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石窟精品文物大规模南下:四百年“魏唐佛光”闪耀岭南
4月28日,由广东省博物馆与龙门石窟研究院联合举办的“魏唐佛光——龙门石窟精品文物展”在广东省博物馆开幕。展览汇集了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研究院收藏的85件龙门石窟相关藏品,同时结合龙门石窟、石刻图片以及3D打印模型,较为全面地描绘出龙门石窟佛教造像艺术的基本面貌和风格特征。据悉,展览将持续至8月28日。
展览现场龙门石窟,位于“十三朝古都”洛阳南郊,开凿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之际(公元493年),经东魏、北齐、隋、唐、五代、北宋诸朝,断续营造达400多年,分布在伊河两岸的崖壁上,两岸窟龛依峭壁而凿,南北长达1千米,蔚为壮观。故唐有诗云“精舍绕层阿,千龛邻峭壁”“谁穷造化力,空向两崖看”。现存窟龛2345个、造像近11万尊、碑刻题记2800 多品、佛塔70 余座,以其数量之多、规模之大、题材之多样、雕刻之精美、蕴含之丰厚而蜚声中外。
佛坐像2000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龙门石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龙门地区的石窟和佛龛展现了中国北魏晚期至唐代(公元493~907年)期间,最具规模和最为优秀的造型艺术。这些详实描述佛教宗教题材的艺术作品,代表了中国石刻艺术的最高峰。”少儿口才加盟www.sekcw.com
力士像此次展览分为“梵影归来——流失海外回归文物”、“至善至美——北魏造像及碑刻艺术”、“莲华庄严——唐代造像艺术”三个部分。展品中一级文物11件、二级文物28件、三级文物27件,珍贵文物占比非常之高,其中的舒像座菩萨像、力士像、优填王像都可谓是难得一见。龙门石窟研究院余江宁院长表示,这是近年来首次较大规模举办的龙门石窟精品文物专题展览,希望观众能来博物馆感受清癯秀美的北魏造像,观赏富丽健美的唐代佛像,聆听国宝归来的动人故事,了解斑驳古迹的修复过程。
舒像座菩萨像此次展览展示的8件回归文物是一大亮点。20世纪初,洛阳龙门石窟被大规模破坏、盗凿,大批石窟佛造像流落海外,直到80余年后才开启了“回归”之路。其中,最早“回归”的1件是2001年3月,加拿大国家美术馆发现,由收藏家赫尔曼·维利先生1978年所捐赠的一尊中国唐代人物造像,是洛阳龙门石窟看经寺29尊罗汉造像中唯一一尊被盗凿的摩诃迦叶后,于当年4月19日专门派人将他“送”回我国,开启了龙门石窟流失造像的回归序幕。另外7件则是2004年至2005年,由国家文物局下属的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利用“国家重点珍贵文物征集专项经费”从海外分两批征集回国的。
摩诃迦叶罗汉像不仅如此,3D打印技术的运用也让不可移动的龙门石窟的龛窟,从龙门山的崖壁上走出去,第一次开始其传播传统文化的“移动”之旅。2019年,龙门石窟研究院联合浙江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美科图像(深圳)有限公司对龙门石窟古阳洞内的五座佛龛,成功实施了高保真文物数字化,并且进行1:1 3D打印复制。其中始平公、魏灵藏、杨大眼、高树等四座复制窟,将随着龙门石窟的精品院藏文物,从中原“远行”至岭南,在广东省博物馆进行首展。
3d打印佛龛展览还用三维数字化虚拟复原了万佛洞洞口南侧的一尊菩萨像,也让观众看到了有颜色的石窟雕像。该复原项目在学术研究的基础上,将历史文献、三维数字化技术、雕塑、颜色检测及石质分析技术相结合,融内容、技术、艺术为一体,对其进行了虚拟复原,从根本上形成一整套的虚拟修复保护方法,具有不接触文物本体、修复可逆性的优势,有重要的示范作用和推广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