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代伪中医的疗效极差,原因在这……

自古以来,关于神医的记载极多,都是说医生医术很高,药到病除,效如桴鼓。可见,中医在古代,不仅能治好病,而且见效非常快。

学过中医的都知道,中医经典《伤寒论》,向来被历代医家推崇,原因就是按照伤寒论的理法方药治病,只要辩证正确,用药正确,基本都可以做到“药到病除,效如桴鼓”的程度。在这一点上,似乎没有多少异议。

但是,眼下中国中医的现状远远并非如此。这是为什么?

原因当然很多。

第一, 伤寒论被淡忘。

伤寒论问世以来,一直被历代医家视为珍宝,唐朝孙思邈就说过:“江南诸师秘仲景之方不传。”为什么?无非因为伤寒论的神效。就像金庸小说中的剑客们,都会把武林秘籍藏起来,以便自己独步武林。

当然,宋代朝廷以政府的力量把伤寒论公开印行,伤寒论在社会上普及了。伤寒论的普及,导致宋朝以后,金元时期中医的大发展,金元四大家相继问世,奇峰迭起,成为中医发展历史上的一个极其繁荣的时期。中医理论有了极大的丰富,各时期名家迭起,各种理论体系相互争鸣。这是一个好现象。

但是,由于伤寒论古文简奥,极难读懂,所以后世学者往往不肯钻研伤寒论,而师从各家,学习现成的路子。其好处是入门容易,很容易就成手,能看病。缺点是,根基不深,基本功不扎实,难有大作为,大建树。

直到现在,这个现象一直存在。中医药大学,伤寒论这门经典课程的学时数已经缩短到了极致,学生往往都是糊弄及格而已,大部分时间都在学习其他学科。学生毕业之后,伤寒论基本都淡忘了,很少研究。再说,想研究也无能为力,因为现在学生的古文功底实在太差,啃不动伤寒论这个硬骨头。

第二, 温病学派贻误百年。

明清两代以来,由于气候变暖,导致温病流行。温病就是伤寒论中“阳明病”的范畴,用阳明病理论治疗温病,非常有效。当然,在临床细节上,可以做很多更细致的创新。当时中医界适应临床实际,从伤寒论中阳明病的理论出发,发展出了温病学理论,成为中医发展历史上,即金元之后的又一大高峰。叶天士、吴鞠通等大师,都是从伤寒论入手,最后成为温病派的开山鼻祖。

温病派理论的问世,是伤寒论的发展,对温病的临床意义非常重大。所以,温病派问世之后,中医在治疗温病、治疗流行性疾病等方面,有了极大进展,疗效极佳。

正因为如此,所以清末以来,中医学生往往从温病入手学医,当然上手很快。但研究伤寒论的人很少。也就是说,伤寒论中的六经辩证,六大类证型,温病学的弟子们,往往只精通其中的一个门类,就是温病(阳明病),而对其他门类知之甚少,更谈不上融会贯通。

温病学大师,往往都有极深的伤寒论功底,在这个基础上再精研温病,才能成为大师。叶天士、吴鞠通、王孟英等等无不如此。但普通的温病派医生,往往只学温病,不读伤寒,就像练武术,只学套路,不扎马步。花拳绣腿,怎能临阵?

解放以后,中医药大学的教材,仍然延续这个学派的传承,所以温病理疗在现代中医教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也就是说,现在的中医药大学毕业的学生,往往满脑子的温病学理论。世界上有那么多病,按伤寒论的分类,起码也是六大类,他们只精通其中的一种而已。其他的门类,往往懵懵懂懂。这样的医生,治病效果能好吗?

当然,如果现在仍然是温病流行的年代,这些温病派的医生,也还有用武之地,至少一般的小病还是可以解决的。可是,现在温病已经很少了,这些温病派的医生,连用武之地都没有了。现在的疾病,绝大多数都是伤寒,很少温病,但这些温病派的医生并不明白,仍然抱着书本上学来的东西,胡乱应付,难免误人。

第三,现在阳虚极多,阴虚极少,伤寒极多,温病极少。

现代人的体质,与古代截然不同,古代是阴虚阳虚都有,现在则大多数为阳虚,阴虚极少。这种变化,仅仅发生在最近的二三十年间。日本学者统计,最近50年以来,人的基础体温普遍下降,平均下降1℃。基础体温下降,意味着身体功能的下降,而功能下降,就是阳虚。所以现在的人普遍阳虚,是经过现代统计学证实的现实状态。

阳虚的体质,体温偏低,自然最怕寒邪侵袭,所以阳虚者罹患伤寒病比较多。阴虚体质,津液不足,多呈热像,最怕温热之邪侵袭,所以阴虚者罹患温病就比较多。

但现在阳虚体质比比皆是,阴虚体质百里无一,所以现在伤寒病极多,温病极少,就是顺理成章的结果。

既然如此,温病派医生,只晓得温病,不晓得伤寒,以温病治法,临证于伤寒患者,效果能好吗?

第四,方剂剂量不足,疗效自然不好。

第五,药材质量下降,拖累疗效。

这一点很好理解。

过去的黄瓜是什么味?现在的黄瓜是什么味?

过去的萝卜是什么味?现在的萝卜是什么味?

过去的西瓜是什么味?现在的西瓜是什么味?

现代科技,为了增加产量,提高效益,从选种育种、农药化肥等等,全方位的科技注入,产量是上去了,但是有效成分却下降了。这一点,不是医生能左右的。

第六,分不清阴阳。

阴阳是中国古典哲学中最重要的概念,也是中医中最重要的概念,是中医辨证最最核心的关键。分清阴阳,就等于确定了大方向,大方向正确,不管用什么方式和途径,总有一天可以达到目的,区别仅仅是路途是否曲折、时间是长是短而已;分不清阴阳,就等于弄错了大方向,大方向错了,不管你用什么方式和途径,你肯定达不到目的,甚至会适得其反,害人于无形。

大部分中国人都会认为自己对阴阳很明白,认为分阴阳非常简单,事实上不然。就算是技术含量非常高的中医队伍中,能分清阴阳的人,恐怕也不足60%!

其实,在中医药大学里面,教材也都非常强调分清阴阳的重要性,讲了很多划分阴阳的方法,但是没有给出划分阴阳的关键性指标,这是莫大的遗憾。什么是划分阴阳的关键性指标?

我也一再强调,现在人多为阳虚体质,多为阴性疾病;很少有阴虚体质,阳性病较为少见。但是,很多疾病往往都有热像,这是事实,很多中医一见到热像,就断定为阴虚,实在是大错特错。

现在患者常见的热像,往往是气郁化热,而非阴虚之热!

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

也就是说,现在人患病,往往是阳虚的病,只是有一定的气郁化热而已,绝非阴虚!

现在医院里被诊断为阴虚的患者,99%都是误诊!

我曾多次声明,寻找阴虚患者,免费治疗。多年过去,没有见到一例阴虚患者!

的确有自称阴虚,或在医院被诊断为阴性的患者来就诊,但经我诊断,无一例外都是阳虚,只不过有点气郁化热而已!

连阴阳两个字都分不清楚,这样的中医,疗效能好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