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都 徐德培
作者徐德培先生:1947年生,中共党员、中学高级教师。1966年高中毕业于江都县中学,1972年参加教育工作,1980年毕业于扬州教育学院,2008年退休。原江都中学工会主席、江都实验初中党支部书记。曾获得“全国优秀教师”荣誉。
常听人说,酒桌上的话不能算数,这回我算领教了。不光是酒话算不得数,连酒桌上的称呼也不能太当真。
刚退休的时候,上课铃声依然牵动着神经,一旦听到铃声,会习惯性地拿起教鞭与课本准备出发,当意识到已经退休,又释然地放下。为纠正这种职业习惯,后来干脆出去散散心,放松放松。
有一次,应朋友邀请,去宜陵镇旧地重游,中午在镇上一家上档次的酒店招待。其实事前我一再提出,在小饭店就餐,更自在,更轻松,自己人不必讲究排场。但拗不过朋友,他非说大酒店卫生条件放心一些。进了酒店,安排了一个厅,这个厅共计两桌,我们一桌人都凑不够,挑了一张小一点的桌子坐下。一边等上菜,一边闲聊,倒也很自由。毕竟老朋友聚餐,“餐”是形式,“聚”才是实质。通过举手表决,决定喝点红酒,这样,既防止酒后不适,又避免场面过于清冷。才喝了半杯酒,旁边桌子上客了,仅从迈步的姿势与挺着的肚子看,就断定不是俗客。为了不影响他人,我们自觉压低了交谈的声音。但隔壁桌上的客人似乎中气很足,谈笑声很快以泰山压顶之势涌了过来,我们的声音被淹没了。耳膜有点疼,注意力被绑架,反正不想听也得听,不如乘机了解一下他们的“应酬艺术”。看来,他们很熟悉程序,先介绍不经常在一起的朋友:这是某某局长,这是某某书记,这是某某主任,这是某某部长,这是某某市委,……当听到“这是某某市委”的时候,我有点一头雾水,不太懂,有这种职务吗?市委不是个机关的名称吗?能称某个人是市委吗?说成某某市委委员还勉强可以。于是我对他们的职务起了怀疑,弄不清哪些是真的,哪些是假的,哪些是半真半假的,比如把副局长或局长助理说成是局长,算是半真半假吧。反正被称呼的人,自己也没有出面澄清的意思,我们没有必要较真,权且听着吧。无巧不成书,回到江都不久,在一个什么人的生日宴会上,我被安排的那张桌子上,恰好有三个在宜陵那个酒店隔壁桌上见过的局长,算是有点熟悉。尽管我不喝白酒,但既然在一张桌子上坐,又在不久前有过一面之缘,当然在礼节上还要敬酒。谁知当我向一个局长敬酒的时候,这个局长的脸涨得通红,邻座的另一个陌生人沉下脸,显露出极不高兴的样子。我敬完酒莫名惊诧地刚坐下,身边的另一个局长拉着我到窗口小声对我说:“你刚敬酒的那个人其实不是局长,是单位的中层干部,邻座那个沉下脸的才是他们单位的局长。只有当真局长不在场,你才能称他局长。我是他们单位的驾驶员,你马上敬我酒的时候,千万不能称我为局长,免得我尴尬。”“那么在宜陵见过的另一个人,我能称他局长吗?”我小心地问。“他不是我们单位的,过去在酒桌上我们都称他局长,但不知是真是假,你就模糊地称他领导吧,即使他单位的人听到了,这样称呼也不至于太荒唐。”回到座位,我像得了敬酒恐惧症,生怕再敬酒时又称呼错了,引起误解和矛盾,只好以不会喝酒为借口,尽量不敬酒。常听人说,酒桌上的话不能算数,这回我算领教了。不光是酒话算不得数,连酒桌上的称呼也不能太当真。奖金的浮动,是一种管理手段。职务的浮动,弄得我晕头转向,但我总算琢磨出了一条规律:酒桌上职务浮动的方向总是向上,没有向下的。其实基层老百姓并不太关注谁是局长,谁是副局长,谁是中层干部……称呼上闹点笑话不足为奇。我想,如果大家都互称同志,既能给老百姓带来称呼上的方便,又能增加干群之间的亲切感,何乐而不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