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茯苓苦参芩连方酒剂外治神经性皮炎300例,有效率100%,起效快,复发率低,无毒副作用
第 1646 期
作者 / 马玉燕 河北省隆化县第二医院皮肤科
编辑 / 许红红 ⊙ 校对 / 钱秀华
本文内容摘自国家正规医学图书、杂志、报刊等,文底有具体来源出处。文章标题为原标题、文中内容提取。无丝毫夸大、诱惑、违背客观事实的文字、图片、视频等内容,无丝毫恶意煽动、混淆、误导用户等内容。一切均为原文展现,追求真实、可靠、权威。可根据来源出处去查原文件,看是否一致。
神经性皮炎为一种常见的发生于颈、肘、膝等部位,以皮肤剧烈瘙痒及皮肤局限性苔藓样变为特征的慢性皮肤神经功能障碍性皮肤病,常反复发作,经久不愈,治疗较为棘手,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目前,局部外用糖皮质激素是其主要的治疗手段,但长期应用可能出现掩盖感染的症状,还可引起毛细血管扩张、库欣综合征、痤疮、皮肤萎缩、色素沉着等不良反应。2014-01—2016-12,我们采用土茯苓苦参芩连方酒剂联合外涂除湿止痒软膏外治神经性皮炎300例,并与复方醋酸地塞米松乳膏联合外涂除湿止痒软膏治疗150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1.1.1 诊断标准:参照《临床皮肤病学》中神经性皮炎的诊断标准。①中青年多见,先有剧烈瘙痒,后有皮损;②皮疹为扁平多角形丘疹,呈苔藓样变,无渗出;③好发于躯体受损部位,尤以颈部、四肢伸侧、腰骶部、腘窝、外阴等处多见;④慢性病程,常反复发作;⑤皮肤组织病理学改变符合神经性皮炎诊断。
1.1.2 纳入标准:符合神经性皮炎诊断标准,处于局限性静止期;受累面积<10%体表面积;治疗前2周未接受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药物治疗;年龄18~65岁;患者对本研究知情了解,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参加,积极配合。
1.1.3 排除标准:不符合纳入标准者;对本研究用药过敏者;合并有糖尿病及慢性湿疹、扁平苔藓、皮肤淀粉样变、银屑病等其他皮肤病者;感染性疾病有全身临床表现者,或局部合并细菌、真菌感染者;合并有严重心、肝、肾、血液系统疾病;未按规定用药,无法判定疗效者。
1.2 一般资料:全部450例神经性皮炎患者均为我科门诊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0例,男173例,女127例;年龄18~65岁,平均(40± 1.5)岁;病程6个月~6年,平均(2.0±0.4)年。对照组150例,男79例,女71例;年龄18~65岁,平均(39±1.8)岁;病程5个月~6年,平均(2.0±0.6)年。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3 治疗方法
1.3.2 对照组:予复方醋酸地塞米松乳膏(华润三九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4024170)适量外涂患部,每日4次。之后予除湿止痒软膏外涂。
1.3.3 疗程及其他:2组均10 d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疗程间间隔2 d。用药期间忌食辛辣鱼腥食物,勿用热水烫洗,不搔抓,保持心情舒畅。
1.4 观察指标:比较2组治疗前及治疗1、2个疗程时病情评分变化情况。依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第3辑)》中神经性皮炎的病情评分标准判定,该评分包括皮损分布范围、皮损形态及严重指数、瘙痒程度3项内容,评分越高,表示症状越严重。随访6个月,比较2组复发率。
1.5 疗效标准:临床治愈:皮损完全消退,瘙痒消失,疗效率95%~100%;显效:皮损明显消退,瘙痒明显减轻,疗效率60%~94%;有效:皮损有消退,瘙痒有减轻,疗效率30%~59%;无效:皮损无明显变化或虽有减轻但不断有新的皮损出现,瘙痒同前,疗效率不足30%。疗效率=(治疗前总分数-治疗后总分数)/治疗前总分数× 100%。
1.6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2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
表1 2组临床疗效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P<0.05
由表1可见,2组临床治愈率和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
2.2 2组治疗前及治疗1、2个疗程时病情评分比较 见表2。
表2 2组治疗前及治疗1、2个疗程时病情评分比较分,¯x±s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同期比较,△P<0.05
由表2可见,2组治疗1、2个疗程时病情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下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同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2组复发率比较:治疗组临床治愈162例,6个月后复发16例,复发率9.88%;对照组临床治愈21例,6个月后复发3例,复发率14.29%。2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低于对照组。
2.4 不良反应:治疗组12例患者出现用药局部红肿,主要是由于酒精浓度过高所致,稀释药酒后涂抹症状未显。对照组9例出现局部发热,瘙痒加重,立即停药或局部外涂维生素E后消失。
3 讨 论
神经性皮炎为临床常见的皮肤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神经性皮炎占皮肤科门诊的2%~8%,且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常伴有神经衰弱、失眠和围绝经期症状,搔抓、摩擦、日光照射、多汗或其他机械性物理性冲击因素常促发本病;主要病理变化为表皮过度角化,棘层肥厚,表皮嵴延长,真皮层毛细血管增生,管壁增厚,淋巴细胞浸润在细胞周围。神经性皮炎病因尚不明确,一般认为与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大脑皮层兴奋和抑制功能失调有关,情绪激动、精神过度紧张可使病情加重或复发。(本文由岐黄民间传承公众号整理校对编发)大脑和皮肤同发育于外胚层,因此精神可通过心理—神经—免疫—内分泌系统影响皮肤状态。情绪紧张、异常可导致大脑皮层功能紊乱,进而诱发神经内分泌失调,释放大量的茶酚胺、乙酰胆碱、组织胺等神经递质,然后通过内分泌免疫系统的各种免疫细胞、免疫分子、血管内皮细胞、皮肤角质细胞和各种激素相互作用于皮肤,引起局部炎性反应,诱发神经性皮炎。焦虑情绪还可促进皮肤树突状细胞迁移至淋巴结,继而强化T细胞为主的细胞免疫,以促进超敏反应的发生。由此可见,焦虑抑郁情绪不仅是神经性皮炎的常见症状,也是该病加重和复发的主要因素。因此,在神经性皮炎的治疗中,患者保持心情舒畅、情绪稳定对稳定病情、缩短疗程、减少复发有重要意义。在药物治疗方面,以镇静、止痒、剥脱为治疗原则。皮损苔藓化较轻者,可外用皮质类固醇激素霜剂或软膏。复方醋酸地塞米松乳膏为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具有较强的抗炎、抗过敏、抗表皮增生及止痒等作用,但副作用大,易复发。临床实践证明,中医药治疗神经性皮炎有较大优势,在抗炎、免疫调节、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环、缓解焦虑情绪方面均成效显著。
提示:转载请注明来源 “岐黄民间传承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