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英语课标关键词

深度学习

百度百科这样解释:深度学习(DL, Deep Learning)是机器学习(ML, Machine Learning)领域中一个新的研究方向,它被引入机器学习使其更接近于最初的目标——人工智能(AI,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这应该不是我们课标中的深度学习。

我们看一下课标原文中“深度学习”表达了些什么?

原文1

教师应在利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如黑板、白板、卡片、简笔画、教学挂图、模型、实物等教具)的同时,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对教与学的支持和服务功能,引导学生开展主动、个性化的探究活动,实现深度学习

原文2

案例5 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英语学习活动设计

主题语境:

人与社会——信息技术与记忆

语篇类型:

论说文“Is Your Memory Online”(课文原文见附录4第二部分)

学情分析:

该校地处县城。学生来自高二年级,学习努力,但英语的听、说能力不强,阅读能力主要局限于应试范围,写作能力相对滞后。平时接触网络不多,但能熟练操作常见社交软件。

教学目标:

本课结束时,学生能够:

(1)完成一项问卷调查,了解人们对“网络是否影响记忆”的看法,并写出调查报告;

(2)通过对文本的深度学习,掌握论说文的行文特点,理解心理学家Sparrow的观点;

原文3

案例说明

这节课所运用的设备技术和网络软件有:电脑、智能手机、投影、网络平台、社交软件、网络问卷涉及工具等。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教师建立了学生移动学习共同体和学习活动互动平台,扩大了课堂空间和学习资源,也整合了课外的学习时间,最终不但有效地完成了传统教学模式无法完成的大容量学习活动,而且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个性化学习得到保障。每个学生在互动学习平台上,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阅读时间、速度和次数。

(2)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落到实处。学生或独立或分组完成了本节课的三项活动:问卷调查、批判性阅读和实验。

(3)深度学习成为可能。这节课促进了学习活动向纵深发展:一是阅读活动层层深入,从整体阅读到细节阅读、再到批判性阅读:二是思维活动步步展开,本人观点一他人观点一专家现点一实验求证一自己发现。

另外,通过网络社交平台、网络互动学习平台和网络问卷设计工具,教师可以获得各种数据,有效地监控和评价学生的学习活动。

原文4

以英语课程标准为依据,满足等生的多元发展

高中英语教材的编写应以本课程标准为依据,教材内容要与课程目标和要求保持一致,确保学生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的同步提升。必修课教材要面向全体学生,保证共同基础,合理控制容量和难度,为所有高中学生搭建发展平台;选择性必修和选修课教材要重视学生的深度学习和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原文5

在以主题意义为引领的课堂上,教师要通过创设与主题意义密切相关的语境,充分挖掘特定主题所承载的文化信息和发展学生思维品质的关键点,基于对主题意义的探究,以解决问题为目的,整合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学习与发展,将特定主题与学生的生活建立密切关联,鼓励学生学习和运用语言,开展对语言、意义和文化内涵的探究,特别是通过对不同观点的讨论,提高学生的鉴别和评判能力;同时,通过中外文化比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引导学生建构多元文化视角。

在主题探究活动的设计上,要注意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调动学生已有的基于该主题的经验,帮助学生建构和完善新的知识结构,深化对该主题的理解和认识。通过一系列具有综合性、关联性特点的语言学习和思维活动,培养学生语言理解和表达的能力,推动学生对主题的深度学习,帮助他们建构新概念,体验不同的生活,丰富人生阔历和思维方式,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实现知行合一。

原文6

表5 普通高中英研课程词汇知识内容要求

选修(提高类)

运用构词法知识,扩大词汇量。结合各种主题语境,积累词块,深度学习词语。在表达各种信息时提高词语使用的准确性和丰富性;

原文7

教师要在深入研读语篇的基础上,根据主题语境、语篇类型、不同文体的语篇结构和语言特点,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和理解语言所表达的主题意义,建构结构化知识,内化所学语言和文化知识,自主表达观点,实现深度学习。

原文8

总之,研读语篇可以帮助教师多层次、多角度分析语篇所传递的意义,依据语篇的主题意义、文体风格、语言特点和价值取向,设计合理的教学活动,同时利用作者视角、写作背景和时间等信息,帮助学生深刻理解语篇,把语言学习与意义探究融为一体,实现深度学习。

原文9

迁移创新类活动主要包括推理与论证、批判与评价、想象与创造等超越语篇的学习活动,即教师引导学生针对语篇背后的价值取向或作者态度进行推理与论证,赏析语篇的文体特征与修辞手法,探讨其与主题意义的关联,批判、评价作者的观点等,加深对主题意义的理解,进而使学生在新的语境中,基于新的知识结构,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综合运用语言技能,进行多元思维,创造性地解决陌生情境中的问题,理性表达观点、情感和态度,体现正确的价值观,实现深度学习,促进能力向素养的转化。

原文10

教学活动设计没有固定的模式或顺序,教师应基于对语篇的解读和对学情的把握,灵活而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活动。教师可以将不同的活动以不同的顺序串联或组合在一起,比如,教师可以在学生理解新闻大意之后,让学生直接讨论对所读内容的看法,探讨记者观点等,之后再对内容进行深度学习和意义推断。

综合以上“深度学习”的contexts可以判断2、5、10是对文本、主题和内容的“深度学习”,此处应该更多是指向非浅层或表层的学习方式。

其他“深度学习”都是一种能力或过程。划线部分应该是“深度学习”的具体解读。比如:

1、在新的语境中,基于新的知识结构,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综合运用语言技能,进行多元思维,创造性地解决陌生情境中的问题,理性表达观点、情感和态度,体现正确的价值观,实现深度学习。

2、把语言学习与意义探究融为一体,实现深度学习。

3、深入学习和理解语言所表达的主题意义,建构结构化知识,内化所学语言和文化知识,自主表达观点,实现深度学习。

4、教师应在利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如黑板、白板、卡片、简笔画、教学挂图、模型、实物等教具)的同时,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对教与学的支持和服务功能,引导学生开展主动、个性化的探究活动,实现深度学习。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