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苏州:腊梅、残雪、古意
题记:解密亲子游的真相
一个6岁的娃和一个4岁的娃,区别首先在于身高,其次在于心智。
当6岁的娃跟着你看出土文物,跟你玩精彩游戏,顺着你的思路去了解历史的时候,4岁的娃在围着展览柜转圈,在面壁,在跳自创的广播体操,在展厅内外不停地来回跑着跟你玩躲猫猫,你还不能大声训斥,因为怕影响到其他的看客,只能无奈地追随着她。
当你想要漫步园林,体会古人一步一景的趣味的时候,她们不知什么时候从地上捡起了两根树枝,开始玩起了隐形人的游戏。
前一秒还生龙活虎地不愿离开,下一秒就在大街上打滚声称自己饿得走不动路。
以上都是一些让人非常奔溃的场景。
以上都是你在晒亲子游的朋友圈里难以见到的情形。
你需要忍受很多次别人异样的目光,大概那些不曾养育孩子的人,都会内心很恼怒地认为:这样的熊孩子,怎么还有脸带出来丢人?
抱歉,不想当孩奴的父母都是旅游狂人,因为她们平常属于自己的时间真的是太少太少,倘若没有一种释放的空间,大概就会走向消极厌世的状态。
因此,亲子游就是家有熊孩子的父母各自的救赎之旅,充电之旅。
有人说,朋友圈就是一个虚拟的幸福世界,这不是因为人的虚伪或者虚荣,而恰恰暴露了人们对很多美好幸福的向往,其实朋友圈就真实定义了人们内心所希冀的幸福生活的真正模样:父慈子孝,儿女乖巧,岁月静好,唯爱永恒,人们都活在精神层面的满足和感动当中,好像世俗的一切都烟消云散了。
当然,有时候有一些歪打正着的乐趣,比如狮子林的假山,我们完全跟在孩子的屁股后面,走了好几圈,倘若是我们自己,大概就是研究着走一遍足矣。再比如腊梅,拙政园的腊梅居然大多种在挨着卫生间的角落,因着孩子屎尿多的缘故,欣赏到了许多次墙角数枝梅,严寒独自开的景致。
再比如,去拙政园唯一的诉求就是要看看“与谁同坐轩”,结果走了一半完全分不清方向,已然放弃,然后两个孩子突然开始玩上山下山的游戏,然后在下山之后,经过一个小亭子,两个石凳上坐着玩耍,抬头一看,赫然写着“与谁同坐轩”,当时真有一种踏破铁鞋无觅处的心情,也因此对她们的胡乱大闹纵容了一些。
可能带孩子旅行的过程,通常都不会很完美,但是过程中也会修正我自己的一些想法,在目前的阶段,带娃旅行,从目的地的选择,到事项的安排,很多时候还是依着我们自己的兴趣点出发的,或者说,即便考虑到了孩子,也是我们希望或者认为孩子会喜欢的事物,比如这次的博物馆,对于4岁的小娃来说,她真的不感兴趣,因此觉得如坐针毡,而后来的狮子林,却成为了她们的乐园。
亲子游最需要的,就是放下你关于此次旅行的任何执念,比如一定要到达那些景点,一定要看到日出日落,一定要吃到哪一家的美食这些安排,因为孩子的状态永远都不会按照你的预期,学会调整,适时放弃。
有时候,学会跟随孩子去玩耍,也许会有另外的一番收获,这,大概也是我们之所以养育孩子的一大原因,因为孩子提供了另外一种截然不同的生命形态。
童趣,大概是那种你无法形容无法描述,而且一旦过了年龄就再也无法呈现的宝贵姿态,而且经久不变,不会因为物质条件的改变,世俗观念的改变而改变,因此,童趣也是一项珍稀物种。
奉送一组个人很喜欢的相机照。
01老城印象:平江路与山塘街
平江路
平江路,因苏州在宋朝时被称为平江而得名,循着这个名字的由来,你大概也能理解平江路作为古城缩影的地位绝不是虚的。
