。两者都是在有舟楫之利处发家致富,周宗良在宁波,周友仲在老河口,这都是航运发达之所。风吹雨打飘零后,往昔繁芜已经难觅踪迹,唯有“千秋东鲁支”和“百世南唐族”镌刻在亭子匾额上,方能寻回曾经的记忆。

亭子后,硕大的古樟树,依旧散发出旺盛的生命力,几派新枝,郁郁葱葱的。树后,一栋两层楼的房舍,带着典型的民国风格,那便是周邦头自己的村小。看上面已然废弃的铜牌,可以知晓有段时间还做过“计划生育服务站”。科举废除,私塾也随之不见了踪迹。西学兴起,乡野小村,也有自己的校舍。这才是徽州人“十户之村不废诵读”的表现。只是,几百年不曾断过的孩童们的读书声,却随着城镇化的蔓延,再也听不到了……

堨,是一种小型的水利工程,截水以用于民生,大多数都是灌溉之用。而周邦头的那个堨,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就是给一旁的水碓做动力。人行至此,溪水轰鸣而过,压制着人类相互间攀谈的声音,唯闻水声滔滔。多少年来,乡人们总在此享受着前人遗留下来的便捷。也总在这里,把水鬼的故事,代代传播下去。和我同行的表姐,说起小时候在此处听闻的鬼故事,依旧心有余悸,闹得我也心慌慌。

周邦头的文雅,体现在巷陌间的耳门门额上。原本空荡荡的巷子,加上这个耳门,添上黛瓦,嵌入石刻匾额,瞬间充满了特殊的韵味,大抵只有在文风沁入骨髓的村落才会有这般的创意吧。古人遗留下的门额大多是四字,且无一处不用典故,端得是文绉绉。而如今重修的门额,基本都是直接给巷子取个名字了事,谁还去顾及你的风雅。

限于时间的缘故,周邦头村子间,几乎是跑着进出的。匆匆忙忙间,依旧能见到遗存的很多老房子。很神奇的是,这里就没有进昌溪村的那种阴嗖嗖的感觉,相毗邻的两个村子,朝向也差不多的,缘何就有如此大的差别呢?步履匆匆岂能尽揽底蕴如此深厚的古村落?故纸堆中又怎能遍寻周氏族人的业绩?

(0)

相关推荐

  • 汝城先锋||古祠堂

    整理|青草香   图|飞雪连天 先锋古祠堂 又名"诏旌第" 座落于 永丰乡先锋村村前 距县城18公里 始建于 清康熙乙已年(1665) 周氏宗祠 坐西朝东 占地面积408平方米 建 ...

  • 【徽州.行走】昌溪密川,一群蜜蜂引飞出的山村

    密川,一群蜜蜂引飞出的山村 (密川村全貌) 明朝中后期,歙南昌溪人丁兴旺,沿着昌源河繁衍成上村.中村和下村.中村,就是如今的昌溪村,吴姓聚居:下村是周邦头,周姓发脉:上村则是沧山源脚下的那一片,当时叫 ...

  • 闽粤边区第一寨:平和县霞寨镇寨里村

    闽粤边区第一寨:平和县霞寨镇寨里村 入选福建省传统村落名录公示 平 和 君 关于福建省第三批省级传统村落名录的公示 按照住房城乡建设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财政部等国家四部门建立国家.省.市.县四级传 ...

  • 《祠堂故事之见龙在田》中山沙溪周氏宗祠开机

        本会讯:8月31日,由我会策划和制作的文化祠堂专题片<祠堂故事之见龙在田>,在中山市沙溪镇龙头环村周氏大宗祠开机拍摄.     中山沙溪龙头环村周氏大宗祠是北宋大理学家.教育家周敦 ...

  • 安徽这个古村,被誉为“歙南第一村”,罕见清代牌坊全国独此一处

    安徽歙县,北倚黄山,东临杭州,南连千岛湖,是徽文化的主要发祥地和古徽州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境内现有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1座.名镇1处.名村3处,古牌坊.古祠堂.古民居遍布城乡,素有"中国牌 ...

