熄灯号|敌人一个月还用不好的机枪,他们十五分钟学会带着上战场
百年大党,风华正茂!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值此之际,解放军报微信“熄灯号”特别推出“百年党史微讲堂”栏目,讲述红色经典,弘扬先辈精神。
作者简介
王集成,出生于1907年,福建上杭人。1929年参加革命。文中身份为红4军第12师35团1连政治委员、11师政治部总支书记。新中国成立后任铁道兵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83年逝世。
“倾听经典故事 追寻红色记忆”系列之五
掌握武器的人
■王集成
第四次反“围剿”以前,我已调任军团直属队总支书记,黄陂战斗开始时,我又调到十一师政治部任总支书记。
这次战斗打击的敌五十二师和五十九师都是蒋介石的嫡系部队,一色的新式装备。部队一出击便缴获了一批新式武器。其中特别引人注意的是法国造“哈齐克斯”轻机枪和德国自动步枪,样子奇特,烤蓝崭新。大家这个瞅瞅,那个摸摸,眼看是个好东西,可就是干着急不会用。没办法,只好把这个情况火速报告到师里,师里要我们在半小时内组织人力学会使用,投入当前的战斗。接受了任务,我连忙通知各连的青年干事和支部书记集合。他们都是些优秀的共产党员,年轻,脑子快,又有决心。在集合人的工夫,我又到俘虏队里,找到了一名使用这种机枪的射手。
俘虏听说要他半个小时以内教会使用,便把两片肥厚的嘴唇一撇,轻蔑地说:“半个钟头?光认识零件、装装卸卸,半个月你们也学不会。当初我学了整整一个月还用不好,你们……”大概他还有点害怕,把半截难听的话咽下去了。
这可把同志们气坏了。青年干事杨维桂怒气冲冲地说:“我们怎么?你会打,还不是连人带枪都当了俘虏?你要不教,我们自己来!”这时一连支部书记张家宗同志伸手拉开杨维桂,笑着对俘虏说:“老乡,你要说教着费事,那么打打我们看看总成吧?”
俘虏懒洋洋地说:“打打你们看看嘛,那倒可以。”说着拖过枪来,装上子弹,朝着对面山头打了一梭子;一边打,还故意卖弄地来了个“花点”。
打完后,张家宗又要求道:“再来一次,动作慢一点。”俘虏又照做了。俘虏的手刚一离开枪身,张家宗便一下子扑到枪上,照俘虏的动作,一丝不差地把枪调理好,然后瞄准了右前方的一棵大树猛地扣了扳机。只听得“哒哒哒!”几个连发,被打中的树干上,白色的树皮像受惊的麻雀一样扑扑棱地飞散开来。打完,他站起身来,对我说:“总支书记,我上去啦!”说罢扛起枪,挟起两个弹盘便飞也似的向阵地上跑去。这时,我看看表,刚好是十五分钟。
张家宗走后,孙福厚、陈庆云、杨风山等同志也都每人拖过一支枪来,按照俘虏的动作做了两遍,然后分别带着枪,迅速地跑上了阵地。
俘虏愣愣地望着一个个远去的背影,完全被这奇怪的场面惊呆了,连我向他道谢都没有听见。好半天,才转身向我立定了,感叹地说道:“你们共产党一定能够得胜!”
“这回你算说对了!”我用毛总政委多次教育过我们的话对他说,“武器是死的,人是活的。有了革命觉悟的人,什么奇迹都能创造出来……”
我的话没有说完,第一挺“哈齐克斯”已经在一连阵地上清脆地、有节奏地响起来了。
(本文选自《星火燎原》,略有删减;《星火燎原》是毛泽东题写书名,朱德作序,无数革命前辈用鲜血和生命写就的红色经典,生动再现了壮怀激烈、惊天动地的革命故事,承载着我党我军的基因血脉,蕴含着伟大的革命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