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技术民间风水师基本没有参与到核心决策
文/陈益峰
古代的文史资料记载,只有地理技术进入皇家的视野,其他所有的预测技术、江湖小道道,基本上没有进入皇家朝堂的明显信息,顶多就是业余消遣娱乐而已。
周朝以及周朝之前的原始社会时期,占卜进入了庙堂之上,朝廷的很多重大举措,依然需要依靠占卜来决定,但是后来,大家发现准确度实在太低了,以至于以后的朝代,在多数大事的决定上,依靠中枢机构的几个核心人物商量来决定。这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一个重大表现。汉唐以后,正史基本上都看不到占卜的任何痕迹,多数朝堂大事的决定,依赖人的理性判断。
但是地理风水技术,从有文字记载以来,一直稳稳当当的进入皇家朝堂的事业,所有宫殿建筑,所有陵寝墓室,都有地理风水师傅的参与。说明风水地理技术,经历住时代的考核,至少大家在直观的经验中,发现了地理风水确实存在隐隐微微的规律存在。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的行业规范《健康住宅建设技术要点》。明确指出:风水地理学,含有科学的成份
就是在当代,国家级行业规范,依然明确支持风水学说存在一定的科学成分。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国家住宅与居住环境工程中心,编著的《健康住宅建设技术要点》(2004年版),总则中第3.2.5条明确提出:
(住宅风水)应用辨证的观点研究住宅风水,正确引导居住者理解住宅风水,创造出符合心理健康的居住环境。
后面的条文说明详细提出:
这是国家级行业规范明确对风水研究提出赞成态度。
北京紫禁城布局,明显是按照八宅风水和寻龙点穴的技术布局的
明清皇陵布局(上图为明朝德陵建筑布局),有明显的八宅风水师的痕迹
景陵的陵寝建筑结构鸟瞰,有明显八宅师傅的痕迹
历史的事实,说明地理技术的独特魅力,赢得历史的尊重,但是我们地理专业师傅,不能以此而盲目乐观,夸大地理技术的价值。地理技术,只是其中有模糊而细微的规律,对人的吉凶或者生活,有一定的长期而慢性的影响。
地理学说之中,存在大量的忽悠学说,坑蒙拐骗的学说,至少有近八成的学说,没有一丝丝专业实践价值,这些东西的存在,只有一个作用,就是吓唬人,吓唬那些笃信地理风水技术的人。结合古代正史记载、皇陵王宫遗址、还有钦天监的资料,可以明确一点,进入皇家的地理学说:主要是寻龙点穴、八宅技术、择日技术,请注意不是日课技术。
所有的皇陵、王陵的卜选,都是寻龙点穴技术。皇家的院落格局,有明显的八宅的痕迹。所有的重大事情,都有择日的痕迹,但是没有一点点日课的痕迹。
多数理气的复杂技术,只是停留在底层,忽悠老百姓而已,皇家的宫殿立向,王府的立向,等等主要是是采用固定的、约定俗成的立向技术,子山午向,没有被那些三合、三元、天星、玄空大卦、玄空飞星等复杂的立向技术所左右。所有的皇陵立向,全是采用顺气脉自然立向,没有搞得歪歪斜斜的。
没有故意扭曲向口的做法。这一点,民间的老宅子和老坟墓也是如此做,解放前的老宅和老坟,基本上见不到故意搞的歪歪斜斜的立向的,全是顺气脉立自然向口(部分也有参照朝山的),只有极个别的民间建筑,其主人神神秘秘的,把房子大门搞得歪歪斜斜的,为了迎合他的神秘理气法则。笔者考察大量老坟,没有严格按照流传最广的三合技术立向,只是分金合了一下三合理论,没有一个敢大角度扭转向口,以迎合三合法则。
明十三陵陵区最后一个穴位,德陵,蜘蛛吐丝穴,为华北地区标准的穴法作品
真龙结穴,多隐晦,一般不会抛头露面,多在退后几节抛闪横结,余气回转护穴
明朝景陵,龙脉多断而精彩强健,结穴抛闪而踪迹诡异