这是一条沿江的小路,被很多人称之为最有古城特色的区域,回来上网查了一下,发现也就是1.6公里,但是我们却感觉这条路简直是你难以想象的长,走了很久都感觉望不到头,也许是因为上午刚逛完拙政园,体力消耗严重的缘故,于是拖着俩娃的我们,中途选择了坐一坐手摇船,当然,事实上,手摇船是起点出发,依旧回到原点的那种模式,因此,坐船纯粹是一种体验,跟节省路途毫无关系。
其实在平江路,也很容易找到北京南锣鼓巷的感觉,只不过,它的另一侧有水,两边的商铺建筑也更多一些园林的特色罢了,然而大抵也就是一些吃吃喝喝,玩耍观光的小店布局,偶尔会穿插一下带有评弹演出的茶楼,不过这里的演出也都是给观光客准备的,而且每天都有场次的限制,我们因为没赶不上时间点,加上也怕熊孩子打扰了各位茶楼顾客求清净的雅兴,自觉地选择了遛弯模式。
如果体力尚可的话,平江路是可以闲逛一天的,我们只不过走了主道,而那些林林总总的小巷子,我们却没有光顾,算是一次走马观花,也因此留下许多的遐想,总感觉这个地方可以再来。
其实旅行,倘若不深入到当地的饮食,不接触当地的人群,大概也都是一种观光的短暂过客。
如果我们把每一个旅行地都当成你心仪的那个人一般对待,既无限向往,却又保有某种神秘感,大概会是一种最美的状态。
盗用一下网络上的几张图片,大概能表现出平江路那份小桥流水人家的江南气息。
七里山塘街
进山塘街需要经过一座城门,曰阊门,在红楼梦开篇即有描述:
“当日地陷东南,这东南一隅,有处曰姑苏,有城曰阊(chang)门者,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
"这阊门外有个十里街,街内有个仁清巷,巷内有个古庙,因地方窄狭人皆呼作葫芦庙,庙旁住着一家乡宦,姓甄名费,字士隐。
此处的十里街,大概就是如今的七里山塘街。
我们可以从苏州才子唐寅的《阊门即事》中,去感受当年阊门一带歌妓楼馆林立,才子佳人齐聚,水路两通的商业繁华景象:
“世间乐土是吴中(吴中:指苏州南城),中有阊门更擅雄。翠袖三千楼上下,黄金百万水西东。五更市买何曾绝,四远方言总不同,若使画师描作画,画师应道画难工。”
当然,关于才子唐伯虎,在苏州博物馆见识了他的牡丹画,别具一格,让人过目不忘。
也许是看多了牡丹国色天香的倾城之色,总是色彩之中尽显娇艳之态,突然看到这样一种风雨飘摇之中的水墨牡丹,仅凭墨色深浅就能画出其坚毅品格,不觉让人看后为之一振。
蔡邕的《书论》曾写道:“书者,散也,欲书先散怀抱。”
虽然说的是书法,但我想古代文人大多书画一体,因此无论是书法还是画作,最后能成大家的,最后比的都是胸中丘壑,跟笔墨的使用技法关系不大了。
当然,时隔多年,山塘街早已不是当年的福贵风流之地,自带一种旅游风情街的气质,第一眼是让人惊艳的,然而走几步就发现有些乏味了,所谓的风情街,并没有平江路的那份平易近人,也多了一些商业化的单调。
因为是晚上的缘故,没有多逗留,吃了一顿饭,随意转了一圈,孩子们在路边很happy地来了一场棉花糖盛宴,草草宣告结束。
也许,所有的历史都恍如一梦,我们也只有在脑海中,想象一下,当年那些红楼往事,还有那个叫陈圆圆的歌妓,大概不曾有过这种路边吃棉花糖吃到忘怀的快乐童年。
02园林古意
来苏州不看园林,似乎感觉有点像伪游客。
苏州园林的一大魅力,就在于小桥流水亭台楼阁的诗意构造。
园林的景观,最大的妙处就在于对自然景观的喜爱,山,石,花,树,鸟,一年四季,春雨冬雪,鸟语花香,都可以在一座宅院里尽显,现代的人们,要感知四季,必须得去公园,而且还是各个不同的公园。
当然,在游客当中很多人都在感慨这才是真正的豪宅,有些豪气,大概是你倘若没有相当的修为和意境,是难以获得其中乐趣的。
