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茂“第一战区”的生长逻辑 | 潘永堂
未来房企“不是做大蛋糕而是抢蛋糕”的发展逻辑
文\潘永堂
2016年107亿
2017年251亿
2018年505亿
3年复合增长率“117%”,地产行业少见的增长速度!
2019年,在调控严厉年,这家企业力争破800亿,事实上,1~8月的业绩完成453亿,如此看来,2019年800亿,是大概率事件!
一旦800亿完成,意味着2019年最严调控下,它依旧保持60%的增长率!
……
他是谁?
你可能会好奇,这到底是哪家集团房企?
答案可能让你震撼,这个业绩规模堪称地产40强的房企,并非是一家集团房企,而是一家区域公司——即世茂福建区域公司。也就在2019年,福建世茂正式更名为世茂海峡公司,这一改变,意义惊人——他意味着原有世茂旗下“最大区域公司”开启重大变革。
更名后的世茂海峡,开始走出福建,吹响全国化扩张的号角!
800亿到900亿是什么概念?相当于集团房企35强、40强左右!
也就是过去2、3年乃至未来3年,老潘提醒,“房企超级战区”将形成地产圈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以2018为刻度,谁是中国业绩最牛战区公司?
答案是碧桂园,2018年,碧桂园广东区域公司以1751亿笑傲群雄,成为中国房企超级战区的“冠军”,1751亿,按照百强榜都位于12强了。同时,广东区域占据碧桂园集团销售额达到24%,几乎占据碧桂园集团四分之一江山。
同样,类似福建世茂2018年505亿,占据世茂集团1700多亿,几乎三分之一。也就是在这一年后,福建世茂更名为世茂海峡,开启一家区域公司的“全国化”破局。
同样,类似融信2018年第三事业部在杭州等做到500亿,一个以杭州、浙江为核心的事业部业绩成为融信集团几乎半壁江山,目前融信第三事业部80后总裁以业绩说话,成为融信集团2019年集团总裁。
同样是排名18的新力也在江西战区11城全覆盖,区域市占率高达12%,并在集团业绩中占据58%,超过半壁江上。
来源于:亿翰智库华南分院 世茂璀璨地产研究院
超级战区,已经成为房地产这几年全国化扩张和区域化深耕一种“超级现象”!
很多集团化房企自己的三分之一的业绩、甚至二分之一的业绩来源于某一个超级战区。
房企这两年进入区域深耕的时代。
但难道所有区域公司都要深耕区域、深耕大本营吗?答案是NO。
那么问题来了,房企在一个城市、一个区域,在全国的市占率的天花板是多少?或者区域公司在什么时候可以走出大本营,走出多年深耕的区域?
这是一个很有意义的命题。这也决定了区域公司“何时走出去”一个判定标准。
来源于:亿翰智库华南分院 世茂璀璨地产研究院
房企没有固定战略,一切都在变化中。
18年坚持深耕河南的建业在2018年做到市占率10%左右也开始走出河南。2018年建业在河南加上代建大概有800亿,而河南全省一年大约8000亿,建业2018年全省市占率大约10%,对建业而言,河南就是建业的“全国化”,但在全国来看,建业就是一家“顶级区域公司”。
一家深耕河南18年,2018销售额800亿,2019年预计破1000亿的区域化房企。但也就是在2019年,胡葆森明确,建业开始走出河南,并给出三个条件,其一、管理半径控制在500公里左右,主要会在河南周围六个省输出品牌;其二、输出的模式为轻资产模式,即中原建业;其三,输出的产品以中原文化小镇。
18年没有走出去,为何18年后开始走出去?一个原因就是房企在一个区域做到10%市占率后,就进入规模边际递减效应,建业在河南18个地级市全部布局,也逐步进入规模边际递减阶段。
这对冲千亿、逼近千亿有追求做大做强的房企而言,走出大本营区域一个前提是区域市占率、大本营市占率到8~10%之后,往往成为走出去的一个标志!
