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读书法
读书,应该是一件很享受的事,你可能从书中感受到纯真快乐,也可能获得一些深邃的思考。在不同的阶段,同一本书也可能会带给你不一样的感悟,只是收获的广度和深度不一样罢了。但是,读书也是有方法的,并不是只有贴合你专业的书对你有益,也不是每本书都要逐字逐句的读下来。我们来看看那些名人大家是怎样读书的?
老舍:“印象”法。老舍先生读书只要求有一点灵感就可以,他没有功夫去分辨书的好坏,“印象甚佳”便是好书,“印象甚佳”有时只是书中的一段,不管这一段是书中的精髓还是破坏整体的美的一段。
鲁迅:“跳读”法。鲁迅先生认为:“若是碰到疑问而只看那个地方,那么无论到多久都不懂的,所以,跳过去,在向前进,于是连以前的地方都明白了。”这样可以节省很多时间,提高阅读速度。
巴金:“忆书法”。巴金先生的读书方法很独特,因为他是在没有书的情况下进行的。巴金先生在第二次住院治疗时午睡后等护士量体温时,身体一动不动,但他的大脑在高速运转,他此时会回忆过去读的一些书,一些作品。这种温故而知新的方法能够不断地从已读的书中获取力量。
苏轼:“八面受敌”法。苏轼读书每本书都读好几遍,好书的内容就像知识的海洋,读书时人的意识只指向一个方面,不能使各个方面的知识进入到海洋。读一遍书只是获取了意识指向的那个方向的信息而已。因此,苏轼读一本书总要读好几遍,每次都是只带一个目标。
贾平凹:“触一通三”法。他认为读书面不可以狭窄,文学、政治、哲学、历史、建筑、美术、绘画……凡是能找到的书,都要读,即使植树造林,做饭炒菜的知识都要略知一二。
列宁:“批注阅读”法。列宁读书总是喜欢在空白处随手写下内容丰富的评论、注释及心得体会。有时还在输的封面上标注最值得注意的观点或材料。
毛姆:“乐趣读书”法。毛姆读书不是读完一本再读另一本。他同时读五、六本。可以保持不同的心情,不同的热情。
除此之外还有朱熹的“二十四字”读书法、顾炎武的“三读”读书法等等。
欢迎您和我们一起讲述自己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