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生命?自由?爱情?——新冠疫情反思

生命?自由?爱情?

——新冠疫情反思

何光沪教授简介

个人简介:

1966年初中毕业,1968年“上山下乡”务农,后任小学和中学教师;1982年获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硕士(基督教研究)学位,1989年获哲学博士(宗教学)学位。

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哲学片)、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宗教学研究室主任;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研究员、校务委员会委员。曾在美国哈佛大学、英国伯明翰大学、加拿大多伦多大学、丹麦奥胡斯大学、香港浸会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台湾辅仁大学、日本同志社大学、美国富乐神学院,以及国内多个大学和学术机构担任客座教授、访问研究员或学术委员,并曾数十次出国进行学术访问或参加学术会议;有多篇文章被译为英、法、德、俄、日、丹麦、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等文字在国外发表。

主要从事宗教学理论、宗教哲学、基督教神学及其与社会文化关系等领域的研究。

主要成就:

编写审阅《中国大百科全书》宗教卷基督教部分条目,主持编写《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基督教全部条目,以及《宗教大词典》宗教学全部条目和《宗教学小词典》全书。

著有《生于忧患长于忧患:何光沪汉语神学文选》、《Sino-Christian Theology: Born in Sorrow, Grown in Grief》、《秉烛隧中》、《信仰之问》、《三十功名尘与土》、《多元化的上帝观——20世纪西方宗教哲学概览》、《百川归海——走向全球宗教哲学》、《月映万川——宗教、社会与人生》、《言有尽》、《天人之际》、《何光沪自选集》、《有心无题》等书。

译有《宗教哲学》、《20世纪宗教思想》、《现代基督教思想》(上下卷)、《克林顿、布什、佩罗竞选美国总统电视辩论实录》、《全球伦理》、《系统神学》(一、二卷,载《蒂里希选集》)、《基督教神学原理》等书;合译《批评的西方哲学史》、《耶稣传:一部革命性的传记》、《比较宗教学史》、《爱、力量与正义》(载《蒂里希选集》)、《神圣的帷幕》、《天使的传言》、《狱中书简》、《大学的理念》、《探索人性》、《探索神性》等书;编有《基督教文化评论》(五卷合编)、《对话:儒释道与基督教》(两卷)、《蒂里希选集》(两卷)、《寻根的叶》、《宗教与当代中国社会》、《大学精神档案》第一卷、《信仰二十讲》、《汉语神学读本》(两卷),以及“宗教与世界丛书”数十种、“宗教学译丛”十余种、“基督教经典译丛”数十种、“基督教文化研究丛书”数十种。

主要观点:

作为1980年代初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宗教学复苏、发展的推动者和见证者,何光沪在宗教学、宗教哲学、基督教及其与社会文化之关系等领域,翻译并组织翻译出版了大量著作,是因为他认为,不仅中国宗教学的复苏和发展需要大量学术资料,而且中国知识界和社会各界的思想解放也需要大量思想资料。他从精神或宗教角度来看中西社会的文化和历史,就其中诸多问题写了不少文章。他提出中国宗教应该朝着“敬天而不祭祖拜物,修行而不出家遁世,贵生而不迷信方术”的方向进行改革,中国社会应该朝着“求和而不党同伐异,有序而不专权愚民,践仁而不法古复礼”的方向进行改造。他主张中国应该在思想上拨乱反正,以人民而非国家为目标,以公民权利而非国家权力、公平正义而非富国强兵、天下太平而非一族崛起为优先。他认为思考中国的社会文化问题,必须在思想上冲出牢笼、站得更高、看得更远,应该研究、借鉴西方文化这块“他山之石”的内核即基督教,力求达致全面、真切的认识。他认为文明和谐的基础即宗教对话,之所以成效不大,是因为各宗教之间没有共同语言,所以他努力探索世界各大文明的宗教哲学,提出了一种全面系统的“全球宗教哲学”,作为宗教对话的共同语言和共同基础。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