比如这个看起来小巧,位置又有些隐蔽的小亭子,匾额取自我的大偶像苏东波的《点绛唇》:
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
苏轼的那种旷达,乐观,即使到了今天,也通过这块匾额传递了出来。
我相信园林里,大概每一块匾额,每一副对联,都有着许多的注解,因此,园林的古意,也都是通过这些注解变得深邃起来,遗憾的是,大概也没有任何的解说能够帮到你。
我们到拙政园的时候,上一场雪尚未完全融化,屋檐上依然是洁白的积雪,冬天有雪才美丽,有雪的冬天才是动人的。
都说:一下雪,北京就成了北平,故宫就变成了紫禁城;
那就意味着,有雪的地方都是怀旧的。
大概一下雪,苏州就变成了姑苏。
网上找了网友拍摄2018拙政园的初雪,畅想一下。
当然,还有一些在现代很流行的装修元素,其实在苏州园林里都可以找到。
比如梅花镜,再比如鱼骨拼。
狮子林应该从古至今都是孩子们的乐园,建造这座园林的主人,大概也是充满了童趣的。
(借用网络图片)
在狮子林,我们彻底被孩子遛惨了,假山简直有九曲回肠之效,对于孩子而言是一片乐土,对于我们这些比较庞大的身躯而言,简直有点苦不堪言。如果你有幸在现场,估计能看到一个背着双肩包,扛着相机的我,在孩子们一溜烟闯过的小山洞里,笨重地穿梭.
也就是在狮子林的一个多小时爬假山,孩子们回去酒店酣睡了一个多小时,可见运动量之大。
03寒山寺的钟声
寒山寺就是那样的,一路诗文做路引,当然压轴的枫桥夜泊自然是守在门口的,不过不用担心,还有那个跟乾隆御笔共享一块石碑的,也是这首张继的名作。
这座寺庙不大,但应属精致,据说新年的时候,寒山寺的前三下钟声是可以卖钱的,当然价格都在百万以上。
联想到雍和宫每年的第一炷香,好歹还是靠着拼体力去争取的,真要拍卖,估计是让人瞠目结合的天价了。
那道当年勾起落榜人寂寞心情的寒山寺钟声,如今终于不再寂寞了。
04苏州的出租车师傅
说起北京的师傅侃大山一流,相比之下,苏州的师傅们也毫不逊色。
第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去寒山寺的师傅,暂且称其为甲师傅,甲师傅一路上把寒山寺的渊源、寒山与拾得的典故,大诗碑的由来和传说,都说得十分透彻。而在去寒山寺之前,刚带着孩子看完太平天国忠王府,孩子在车里不断地让我讲关于太平天国的故事,于是,我们的师傅脑洞大开,从太平天国到国共内战,讲到苏州的党政结构,然后进入伊拉克战争导致伊拉克人民的水深火热,最后的结论是我们要珍惜当今的太平盛世。
难得的是师傅知识渊博,而且还没有老北京师傅的那份偏激和皇城根的傲气。
第二位是我们回程搭坐的乙师傅,友人说起对苏州老城区的好感,因此说到了房子,说到路边的商品房,他说他有一套,说到老城区的房子,他有一套带院子守在小河边的民宅,儿子还买了房,说起为什么快60了还在开车,他说纯粹是因为爱好,不开车觉得不舒坦。面对我对苏州充满文化气息的恭维,师傅呵呵一笑,说你看到的都是被粉饰过的,化过妆的城市。
这个年纪,坐拥数套房子,他大概看到了更多文化之外的商业气息,因此,才会对这个城市有一种向下看的姿态。
当然,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丙师傅,逛平江路的那个夜晚,一路上在跟我们讲述他碰到的各种奇怪的载客经历,讲述的起源是看到孩子拿着一跟竹签插着的火腿肠,他认为带着小孩的乘客大概都是危机四伏的,话说之前有一位妈妈带着孩子,妈妈坐前座,把孩子单独留在后座,结果车子右拐的时候,孩子突然自己打开了车门,掉了下去,所幸最后孩子没事,我们因此讨论了一番车门怎么没有自动落锁的功能之类的话题。
