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传的“北魏永泰公主”是否确有其人?
有些网文说有位北魏永泰公主曾经出家为尼,百度百科也有相应的词条,一些书籍也提到了她。更有网文言之凿凿称:她是北魏孝明帝的妹妹,因不满母后胡太后专权,避祸出家。
百度百科:
唐中宗神龙二年(公元706年),为纪念永泰公主的功德,嵩岳寺僧人道莹奏请皇帝整修明练寺,奉祀永泰公主,更名永泰寺。
永泰寺
但是查阅了一些资料以后,小编认为,中国历史上只有一位永泰公主即唐朝追封的永泰公主、可能因为早早死于政治斗争而得到超规格的“号墓为陵”待遇的唐中宗之女李仙蕙,而所谓的北魏永泰公主,当属张冠李戴的乌龙。
据史料记载,永泰郡主李仙蕙是唐中宗和韦皇后的女儿,因被告发与胞兄李重润、丈夫继魏王武延基(武则天侄武承嗣的嗣子,因避父讳,不称嗣王)非议祖母武则天男宠张易之、张昌宗,而被武则天命令当时的太子李显处置,其实是逼令他们自杀。李显被迫将自己的一对嫡出儿女和女婿赐死。后来出土了《永泰公主墓志》,发现李重润和武延基死于九月初三,而李仙蕙死于九月初四,墓志铭写着“珠胎毁月”,所以有了新的说法,即她可能因怀孕等原因并未被一同赐死,但因先天骨盆窄小(考古发现)又受到兄长和丈夫双双被害的刺激,在第二天难产而亡。唐中宗登基后,追封李重润为懿德太子、李仙蕙为永泰公主,都陪葬唐高宗和武则天的乾陵,“号墓为陵”,即以皇帝规格为这对不幸的子女建墓,也使得永泰公主墓成为唐朝乃至中国唯一皇帝规格的公主坟墓。永泰公主墓被发现时曾因太过豪华,曾一度被误认为是章怀太子墓。
事实上,看到永泰寺的建立时间,我们也很容易想到,一个死了快两百年和唐中宗一点关系也没有的前朝公主和唐中宗自己死于非命的亲生女儿,哪一个更可能得到唐中宗的纪念?
《旧唐书·宣宗纪》:
(会昌六年)五月,左右街功德使奏:「准今月五日赦书节文,上都两街留四寺,外更添置八所。两所依旧名兴唐寺、保寿寺。六所请改旧名,宝应寺改为资圣寺,青龙寺改为护国寺,菩提寺改为保唐寺,清禅寺改为安国寺,法云尼寺改为唐安寺,崇敬尼寺改为唐昌寺。右街添置八所。西明寺改为福寿寺,庄严寺改为圣寿寺,旧留寺。二所旧名,千福寺改为兴元寺,化度寺改为崇福寺,永泰寺改为万寿寺,温国寺改为崇圣寺,经行寺改为龙兴寺,奉恩寺改为兴福寺。」敕旨依奏。
《唐会要》四十八引《上都两街留寺改名奏(会昌六年正月,左右街功德使)》同。
柳玭《大唐万寿寺记》:
神龙中,中宗为永泰公主追福,改为永泰寺。大中六年,请改名僧寺五所,化度寺改为崇福寺,永泰寺改为万寿寺,温国寺改为崇圣寺,经行寺改为龙兴寺,奉恩寺改为兴福寺,而寺各异其额也。
这里史料出现了冲突,同一件事,《旧唐书》《唐会要》列在会昌六年(唐宣宗刚登基,尚未改元),而柳玭列在大中六年。小编认为考虑到柳玭是唐末人,距离事发时间较近,所言或更可信。
这不是重点。重点是从柳玭的文字中很明显可以看出,永泰寺的得名缘由正是唐中宗的女儿永泰公主李仙蕙,和北魏公主毫无干系。
但是,小编在上文中说的是“北魏永泰公主”是乌龙,而不是查无此人。因为事实上,这个所谓的“孝明帝妹”是确有其人的。
靖彰《永泰寺碑》:
粤兹宝界,创自后魏正光二载,即孝明帝之贤妹也。乃居宠若惊,克修雅志,确乎出俗,入道为尼。以诚信有徵,敕为置明炼之寺,兼度士庶女等百有人矣。……至神龙二载七月廿五日,有嵩岳寺都维那僧道莹奏闻:「此故寺依山带水,形胜幽栖,不假多工,便堪居住。伏惟故永泰公主器韫冲和,承规帝阙,庶增琼萼,冀保瑶枝,何图厌代辞荣,迁神遂远。二圣痛金娥之殒,兆人兴玉碎之悲!凡厥有情,孰不伤悼?至论潜,必赖薰修。伏望天恩为永泰公主於前件故伽蓝置寺一所,请以永泰为名,特望度僧二七人,庶使福资冥路。」窃惟圣不孤运,会缘必兴,建寺立僧,实由於此。
由文中关于永泰公主温柔、早逝、“二圣”悲痛的文字也可见,和永泰寺有关的永泰寺的追福对象毫无疑问,就是唐中宗和韦皇后的女儿永泰公主。而“北魏孝明帝妹”和永泰寺的关系是,当初正光二年(521年)孝明帝为了自己这个出家为尼的妹妹而下敕建造的寺庙即当时的明炼寺在一百多年后成为了唐朝年间的永泰寺,而非该寺得名于北魏的永泰公主。
北魏孝明帝生于510年,而其父宣武帝死于515年2月,所以孝明帝的妹妹出生时间应该在510年—515年之间。就算她和孝明帝同年,出家时也年仅十二岁,如果一个十二岁的小姑娘已经知道痛恨母后专权避祸出家,这意识也太超前了。
史料没有记载这位长公主的封号,也不排除因为出家太早没有受封,但仅仅因为她出家的寺庙后来叫永泰寺便以为永泰寺得名于她、永泰公主是她曾经的封号,实在是乌龙大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