皇家为此,还专门成立了一个管理机构——钦天监。其主要的工作是承担观察天象、颁布历法、勘察地理等三个工作。最高官员为钦天监监正,为正五品。
钦天监的主要官员,没有一个是民间这些忽悠派的地理名师,全是文化过硬的专业地理师傅。
钦天监也曾经试图接触过一些民间师傅,师徒启用过一些民间师傅,可惜效果太差,这些人文化素质太差,地位太低,专业水平不过硬,喜好瞎说神吹,只有个别数的皇陵,有民间师傅的参与而已。多数的皇陵都有一品二品文官大员的主抓卜地,因为古代的文人,都喜欢研究地理技术,并且文化过硬、学问好,爱钻研,比较理性,具有极高的专业见解。
明朝的十三陵,主要为王侃和马文素所卜选,后来二人因为卜选皇陵的功劳,王侃升为钦天监监正(正五品),太常寺博士马文素升为钦天监监副(正六品)
十三陵卜选,民间风水师曾从政、刘玉渊、廖均卿等人参与,但是水平有限,没有得到重用,只是参谋了一下。曾从政、刘玉渊最后封为钦天监漏刻博士(正九品,无国师一说),廖均卿没有得到封赏,只是回家编造了一本家谱,广为流传而已
正看长陵,为明朝官员的集体决策,主要功劳是:王侃和马文素
十三陵景区天寿山出脉结五穴鸟瞰(长陵、献陵、庆陵、裕陵、茂陵),其中长陵为天寿右侧偏出之中出
比如明朝初年的永乐,由精通地理技术的礼部尚书赵羾(hóng),领着一群精通地理的文武大员,卜选的宝地,州知县王侃、给事中马文素、钦天监的五官灵台郎吴永、阴阳训术曾从政,阴阳人刘玉渊、廖均卿等,这次有江西民间师傅参与,但是效果不好,廖均卿没有得到封赏,就赶出了京城。而廖均卿自述,其点穴过程出水了。
从上面来看,皇陵建成后,朝廷论功劳,首功是江西丰城的知县王侃、说明十三陵的卜选,主要卜选者是王侃,其次是马文素。赵羾因为品级太高,没有继续封赏。
再其次是曾从政和刘玉渊,最后是吴永(也就是巫涯),均有封赏。朝廷封赏的时候,廖均卿,被排除在外。十三陵的选址和点穴,朝廷认为首功是王侃、马文素等人。
从两份记载,对比来看,十三陵点穴挖井,首先偏向于廖均卿的穴法,但是金井出出大水了,被百官弹劾参奏,皇帝大怒。这事廖均卿应该不会给自己造谣。但是被问责的应该是廖均卿本人,正史记载他没有得到任何封赏。朝廷可能开始考虑过他的穴法,但是导致出水,后来很快纠正了穴位,廖均卿本人被迅速抛弃。
至于廖家所说的,王侃、吴永被斩首,为子虚乌有的事情,应该是廖均卿本人差点被斩首。建陵完成后,最后王侃、吴永二人都得了赏赐,王侃居首功。廖家自己说:廖均卿为灵台郎,正四品,《明太宗实录》都是没有记载的。即使是灵台郎,也只是正七品而已,但是正史没有记载他授封的事情,说明极有可能是金井出水,被问责处分,甚至差点被砍头。
长陵后龙开大帐,势如万马,自天而下。贵龙重重开帐,出脉中抽
后来的明朝所有皇陵的卜选,都是文武官员、钦天监、和民间术士等一起参与的,当代人常常忽略文武官员的意见,实际上,古代文武高官,对地理的见解远远超过一半江湖术士,甚至有决定性的作用,民间术士,常常就是一个意见而已。
明朝的定陵为例,为精通地理技术的通政使司左参议、进士出身的梁子琦主持卜选,民间地理先生只是外围做了一些简单工作
明朝万历皇帝的定陵选址,首先是内阁首辅张四维预先派出礼部、工部大臣和钦天监和民间术士,到天寿山附近进行选址勘测。并大体选择三处供皇帝选择。皇帝不能决策,命令精通地理技术的通政使司左参议梁子琦主持决策。梁子琦多次率领几位精通地理的官员前往决策。
第一次,梁子琦与南京刑部尚书陈道基,前往天寿山区域查看,二人都是地理行家,但是意见相左,发生争执。
第二次,梁子琦与钦天监官员及民间地理先生,前往天寿山区域查看,依然是意见相左,发生争执。
第三次是梁子琦与礼部尚书徐学谟,前往天寿山区域查看,徐学谟也是地理行家,二人依旧争执不下。
说明定陵卜选的所有参与者,包含礼部尚书徐学谟、通政使司左参议梁子琦、南京刑部尚书陈道基等等都是精通地理的高手,都有很专业的意见,皇陵的卜选不是某一个民间地理先生可以左右或者决定的。其中梁子琦为进士出身,精通风水、地理之术,因为卜选皇帝寿宫之事,没有做出一个最后的决策,得罪了皇帝和朝臣,被降职闲住。