  • 周少波 | 一座古墙传承村史

                 2020的夏收前的一天,一位年过七旬的料地村老先生周怀宝来我坐诊的药店说,他家祖藉周家门前村,很早很早时候,他的爷爷的爷爷的爷爷去紫荆山跟庙会,站在紫荆山顶,向北看,发现一处 ...

  • 门朝巽峰摧文昌 紫气东来 大余周敦颐后裔建宗祠的风水诉求就是延续书香文脉

    门朝巽峰摧文昌   紫气东来    大余周敦颐后裔建宗祠的风水诉求就是延续书香文脉 曾祥裕 曾海亮 编辑 大余县新城镇章江岸边,有一块山灵水秀之地.绿色田园之中,点缀着一个古老的村落--理学名村周屋村 ...

  • 濂溪旧第 周氏宗祠

    濂溪旧第  周氏宗祠   周氏宗祠,又叫周氏家庙,敦木堂,2005年11月3日公布为兰溪市文物保护单位,是垷坦村规模最大.最有特色的一个传统建筑.即周三畏后裔的家族祠堂,如今为垷坦村老年协会所在,位于 ...

  • 歙南周邦头:已经融入昌溪村的周氏聚居地

    司马狂/文 说起周邦头,很多人并不知道它在何处.大多数的异乡人,只知昌溪,而不知道,其实昌溪的上下两村,原本是天然分隔开来的.只是后来随着人口的繁衍,加之地少人多的现实,使得上下两村目前几乎看不出任何 ...

  • 周邦头村--昌溪古村落(下)--梦寻徽州

    接着就是周邦头村. 事实上,现在我们俗称的昌溪村包括三个自然村:沧山源.昌溪与周邦头.沧山源又称燕窝山庄,位于昌溪北面山脚下,也是昌源河上游向东拐弯处:周邦头则地处昌溪南边几百米,也就是上一个帖子里我 ...

  • 周邦肇作,探访石鼓村西周户方彝。

    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一举攻灭了殷商,由此开启了中国历史上一个崭新的王朝,史称西周.伴随着周人的东征西讨.开疆拓土,周王朝的势力范围不断地向四方延伸.为了统治广袤的疆土,周王朝开创了封建制,将天 ...

  • 【行走上华】走进上华街道江边村:周姓清代由河北迁新周

    走进上华街道江边村:周姓清代由河北迁新周 江边村位于上华街道办事处驻地东南30500米.村民委员会驻新周自然村,村以主村江边得名.区域面积为1.61平方公里.耕地1227亩,山地10亩,养殖水面263 ...

  • 【行走徽州】昌溪:歙南第一村

    [行走徽州]昌溪:歙南第一村 司马狂/文 说起昌溪,其实我很熟,因为姑妈嫁在昌溪.说起昌溪,我又很不熟,因为每每进入昌溪村,总是晕头转向,时不时迷失在村子中.孩提时代,交通不方便,从正口坐车到定潭路口 ...

  • 「行走徽州93」义成:三国至隋时期,歙县的县治所在地

    司马狂/文 自雄村前往义成,要走高速边上逼仄的匝道,基本也就只容一辆小客车通行.这段路正好是一座横跨渐江的高架桥,外地人初来乍到的,大抵都不敢驱车前往.下了桥,越过桥底,远远就能瞧见一株参天大樟树.那 ...

  • “大家互相学习的感觉真好啊!” | 秃头暑期公益打卡第五周

    “大家互相学习的感觉真好啊!” | 秃头暑期公益打卡第五周

  • 【行走徽州】独行歙县枞皮垯—里河坑—外河坑小环线.....

    地处我们洪琴江坑岭山南.昌溪猪岗岭山北深坞里的龙坑头.里河坑.外河坑等各村落时有耳闻却一直没有机会到过.昨天趁着秋高气爽的晴好天气,决定一个人走一趟看看. 我8点多钟从家里出发,一路沿着徽杭公路走到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