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仰之弥高,钻之弥坚(9-11)

颜渊对孔子极力推崇,认为孔子的学问与道德是不可攀登、难以逾越的高峰。同时,他认为孔子善于对弟子“循循善诱”,这一教育方法成为后世师者必须遵循的原则。
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即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注释】
喟(kuì)然:叹息的样子。
弥:更加,越发。
钻:钻研。
瞻:视,看。
循循:有次序,有步骤。
诱:劝导,引导。
卓尔:高大、超群的样子。
末:无,没有。
由:途径,路径。
【译文】
颜渊感叹地说:“(对于先生的学问与道德),抬头仰望,越望越觉得高;努力钻研,越钻研越觉得不可穷尽。看着它好像在前面,忽然又跑到了身后。先生善于一步一步引导我们,用各种文献典籍丰富我的知识,又用各种礼节来约束我的言行,使我想停止学习都不可能。即使竭尽我的全力去追求,但好像有一个高大的东西立在我的前面。虽然我想尽力追随上去,却没有前进的路径了。”
颜渊“喟然叹曰”有两层意思。一是赞叹孔子,一赞孔子道行极其高深,“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二赞孔子传道有方,“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二是感叹自己,一叹“欲罢不能”,二叹“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足见其谦虚谨慎,极富自知之明。
孔子之道高深莫测。“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如同登山,抬头一望,山非常之高,愈往上看愈高,唯有仰望,也只能仰望。如同钻石,用力钻探,石非常之坚,愈往深处愈坚,难以深入,深不可测。
孔子之道须臾不离。“瞻之在前,忽焉在后”,用眼观察,用心探究,好像一会儿在眼前、一会儿在身后,前后、上下、左右,无所不在,无处不有。《中庸》云:“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道”是不可以须臾离开的,凡是可以离开的,即使是非常短暂时间的离开,都不是“道”,所以道不可穷尽。
孔子之道用之不竭。道说不出、看不见、听不到、摸不着,但用途非常广泛。《道德经》云:“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可既”,无处不用,无时不用,无人不用,大用无方,妙用无限。
孔子之教循循善诱。“道”很难直白传教,更不能空洞说教,重在实践中领悟。孔子自有一套教育方法,严格按照步骤“博我以文,约我以礼”,广博地学习文献典籍,用礼节约束自身行为。也有人认为,“约”与“博”相对,“博”是广博,入门时要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入门后就要从“约”从简,选择一门深入精进,锲而不舍,礼在学中、学中践礼,深学之、笃用之,才是真正的“约礼”。
颜回之学不违如愚。颜回对先生的教法和教诲绝不违反,毕恭毕敬,老老实实,依教奉行,不以为苦,反以为乐,“一箪食,一瓢饮,居陋巷,人不堪其忧”也不改其乐,自然而然进入了“欲罢不能”的境界。“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竭尽全力、尽心尽力学习,始终保持谦虚的学习态度,把先生所传之道、先生所具之德作为进步的标杆,高高树立于人生旅途,希望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能够立下根基。但是,还是深深地感觉到“虽欲从之,末由也已”,因为先生之道深德高,愈是努力愈是感无路可以抵达。颜回所言既是其谦虚、诚恳的表现,但也是不争的事实,与圣贤相比,差距确实甚远。
颜回不仅仅是对先生由衷赞叹,也不单纯是自己发表感叹。“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其根本目的是培养“弗畔”即不能离经叛道的君子品格,教育时人真正做到“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无论顺境逆境,初心不改,志向不变,步伐不停,做真君子,成圣贤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