这样的案例很多,比如江西新力地产也是在最近2年快速开启全国化战略,而事实上,新力在大本营、在江西11个城市全覆盖布局,市占率高达12%。老潘在走访云南俊发,当初也正是俊发在昆明市占率高达15%、20%时实现云南俊发到西南俊发再到全国俊发的“三级跳”扩张。
逻辑很简单,当在大本营、深耕区域达到市占率10%之后,其实拿地就开始全省、全地级市、全业态布局,这个时候就不能挑肥拣瘦,这样你的投资效益、运营效益、人均产值就进入规模递减区间,而相反,走出去,利于区域轮动的红利窗口期,就可以去除单一区域遭遇瓶颈后的效益降低。
当然,依照城市房地产竞争的充分性、激烈度,往往一二三四线城市的单一龙头房企城市市占率会有差异。
比如在过去竞争最充分、最激烈、最凶横的一线城市是在8%左右,
在如今竞争最激烈、增量市场最大的二线城市,往往市占率在10%就很不错了。
在强三线,有的因为是大本营、深耕多年,政府关系深厚的龙头房企,往往可以做到20%甚至30%,当然弱三线、四线城市往往百强房企进入者少、楼市竞争不太激烈,单一龙头房企市占率甚至可以高达40%,甚至50%以上。
比如碧桂园在很多三四线、建业在河南郑州外的17个地级市有些市占率甚至高达半壁江山。
所以,中国地大物博,房地产地域化特征鲜明、考虑到房企的资源、能力有限,因此未来市占率的格局老潘强调2点。
城市市占率会高于区域市占率
区域市占率会高于全国市占率
在成熟房地产的经济体中,比如与中国地大物博的美国成熟楼市中,最大房企全国市占率大概在8%,而在成熟的香港楼市中,其实作为一个单一的城市,新鸿基等四大房企基本占据70%~80%,也就是说一家大概15%~20%市占率。
区域公司成长路径,到底该怎么样的?
老潘结合世茂海峡为案例,总结为的“纵向多元化适度、横向跨区三步走”更为靠谱。
区域公司如何做大做强?
一则是在区域做到规模瓶颈之后,是否立足单一区域进行多元化、多产业扩张,以此获得规模再增长和穿越楼市周期,但客观而言,这条多元化之路,中短期来看是个“伪命题”。
事实上,房企非相关多元化成功者,行业很少见。
比如李嘉诚深耕香港,一座香港,被称为李家的城,多元化深耕香港是李嘉诚成功的核心。
比如河南建业,围绕河南进行多元化布局,但事实上,区域公司很少有集团化资源,加上围绕地产上下游的建筑、装修、物业、社区O2O、养老、文旅等,整体投资周期长,产业规模效应中短期难实现或是规模不够支撑区域公司做大,所以,纵向围绕地产主业相关多元化,对于集团化房企尚且是高难度动作。对于资金、人才、资源有限的区域公司、超级战区而言,更是难上加难。
而且在这一点上,行业标杆之一的万科,在南方区域的八爪鱼和上海区域的热带森林的多元化实践3、4年后,万科叫停、收敛、削减的动作来看,围绕区域多元化、多元产业来获得高增长的“路径”,有些不靠谱。或者准确的说,至少现阶段房企大规模多元化的火候、时机还未到。
对此,世茂海峡也给出“多元化取舍”的逻辑——房企多元化目前存在诸多问题,如业绩贡献有限、培育及盈利周期长、缺乏相关人才储备和管理经验及进入存在壁垒等等,建议只基于主营业务做适度延展,适度多元化,更多是一种选择。
反过来,超级战区公司,依靠自己单一区域深耕冠军背后的系统力,竞争优势,快速进行全域扩张、跨省跨区扩张,这对于让区域公司继续保持较高增速和成长,是相对靠谱的,也是有空间的。
逻辑是支撑的!