再然后说自己曾经碰到了矫情的客户,刚帮着拎起行李箱,人家就说小心别把里面的古董瓷器也碰坏了。
总之,老师傅一直在感慨,现在生意不好做,现在的人也都不好说话之类之类的,而我们家不识趣的大娃,却真的将他讲述的事情当故事听,临到下车的时候,还在说爷爷你再给我讲一个故事吧。
这个故事给我的印象如此之深,以至于在北京南站,看到出租车师傅一只手拎起行李箱就往后备箱放,我都忍不住替他担忧。
我想这位师傅,大概真的职业生涯中碰到了几起比较危险又难缠的事件,让他时时有危机感和紧张感。
后来,我们也终于理解了为什么有的出租车师傅明明看着你拿着行李箱,背后跟着一串孩子,然而却选择坐在驾驶座纹丝不动了,大概就是遵循了丙师傅的这种处事哲学。
或者,出租车师傅也可以看做一个城市的一张名片,尤其是旅游城市,他们迎来送往了很多天南地北的人,人们在坐车的时候,以为这就是一场陌生人之间的短暂相逢,因此反而轻易就会暴露出自己做人做事的本来性情,也让出租车师傅这个群体,更加接近于人的本真面目。
然而,人的性格的形成,人生格局的大小,大抵跟他看这个世界的角度和眼光有关,这,大概就是我需要跟孩子讲述的真正内容。
05 王老吉的妙用
话说几乎每个旅游城市,都有一些你稍加留意就可以发现的小骗局。
这次要说的是一条小巷子里买水果的摊子,因为水果五颜六色十分好看.
孩子们都忍不住留下来东看看西摸摸,想知道这些东西的名字,味道,于是我们问了一下价格,10块钱一斤,打算买一斤常常,于是每一个种类抓了一小把,以为也就是十多块钱,没想到一上称,摆摊的小姑娘说3斤,我们两个异口同声地说不可能,话说我们两个可是有着丰富的逛菜市场的经验,不用上称,眼睛也大概能掂量出重量来,面对我们的怀疑,姑娘斩钉截铁地说放心吧,我一直在这儿卖,肯定不会错的,这时候,友人灵机一动,把310ml的铁罐王老吉放了上去,显示1斤,于是我们三个人都秒懂了,直接给20块钱走人。
要说家庭主妇的智慧,真的不容小觑,以后去市场不用去公平秤了,直接带一罐王老吉,说不定能挣回来好几罐王老吉的钱来。
王老吉的广告词我也想好了:“买了王老吉,再也不用担心被骗了。”
06苏州的美食
在南方城市旅行的一大好处,就是再也不是被川菜馆霸占了。
举目四望,全是本帮菜。
这次吃了几样很不错的菜,首推赤豆圆子,从扬州吃到苏州,简直百吃不厌。
其次是松鼠鳜鱼,孩子们称之为薯条鱼,当然,我们前后吃了两次,第一次的甜味适中,第二次的甜的发腻,第一次去的饭店,本地人吃的多,吃饭的过程中很多定年夜饭的,因此菜品做得很地道,价格也很公道。
所以根据经验,如果体力允许,还是尽量避免在景点附近吃东西,走远一点更加保险。
第二次是在山塘街吃的,虽说是老店,感觉就松鼠桂鱼这一道菜而言,还是欠佳。
再然后就是螃蟹炒年糕,银鱼豆腐,太湖鱼头,都非常不错。
至于生煎包,甜口的,直接放弃了。
苏州的小吃应该还有很多,因为时间太短,加上酒店有自主早餐,因此有很多来不及尝试。
比较遗憾的是没有找到一家正宗的店,可以边吃饭边听着评弹的,只能想着回北京找找吧。
苏州是一个值得细细品味的城市,她充满故事,从古到今的故事,也许,真的值得住上一段日子,我想我还会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