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从书中来
在家中,女儿每天晚饭后,都要和我聊一会儿天,有时和我说到哪个自己喜欢的明星,我总觉得她喜欢的偶像太稚嫩了;拿出自己收藏的各种各样的木质书签给我看时,我有觉得这些东西不实用。时间一长,女儿便调侃我说:“老妈,你真是一个无趣的人。”我对她的说法不置可否。这个“趣”字怎么理解呢?兴趣爱好吗?想一想自己的特长爱好还真是不多,唱歌,跳舞的基因没有,乐器只会弹一弹风琴,还是因为那是上师范时的必修课,不得已而学之。在平房住时,还爱摆弄着缝纫机做个书包,小凳垫之类的,现在搬到了楼房里也不敢惊扰四邻了。绞尽脑汁想了想,以前上学时填自己的兴趣爱好,填什么呢?噢,“读书”。这大概是对我来说最没有争议的一个词了,想想女儿,从小便爱看书,莫非受我的影响?
我的童年生活比较贫脊,岁月流逝,年近不惑,我早已忘却生活中的许多人与事,但是,我仍然记得与书有关的许多……这可能是我的个人爱好吧。我记得自己读到的第一本课外读物是《儿童画报》,在自己的一个同学家中,她的父亲是小学教师,给她从邮局订了许多画报,这在我们农村是鲜有的,每次去她家玩,我便抓空拿起五颜六色的画书津津有味地看起来,全然不顾夜色已悄然降临……看书的乐趣于当时的我来说远远超过了他们在外面丢沙包发出的阵阵欢呼声带给我的诱惑。以至我为人母后,也给自己的女儿连续订了好几年的《儿童画报》,这是我心中不能忘却的美好。
升入初中后,接触到了鲁迅的文章,——《闰土》,《社戏》,当时语文老师向我们推荐《呐喊》《坟》《彷徨》等一系列鲁迅的作品,当时心中好想看到这些书,农村物资缺乏,所在的乡镇连个书店也没有,更没有现在的网络购物,只好把看这些书的欲望埋在了心底,升入师范,学校周围的书摊,校园里的图书馆,便成了我最熟悉的地方,鲁迅的作品、世界名著,中国四大名著……我如一个饥渴的人看到泉水一样,贪婪地阅读着。
毕业后,我当了一名农村小学班主任,经验的不足,班级事务的繁烦,每天令我焦头烂额,渐渐地我开始了抱怨,学校、家长、社会,老是强调要呵护孩子幼小的心灵,我每天努力地在做,可是工作做的还是有不完美之处,有些家长还是不理解,谁来呵护我?我毕竟还只是个普通的人,不是圣人……
压力降临,人人都不能豁免
这时,我刚好在学校图书室借到一本《做最好的班主任》,其中有一段相当精辟的论述:怨言是改变现状的第一步,因为不满现实,我们往往才着手改变它。但是,当一个老师只停留在抱怨阶段而不采取任何措施时,抱怨的意义就变了。在这时候,抱怨中既有真实的不满更有掩饰自己的作用。在抱怨领导、抱怨制度甚至抱怨同事的同时,他很可能也是在转移自己的无能与无力。当我们把一切归咎于领导,归咎于制度时,我们实际上是在为自己开脱,规避自己对于现状的责任。“怨言是目前我们这个行业里最多的,只要你到一所学校,或者你和教师们说起,几乎所有的人,都是满腹牢骚。”读到这一段话,我不禁汗颜,以前总觉得老师们发牢骚,只是一种渲泻,李镇西老师这段话,就让我想到自己是不是也在不知不觉中开始满腹牢骚呢?于是,我就把自己这段时间的读书感受写下来,提醒自己要以享受的心境来决定自己的职业幸福高度,而不要想着靠怨言来渲泻,靠体制、靠领导来提高我们的职业幸福指数,我的心情也渐渐好转,工作效率也越来越高,怨言少了,乐趣多了。
欢迎您和我们一起
讲述自己的故事
我的微信:xxyggg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