以为中国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性,楼市区域与城市房地产也出现典型的周期性和不同的节奏,加上世茂海峡强调的城市周期、土地周期、销售周期等的各自战略性机会,世茂海峡“走出福建、跨区域多省”的横向扩张,是有空间和战略性机会的。
来源于:亿翰智库华南分院 世茂璀璨地产研究院
横向扩张,具体怎么走?纵观所有区域房企深耕和扩张之路径,大多沿袭了“焦点布局、全域布局到跨省布局”的三步走。
按照世茂海峡的说法是“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的扩张。
以世茂海峡的横向扩张举例。
第一步,福建是世茂的大本营,深耕多年,在早期,世茂基于高经营杠杆、高人均产值、聚焦重点城市,即以福州、厦门、泉州“三大焦点城市、三大楼市肥沃城市”进行布局深耕;
第二步,做到100亿、200亿之后,福建世茂基于冲500亿甚至更高目标考虑,单纯依靠几个焦点城市已经难度很高,而且加上其他福建三四线也有“市场”,因此全省布局、全福建地级市覆盖开始成为横向扩张的第二步特征;
来源于:亿翰智库华南分院 璀璨地产研究院
第三步,当房企在一个单一省份突破400亿、500亿门槛时,往往区域市占率就达到7%、10%,如果竞争不太激烈的区域可能会更高,这个时候为了继续保持“高增长、高效益、高人均产值”,就非常有必要周边省份,省域外城市进行“跨省布局”。
比如在2016年到2018年间,福建世茂就提前意识到单一福建布局的规模“瓶颈性”和效益“递减性”。
在2016年到2018年,福建世茂虽然业绩在增长,但在福建市场占有率却3年稳定在8%左右,很难在继续提。事实上,世茂璀璨地产研究院也发现,全国单一省份领先房企的市场份额,基本上都在8%以下,极少超过10%,达到峰值后,该类房企投入产出比便呈现边际效益递减。
来源于:亿翰智库华南分院 世茂璀璨地产研究院
基于此,世茂为保持持续快速规模增长,2019年坚决执行多省深耕战略,主力投资方式也适时的转向收并购,与明发、泰禾、万通等企业合作,迅速获取超千亿土地储备。
速度是惊人的!
短短1年不到,福建世茂就实现9省29市156盘,堪称区域公司的“闪电扩张”!
扩张后,世茂福建,变身为妥妥的“全国化”房企!
来源于:亿翰智库华南分院 世茂璀璨地产研究院
集团总部更多为“战略、资源、品牌、体系、平台、文化”的中心,未来房企“强”会重点强在众多区域公司,未来集团化房企——“得强区域者,得天下”!
尤其是中国地产最肥沃的三大经济圈——哪些房企能在长三角一体化、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一体化三个圈能执牛耳,未来江湖地位,将不可限量!
为了冲刺千亿,未来千亿之后再生长,目前集团放权给区域,区域集团化、做成超级区域成为大中型房企成长的典型战略。
比如融创8大区域,世茂8大区域、碧桂园60多个区域公司……同时,为加强深耕,房企在一个省份甚至又分解为4到5个区域公司,比如碧桂园在河南省就有5个区域公司,比如中南考虑到一个江苏省就占整个中南集团业绩权重 46%,基于此,中南将江苏省区域分解为4个战区:苏南战区、苏北战区、南京战区和苏中战区。
更恐怖的是,区域公司之间存在激烈的竞争,比如当下后千亿时代的房企,会在各个战区、区域公司会推行2大机制,即 “竞争机制”和“裂变机制”。
一方面,各个相邻战区之间可以互相竞争,除公开招投标拿地之外,都可以跨区域或跨省份拿地、开发销售,形成内部赛跑文化。
另一方面,当战区业绩规模超过几百亿后,战区可以裂变几个新战区。
这一点,类似旭辉、中南、碧桂园、世茂等都体现出这种“内部PK和强者再裂变”的经营策略。
目前来看,房企区域公司,未来规模做不大的,拿地能力产品能力弱的、内部管理差、人均产值低的区域公司将被淘汰、或者直接降级为城市公司、或者直接被周边强势区域公司“吞并”,这是行业趋势。
整体而言,未来房企区域公司,会出现“先多后少、先放后收、先弱后强”的进化路径。
未来优秀区域公司会崛起,差劲区域公司会走向灭亡,这是房企内部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未来大型房企,区域公司将“剩者为王”!
未来可能只剩下几个战斗力极强的区域“王牌军”!
行业的蛋糕,城市的蛋糕已经逐步到顶,未来房企竞争和区域竞争,往往不是做大蛋糕的逻辑,而是抢蛋糕、夺蛋糕的逻辑。
边界被打开,强者开始扩张,未来房企区域公司,将面临“内、外双重竞争”新格局!
END
专注地产30强之变
地产总裁内参
努力为地产总裁提供“建设性、启发性”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