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行慢记之十六:提心吊胆沱沱河

经义小地理

2019年8月6日,海拔4600米

穿过可可西里无人区,茫茫戈壁上一反要么是干涸的荒野、要么是大小湖泊的景象,开始出现断断续续的流水,水域时而狭窄如一条细绳,时而形成河流缓缓流向远方。109国道两旁边的沙漠地带,不时有人工制作的绿色方格阻沙障出现在视野之中。直觉告诉我们,沱沱河快到了。
沱沱河又称托托河、乌兰木伦河,蒙语意为“红河”,位于青海省西南部,是长江源的正源(长江北源为楚玛尔河,南源为当曲,沱沱河和当曲都是通天河的源头),是可可西里区域的南方底部之一,发源于唐古拉山脉主峰格拉丹东西南侧姜根迪如雪山的冰川,冰川尾端海拔近5500米。
沱沱河和唐古拉山、昆仑山口一样,有着较厚的冻土层。冻土层是因为地表热消耗超过来自地球内部热流而形成。江源地区冻土北界在昆仑山北坡青藏公路61号道班西大滩附近,海拔4350米;南界在唐古拉山南坡青藏公路116-117道班处,海拔4780米,南北宽约600公里。往西延至藏北羌塘一带,是世界中低纬度地带唯一发育有大面积厚层永久冻土的地区。位于其间的唐古拉山和昆仑山口较高处厚达128-175米,沱沱河河谷冻土层厚约8-88米,冻土在冬半年出现冻胀裂缝、冻胀斑土、冻胀丘等现象,夏半年则会发生融冰滑塌、融冻崩塌、热融沉陷、热融湖塘、融冻泥流现象,夏季仅表层1-4米融冻,到冬季表层又重新冻结,并与下面永久冻土相连,向深处发展,使冻土厚度增加。为了防止往来车辆产生的热量对深层冻土产生影响而导致塌陷,在一些地段的公路下面和两侧,密集地布置着一排排散热管,成为青藏高原又一道奇特的风景线。
沱沱河沿所在地为唐古拉山镇,地处青藏高原腹地、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内,全镇平均海拔在4700米以上。沱沱河在这一地段河道开阔,宽20-60米、深3米,著名的万里长江第一桥就飞架在沱沱河沿的河滩上。
进入沱沱河小镇,已是晚上9时30分。大家入住事先预订的长江源宾馆,据说这是镇上最好的宾馆。宾馆是一个小四合院,院内还特地建有一个温室,里面绿色植物旺盛地生长着,有朋友马上联想到这是一个天然氧吧,招呼大家快到氧吧深呼吸。我也实在受不了高反症状,就走进温室,正打算吸两口,突然想起绿色植物晚间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而是呼吸作用,产生的不是氧气而是二氧化碳,怎么办呢?可又转念一想,管他是氧气还是二氧化碳,吸几口再说吧。可能温室夜间一直有灯光照明的缘故,几口深吸下去,居然有一种神清气爽感觉!大家纷纷尝试,果然很有疗效。可是,一走出温室,高原反应的症状又瞬间附体。
大家强忍着高反,来到宾馆门口的邛崃饭店晚餐。餐厅的老板善意地提醒我们在高海拔住宿应该注意的事项,于是大家分头做好相应准备。房间的自来水不能饮用,负责后勤的朋友专门购买桶装水分发到每个房间;朋友圈提醒晚上睡觉一律半靠式斜躺,闹钟按每两个小时一次的间隔设置,叫醒以后相互说话问候,再进入下一个两小时的睡眠时段,以防深度睡眠导致生命危险,氧气袋一律放在床头以备应急使用。
大家都以临战状态进入梦乡。因为高反,头痛得厉害,有朋友便服用头痛粉以减缓症状。我却怕因服用导致深度睡眠,正好利用头痛不能熟睡的笨办法,确保随时处于半醒状态,头痛、嗓子发干、鼻腔枯燥,一夜就在折腾中熬过。就这样熬到早上,迷迷糊糊睁开双眼,居然发现自己还活着,突然感觉高反症状缓解了许多许多。
沱沱河却不动声色,从这里继续向东,再经过375公里后,它的名字就叫通天河。我们继续向西,去迎接唐古拉山口的挑战!

(摄于2019年8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