最后的结论是万历自己拍板的,万历十一年的九月,神宗率领后妃一行前往天寿山,在考差了形龙山、大峪山后,神宗亲自拍板将陵寝位置定在大峪山。
清朝西陵首陵选址,为进士出身、福建总督高其倬(特别精通地理技术)等高级官员卜选,会同怡亲王允祥(雍正最信任的弟弟),一起卜选的,民间地理先生,没有参与到决策中
西陵鸟瞰,为乾坤聚秀之区,为阴阳和会之所
1727年(雍正五年)三月初十,雍正正式下诏,遣李楠、明图等人按照祖制前往遵化孝、景二陵附近相度。经过明图等人的反复查勘,在回奏雍正的奏折中,言道可营建之处。
四月后,派遣怡亲王允祥,率领众人在遵化境内东北部的九凤朝阳山,便确定为自己未来的万年吉地。在开工后没几天,在陵穴部位动土之际就发现了纯土之中又含砂石,而迅速废弃。
然后雍正派遣和硕怡亲王允祥(康熙帝十三子)、福建总督高其倬(精通地理技术)、乌雅.海望(孝恭皇后族侄,雍正帝族兄弟,内务府郎中,精通地理技术)、管志宁(以精通相地堪舆之术而受到重用)等人,全国卜选宝地。
众人等不敢耽搁日夜兼程赶往京师附近以及东北盛京,共选出14处备选,经过两次筛选,允祥、高其倬的再度复勘,最终划定位于京师以西的易县泰宁山脚之处的太平峪为最佳吉壤恭呈御览,在绘图贴说中:
今据怡亲王、总督高其倬等奏称,相度得易州境内泰宁山太平峪万年吉地。实乾坤聚秀之区,为阴阳和会之所。龙穴砂水,无美不收,形势理气,诸吉咸备等语。朕览所奏,其言山脉水法,条理分明,洵为上吉之壤。
经过雍正本人的详加思虑,认为太平峪山脉水法,条理分明。所以,在1730年1月20日(雍正七年十二月初二),太平峪最终确定为雍正的万年吉地陵址。
可见清西陵的卜选过程中,没有任何民间风水师的痕迹,更加没有三合、玄空、天星等风水的痕迹,全是帝国内高级的官员和钦天监官员,自己根据寻龙点穴的理论卜选的。
清朝钦天监集体编著《钦天监地理醒世切要辨论》,明确反对民间的那些地理忽悠学说
清朝钦天监的主要地理官员,看到民间忽悠之术流行,担心破坏地理传承正脉,钦天监刻漏科集体编著的风水书籍《钦天监地理醒世切要辨论》。
主要参与的作者有:博士金溪高大宾、博士东鲁齐克昌(考其后历任主簿、左监副、副监)、大兴李廷耀(考其为钦天监右监副)、博士山阴钟之模、五官挈壶正南昌刘毓、刘毓圻(考其为钦天监右监副)、洪文润、南昌熊佑,礼部主客司员外郎石城管志宁等撰。
书中明确提到,研究地理风水之术,要勤于研究峦头形势派理论,而明确反对理气忽悠理论。
原话及其注释摘录如下,望后学者细细体会。
白话注解:风水地理书籍,有的可读,有的不可读。可读的书籍,只有青乌子的《青乌经》,郭璞的《葬书》,卜则巍的《雪心赋》,杨筠松的《倒杖篇》、《疑龙经》、《撼龙经》,蔡牧堂的《发微论》、《穴情赋》,廖金精的《九星篇》、《八式歌》,刘伯温的《堪舆宝镜》,张子房的《趋庭经》,谢双湖的《堪舆管见》,这些都是地理正宗书籍,是不可不读的。
白话注解:不可读的书籍呢,则如托名丘延翰的《天机素书》、托名轩辕黄帝的《金篆玉函》,托名赖布衣的《催官篇》,托名刘秉忠的《玉尺经》,托名九天玄女的《青囊海角经》,托名黄石公的《青囊经》,托名杨筠松的《天玉经》,以及夏世隆的《地理玄珠》等,这些书不是托名伪造的,便是以假传假的,全是地理邪说,是千万不能读的。
白话注解:推开来说,凡是一切讲峦头砂水形势的书,都可以读;凡是一切讲天星、卦例等理气的书,全是不可读的。但这读书又是次要的。想学习风水地理的人,先要有名师带领,登山指点龙穴沙水,口传脉理真诀。其次,就要跋山涉水,熟识峦头,并多看名师的案例。等自己有了一定的正确见解,然后再读书,才能从书中获益。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