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讲 明清德化窑6大鉴定要素,一分钟带你涨知识! !!
有一种瓷器,它不是官窑,却和官窑一样精美。它在国内名气不大,在海外却声名显赫,甚至成为了国际公认的文化遗产,它就是德化白瓷。在《马可·波罗行纪》中有这样的记载:“刺桐(泉州)港附近的德化,制造碗及瓷器,既多且美,被称为刺桐的泉州港是世界最大的港口之一,大批商人云集于此,货物堆积如山,买卖的盛况令人难以想象。”由于他带回了德化白瓷和著述,意大利英国等欧洲国家学者将德化白瓷文物特称为“马可·波罗瓷”。
明代德化窑所产的白瓷选料讲究,制作精细。产品釉质细腻,光泽明亮,似脂如玉。瓷胎质地洁白坚硬,胎釉结合紧密,浑然一体。由于原材料配方不同,或因烧造过程中,瓷器在窑内所处位置和温度的不同产生的窑变现象,造成了产品质地和釉面色泽效果的差异。因此依照其瓷质和釉色,明代德化窑白瓷又被分为"乳白"、"象牙白"、"猪油白"、"葱根白"、"鹅绒白"等名贵瓷种,而外国人则统称之为"中国白"。在世界陶瓷史上,"中国白"一词也就成了德化白瓷的代名词。
德化窑以德化瓷塑最具盛名,其佛像做工精美,堪称巧夺天工,特别是人物开脸活灵活现,整体神态自若,佛像庄严肃穆,面部表情多数含笑,如果找一个转盘,我们把德化瓷塑精品放到转盘上,可以达到每一个角度都十分精美,名家瓷塑各个角度都不显臃肿,衣服纹理不能像穿棉袄一样,更像是穿着纱衣,好的德化窑瓷塑衣服有自然的垂坠感
由于胎质用料好,可塑性强,德化窑在明清时大量生产人物瓷,如观音、释迦牟尼、关公等,此时人文文化也得到全面的发展,许多制瓷工匠往往在白瓷后面打有印记和款式,人物表情塑造生动,动作健美,肢体准确线条细腻到位,衣着自然时代特点强
对于刚刚入门的收藏爱好者来说掌握一些基本的鉴别手段,辨别真伪,区分优劣,是非常必要的。元老我自身是一位业内资深古玩经纪人,经常穿梭于各大拍卖行和博物馆,曾亲自策划过许多大型拍卖活动。目前元老任职于广东宜传拍卖有限公司,若你手上有珍品瓷器困于出手,有缘者可与元老千里传音壹三五,三零六4,伍九7伍,如藏品属于官窑器,可免费送拍保利,嘉德,苏富比,由于本身对收藏的喜爱,博士曾与业界多位老师实践探讨过关于古玩鉴定中的问题,特作此文
1:纹饰
德化窑白瓷的纹饰非常丰富,宋元时的刻划、模印和堆贴已达到较高的水准,明代德化白瓷的装饰又增加印花、贴花、划花和透雕,明末时还出现过釉下青花彩,而印花纹饰大多是印模压印,所用图案仿青铜器纹饰较多,如饕餮纹、云雷纹等,贴花也叫堆贴,这种宋元常用的技法在明清得到广泛使用,如八仙杯和龙虎杯、狮耳炉和蟠龙瓶都很有其特色
2:刻画技法
刻划技法是德化窑的传统刀法,到明代时一些花卉刻划篦纹就已逐步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刻划精细的文字和诗词,这种技法和长沙窑的文字纹饰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而透雕装饰是德化窑在明晚期时的新工艺,做工精致,显得刀法老道技艺娴熟,意境准确而又博大精深。在考古中发现的透雕套杯、透雕熏炉、透雕笔筒和透雕的瓷狮子都非常精致,有着极高的工艺价值
3:胎质
德化窑的胎质也是非常好的白胎,但是和景德镇胎质有所不同,德化窑的胎质比景德镇淘出的胎质更加紧密,杂质也比景德镇胎质要少的多,而且油性感非常强,如果是明代的德化窑,对着阳光照射会发出一种肉红色,这是明代德化窑的一个特性,另外,如果有款识的瓷器,这个款识是没有一个是特别清晰的,包括博物馆和权威部门手中的瓷塑,几乎没有清晰的款识,因为老的柴窑不好把握,烧造瓷器有收缩率,而且德化窑的釉也比较厚实,所以最后印章都不是清楚
4:印磨工艺
瓷塑佛像一般均采用模制,传统工艺的制模与现代工艺的制模方式是不一样的,在明清时代,坯体脱模,一般被分解为头部、身体和底座三个部分,各部分又被分别切割成前后两个片块,由于是合模制作,一般高度在10厘米以上的,除头、手等部件系合模后插入,外内底应是透空的,有明显的连接痕迹。如发现里面中空而底部封平,或封平后又开小孔的,则必定是采用现代注浆工艺成形的仿品
而真品用合模制作,模子的连接处,必然留有挤压瓷泥调整的痕迹,明代艺人常用手捺,在内里可见手捺痕迹。清代以后除手捺外,又常见的还有以刀具推挤的痕迹。也有仿品为掩盖注浆的痕,在内里过多涂泥,造成胎体过于厚重。而真品厚薄适中,由于古代烧制技术不如现代,特别是明代的作品在烧成后,常在作品的底部或背部留有一些窑裂之痕。因此,凡无窑裂又从头到脚完美无缺者,宜可存疑。有些仿品,故意制造假裂痕,则可从裂缝的自然与否,缝内有无流釉等方面去辨别。真裂缝裂口自然,而且缝内无釉。假裂缝则反之
5:造型
造型和神韵,明代大师的创作,人物比例非常准确,面相丰腴圆润,神情生动,仪态慈祥善良,刀法圆熟流畅,衣褶处理飘逸如真,几乎挑不出一处毛病,而清代大师的瓷雕人物,上身稍显削廋修长,面相以长圆居多,五官神韵较明代稍逊色。衣褶绶带的做法也有不同,明代是贴身的,到了清代,则改为悬空飘动,如行云流水,应该说是一种发展创新之举。仿品则最易在这些方面露出马脚
6:落款
德化窑的款识早在宋元时就已出现,先用毛笔写在瓷上,但是颜料含铁高故在釉下呈酱色,经常出现在碗内、盒底、盒盖上,多以姓氏和年月为主。到明清时不少瓷器都压印有作者的姓名,如何朝宗、张寿山、林朝星、张翁、文荣、陈念山、林子信等等,字体有篆书、楷书和行书。也有堂号款和地名款,如心荣、山人陈伟、福建德化制造、福建德邑……
而青花书写款较少见,以画代款在明末清初较多,如画小兔、秋叶、双鱼、火焰……
记年款多是白瓷祭品,如在德化县香村寺中一对五彩九龙瓶,上书,康熙25年,德化县知事鄞县范正辂选制,印章款从清朝开始比较盛行,如何朝宗、林捷升制、许云麟、珍和金记……
综上所述,元老认为瓷器鉴定是一门科学,看上去简单,其实一般人穷极一生,能看懂瓷器的一个窑口,或者明清瓷器的一个年代的,已经非常厉害了。行里说某某专家,他是玩清三代的,他是玩民国瓷的,他是玩永宣的,说的就是这么回事。一个普通爱好者要想入门,必须沉浸入古瓷的某个具体门类和品种里,专业收集和研究,假以时日,才能成为这个门类的行家 。
谢谢你的阅读,喜欢的可以点赞收藏加关注,后续还会持续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