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兽"果然"
读《山海经》
《卷一.南山经》所感(三)
品读《山海经》时,我每每认识一种新的精灵,都会停下来思考片刻,古灵精怪的它们也像在拉着我的衣袖,暖暖地坐到了我的对面,我们盘着腿,就像邻家大妈一般开始唠嗑,敞开心的交流,就熟络起来了。
其中就有这么一位精灵,当我造访过南山之首的䧿山,披荆斩棘地行走了两千零五十里路,一只脚已经踏进了基山。
这座山同样有灵,盛产玉石,怪木,还有形状像羊,长着九条尾巴和四只耳朵,眼睛生在背上的神兽,佩戴它的皮毛不会恐惧;也有一种像鸡的鸟,长了三个脑袋六只眼睛,还有六条腿三只翅膀,吃了它,人会精神亢奋睡不着觉。
我感觉好兴奋!时下,我们由于用眼不合理,导致想静心坐下来,读书学习思考问题时就感觉困倦疲沓,打不起精神来。
我正要和这种吃了它就会让人精神亢奋的鸟搭话时,想请它是否可以回到我们这个时代,来帮助人们,在犯困时把瞌睡虫赶跑。
正当我开口时,有一只名为"禺"的精灵拽着我的手,硬不让我走,非要让我和它唠唠嗑,这一唠可是收获大啊,认识了"禺"。
但是我哭了,流下了自责的泪。也可以说是喜极而泣的泪。因为我从"禺"这类神兽身上学习到我作为人不具有的美德。
"南山之首曰䧿山...有兽焉,其状如禺而白耳,伏行人走,其名曰狌狌,食之善走。"
"南方的第一列山系叫䧿山。...山里有种野兽,样子像长尾猿,它头上长着一对白色的耳朵,匍伏着向前走,也能像人一样直立行走,这野兽的名字叫狌狌,吃了它的肉可以走的快。"
其中文中提到的"禺"就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猿猴,在《本草纲目》中被称为神兽"果然。
它们习惯居住在树上,尾长过身,群居,吃食物时互相推让。
走路时,尊老爱幼,老的在前,幼的在后,老的给开拓漫漫长路,幼小的子孙们随后。
看见哪一个同胞走不动了,受伤了,它们就会勇敢地停下来守护照顾族中的老者和伤者,因为它们觉得幼小的自己身强力壮,理当冲锋陷阵。
最让我感动的,让我哭泣的是,如果有歹心的人们捕捉到"禺",它们其中任何一个伙伴,它们会结伴而行,齐声鸣叫,去追赶。
即使歹人用枪威胁它们,甚至就是倒在歹人的枪杆子底下,它们也不离开,直到感化了歹人,放下了他们手中的枪。
当然有些歹人闭着眼还是冲着它们扫射,它们是倒下了,但是它们没有一个离开,它们同爱,同生,同死,至死不渝。
这就是为啥李时珍给它们起了个名字叫"果然"意思是说:它们的同胞有难时它们必要会追,誓死保护它们的同类之意。
这个场面让我词穷,我感觉去评判它们都是多余的。我只有生起怜悯的心回光返照自己我,我一时抬不起头来。
我似乎看到了南山之首䧿山上,"禺"它们对同族的生命的维护和尊严的捍卫,而让大地悲鸣。
它们面对磨难和伤害,团结抱团的精神让我汗颜。血染红的大地在颤抖,在嚎叫,声音如雷贯耳,如古寺中的写有"震悟大千"的大钟,敲击出绕梁的钟声,声声入耳,声声入心。
"禺"这个神兽,从上古活到了现在,它早已活在人类的心里了。
(特别感谢常熟市著名艺术家曹剑方老师为文章配图)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