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课堂|你有的可能并不是抑郁症,不过是抑郁情绪

01
最近两个学生找我聊天,印象很深。

一个学生一上来就问:老师,我最近有点丧,好朋友和我闹掰了,你说我是不是得了抑郁症?

一个学生在电话里说:老师,我最近不想学习,我怀疑我得了抑郁症。

每次,我都很紧张,但是我又装作不紧张,赶紧推掉所有的事情,和她们聊。

孩子,你怎么判定你有抑郁症呢?

我在网上根据抑郁症的表现一条条进行对比,发现大部分症状我都符合,除了没有自杀念头之外。

我和他们聊过天,发现,他们只不过因为近期遭遇危机(对于年轻的孩子而言,所谓的重大危机不过是学习动力不足、成绩挂科、女朋友分手之类)而引发的情绪低落,还真的算不上抑郁症。这只能算是抑郁情绪,也就是因为具体事情的影响和刺激,而产生的情绪低落、焦虑、紧张、无望的情绪。严重的可能也会失眠,会有自我否定,从而影响到对生活的认知。抑郁情绪,其实,很多人都有。我也有。

02

于是,一旦有了不开心、难过、委屈等各种不舒服的情绪,便以为是抑郁症的结果。
我也跑到网站上,对比各类症状,原来我也是轻度抑郁症患者。
便接着把剩下的各种都做了一个遍,比如强迫症,比如神经症,比如焦虑症等等,每一个结果都显示我是轻度的,需要接受治疗和咨询,有的网站还会贴心地弹出一个窗口,问我是否接受服务?
作为一个有心理学知识的人,我感到很害怕,因为我竟然有这么多的心理疾病,而我自己竟然不知道。
知道这一点,整个人状态便都不好了。
03

查相关资料,原来,在服用抗抑郁药的人中,16.7%的人并没有抑郁症,也没有其他精神疾病,那么这是否说明并没有一个使用抗抑郁药物或者是诊断抑郁症的严格的标准。

那么我是不是可以更大胆地推测,(正好今天上课时,培训老师也提到这一点),为了推广药物,会存在着将抑郁症状夸大或者泛化的可能性。据老师说,美国五大研发抗抑郁药物的公司每年会有数百万美金的巨额利润。

还有一个问题,为何人类进入21世纪后,抑郁症患者却急剧增加了呢?关于这个,好多人给的答案是现代人生存压力过大。

可是,难道20世纪整整百年,人们的生活压力不大吗?那些充满着战争、饥馑、疾病、失业、政治运动的年代,人心惶惶,食不饱腹,难道他们压力不大吗?难道他们没有不开心、悲伤、无意义的情绪吗?难道他们没有抑郁症吗?
如果,如果抑郁症这个词没有被提出来呢?
如果,如果人们压根就不知道什么是抑郁症呢?
那么,抑郁症会不会少一点?
那么,当出现了不舒服的情绪,人们会不会就靠自己来克服呢?

但是,为什么有了这个词之后,人们便会更容易陷入其中呢?

我一直跟学生说,我并不建议他们去看专业的心理咨询书籍,除非有专业的老师指导,因为年轻的孩子们更容易给自己贴标签,看到抑郁症,就诊断自己是抑郁症,看到强迫症,就给自己贴一个标签:强迫症患者。看到躁郁症,就去买一本书来研究,结果发现,真的是呢。在强大的心理暗示下,原本小小的症状或者迹象就会一点点变大,把自己变成了想要的样子。

所以,我经常对学生说,与其看心理的书,不如去看看心灵鸡汤,好歹鸡汤喝多了还能强身健体。

04

如果在这个意义上来说,会不会存在一部分的可能性,那便是,这个世间本来并没有这么多的抑郁症,有一些抑郁症比如中度或者轻度,不过是一些抑郁情绪而已,却被世人夸大了或者被贴了标签,而在强大的心理暗示和媒体铺天盖地的宣传下,那些不舒服的情绪却越来越被变大,最终变成了症状。

ps
依然那句话,有了不舒服的情绪不要害怕,接受自己的情绪,问问自己,不舒服的情绪告诉自己什么,而自己又能改变什么?
如果专业的心理医生确实告诉你,你有抑郁症,也不要担心。因为身体会生病,我们的心理也会生病。生病了就去治疗,心理疾病最佳治疗时间就是18-25岁,再配合心理治疗,很快就能恢复。我也经常找人帮我做心理咨询的,所以,别担心,你看我,不是好好的。
另外,就是保证你身边还会有人愿意帮你,你的父母亲人朋友同学老师,当然,我也愿意,一直在这里陪着你说话。
❤️
遇见生活
遇见爱
陌上花开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