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氏文化】粉条的记忆(文/范俊来)
粉条的记忆
文/范俊来
樱桃好吃树难栽,这是家乡二人台《打樱桃》里的一句唱词,我把这句唱词的语境用在粉条后,得出一句话:粉条好吃粉难磨。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在我的记忆中,做粉条的艰难程度,不亚于这句名言。
我这里所说的粉条,特指家乡用马铃薯做的粉条,马铃薯是学名,它的俗名叫土豆,而我的家乡管它叫山药。这里所说的粉条难做是指家乡在五、六十年代纯手工做法。这里所说的好吃也是那个时候留给我舌尖上的记忆。
粉条的原料是山药,而我的家乡十年九旱,只有山药不择天时地利,年年丰产。从收获山药到吃到嘴里的粉条,需要走过一条漫长的道路,现代的年轻人根本体会不到其中的艰辛。
暂且不说春种夏锄秋收的辛苦,也不表压粉条的麻烦程度,单就磨山药粉子(从山药里分离出淀粉的过程)就值得详细记录。
收获后的山药一般可筛选成上中下三个等级,上等的直接入窖作为一年的口粮,数量不多的下等山药放在凉房里作为猪饲料,只有可多可少的中等山药才可以做磨山药粉子的原料。
先把山药洗净,然后把一个名叫“磨檫板”的工具置入陶瓷盆中,操作者双手握紧山药,在上面来回磨擦,意在把山药磨成糊状。家乡把山药磨成糊状的过程叫磨山药粉子。
那块摩擦板不知是谁发明的,由两部分组成:下面是一块比洗衣板略短的木板,上面固定一块铁皮,在铁皮上钉出一排排绿豆大的小眼。然后反过来将其固定在那块木板上,意在利用小孔锋利的铁刺来磨削山药。
那些小眼是用铁钉一个一个地钉出来的,磨山药粉子的效率不但取决钉眼的手法,还取决于铁皮的来源。最好的铁皮当属镀锌铁皮,可它需要掏钱购买,于是,油漆桶就成了替代物。
有一次,母亲把捡来的油漆桶给我,让我做一个磨擦板。我用剪刀先把上下底剪去,再把中间部分的接缝剪掉,把它展开铺在一块大木板上,用小木块轻轻将其砸平后,再用铁钉在上面一个一个地钉眼。
因为需要钉的眼太多,我有点不耐烦,刚一走神,锤头就砸在了我的食指上,疼得我放在嘴里不停地吮吸。这一锤砸得属实不轻,指甲下面都是淤青。
粉条
山药言来不算粮,
粉条一做好甜香。
洗磨夜夜孤灯亮,
晾滤天天裂手凉。
炕上澄罗无处睡,
目中忙碌我亲娘。
豆芽醋拌真名菜,
筋道弹牙美味扬。
作者简介
范俊来(15710169010),汉族,内蒙古化德县人。生于1955年,高级工程师,毕业于内蒙古电视大学,曾在《守望故乡》平台上发表三十万字的自传《复盘》。包钢设计院和上海梅山设计院工作,现退休定居上海。
范俊来作品精选
《郁氏文化》编审部成员组成
顾问:郁美兰 匪 石
审稿组主管 : 郁志发
审稿组组长 : 范俊来
审稿组成员:郁光涛
郁祖槃
审稿组成员:刘高田
编辑组主管 : 郁郁松
审稿组组长 : 张爱梅
组员:黄花梨
陈玉峰
推广组组长:陈玉峰
组员:郁德忍 郁光涛 丁秀萍 郁秋萍 郁洪军 郁金波 郁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