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韵诗词】江荣清《作诗必此诗,定知非诗人》欣赏
![](http://pic.ikafan.com/imgp/L3Byb3h5L2h0dHBzL2ltYWdlMTA5LjM2MGRvYy5jbi9Eb3dubG9hZEltZy8yMDIxLzA3LzEwMTUvMjI2MDEzMzM1XzFfMjAyMTA3MTAwMzE3NTg5MTE=.jpg)
“作诗必此诗,定知非诗人”
——谈谈诗词中
的比兴与形象思维
作者:江荣清
![](http://pic.ikafan.com/imgp/L3Byb3h5L2h0dHBzL2ltYWdlMTA5LjM2MGRvYy5jbi9Eb3dubG9hZEltZy8yMDIxLzA3LzEwMTUvMjI2MDEzMzM1XzJfMjAyMTA3MTAwMzE3NTkxMjk=.jpg)
有人以为,写格律诗词,只要掌握“平仄、押韵和对仗”就可以写出好诗词来了。其实这还不够。诗词更要讲比兴,讲究“以彼物比此物”、“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即要用形象思维、不能如散文那样直说。举个具体的例子:
![](http://pic.ikafan.com/imgp/L3Byb3h5L2h0dHBzL2ltYWdlMTA5LjM2MGRvYy5jbi9Eb3dubG9hZEltZy8yMDIxLzA3LzEwMTUvMjI2MDEzMzM1XzNfMjAyMTA3MTAwMzE3NTk0NTc=.jpg)
例如唐朝徐凝写了一首《庐山瀑布》:
虚空落泉千仞直。
雷奔入江不暂息。
今古长如白练飞,
一条界破青山色。
在这首诗之前,李白也有一首《望庐山瀑布水》: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千百年来,这两首诗孰优孰劣,评论各异,一直争论不断,曾经在高考卷中也提到这桩公案,热闹可想而知。争论中贬李褒徐者少,褒李贬徐者多。亦有公允者。
徐凝的诗是从四个方面来写瀑布,一是赞高(千仞),二是描声(雷奔不息),三是写状(飞如白练),四是表力(界破青山)。这些感受太大众化。面对庐山瀑布,即使不是诗人,就是普通游客也能说出瀑布的高拔,雷鸣的声响,飞动的绢白,青山秀色的撕裂等。尤其是“一条界破青山色”这句诗,表述的只是诗人看到的眼前的实景,想象力融入得相当稀少,可以说几乎没有表现出想象,整个诗境自然也就无法拓延。当然,他诗受前面诗思的局限,最后也不可能出现意外的效果。概括说来,徐凝太囿于事物本身,没有打开想象的窗子,缺乏诗人应有的创造力与想象力
李白看到瀑布之后,一写环境烘托,二写观察位置,三写实景感觉,四写无限想象。通过起、承、转、合四步,让“瀑布”与“银河”自然而然联系起来,让读者眼前出现了一幅美奂美轮的山水图画,任人展开暇想。“飞流直下三千尺”,李白用夸张手法先把瀑布提升了一个高度,让读者想象先上了一个高高的台阶,登上之后,再向九天接近。接下来“疑是银河落九天”,超常想象,合理合情。“三千尺” 不是瀑布高度的极致,只是一层通天“台阶”,是进一步想象的一个铺垫。至此,唯有“银河”的出现才写出了庐山瀑布的极限高度、磅礴气势、壮阔声响、璀璨光芒以及涤荡一切的伟力,把读者淹没在滔滔的“银河”之中。“银河”在诗中集中表现了李白的主观感受。“一条界破青山色”,力量未免太小了。看来,写诗找到表“意”与表“情”的形象十分重要。通观两诗,李白诗感情活动甚烈,情感的旋律充盈其中,而徐凝诗少有感情波澜,两人诗篇自然高下可分,所以我是倾向赞李非徐的。
凭良心说,我觉得徐诗无论从平仄、押韵及比喻修辞手法来说,都甚不错,但是它比较直白、形象单调,四句诗都是在写瀑布,稍嫌缺乏有我之境。所以我赞同苏东坡的《戏作》:
帝遣银河一派垂,
古来惟有谪仙词。
飞流溅沫知多少,
不与徐凝洗恶诗。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如果将“恶”与“好”向对的话,如果将“要用形象思维、不能如散文那样直说”作为诗评的艺术标准的话,我认为“作诗必此诗,定知非诗人”的说法是妥当的。用“说一不二,直白浅露,毫无含蓄蕴藉”的方法来写诗,不能成为好诗,作者也难成好诗人。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激发民族奋进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