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脏有虚损,可用五味补

五谷、五畜、五果、五菜怎么吃
中国人讲究的饮食滋味都在这里。
在中医饮食营养学中,有一条很重要的理念:“五谷为养、五畜为益、五果为助、五菜为充”。这是中国人的饮食观。
比如麦补肝、黍补心、粟(小米)补脾、稻补肺、菽(豆子)补肾 ,羊入肝、鸡入心、牛入脾、驴入肺、猪入肾……我们可以在《饮食滋味》里看到适合中国人的饮食之道,最基本的饮食原则,知道它,您怎么吃都不会错。
为什么中医强调五谷为养?五谷者,植物之种子也;种子者,植物之精华也。中医饮食营养学认为,植物、动物的不同部位,所含的气和神是完全不一样的。最精华的东西,都含在种子里。
从中医饮食营养学的意义上来说,我们所说的吃饭实际上应该是吃种子,而其他的东西只是下饭的。现在的人吃饭都是吃肉、吃菜,不吃或少吃主食。这样其实是不符合我们身体需求的。
五畜为益是什么意思?益是可有可无的。也就是说没有它咱也能活,不会对我们的正常生活造成很大影响,但有了它,我们会活得更加鲜活,有血有肉,有情有义。
五果为助,是说五果只能作为一个点缀、一种辅助,而不能把它当成主食,不然就会导致身体湿气重,因而生病。如果你有时实在忍不住了想吃水果,怎么办?那就在吃完水果后赶紧吃点儿姜。因为姜的辛温可以把水果的酸寒性化解一些,起到平衡的作用。
五菜为充,就是说五菜是饥荒状态下充饥的代用品,绝对不能当主食。
还有一点,当我们吃米、吃肉吃得太多的时候,可以通过吃菜来帮着疏通,这就是蔬菜的价值。一般的绿叶菜都寒性偏大,因此,我们吃菜一定要焯熟、炒熟,不然的话就会吃什么菜,拉什么叶子。
五脏有虚损,可用五味补
中国人千百年来饮食滋味的奥秘。
一直以来,你可能只知道所吃的东西是什么味道,却不知道这些东西吃下之后,会对自己的身体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为什么有些东西吃了会上瘾?为什么有的人爱吃甜的,有的人爱吃酸的,有的人却爱吃辣的?
相信看了知名中医专家徐文兵老师关于五味的解释,了解了五味的补泻,你的这些疑惑都将被解开。
甘味包括甘、淡、甜,它首先是补脾胃的。脾胃虚弱的人(通常指那些肌肉消瘦,嘴唇薄,胃壁薄,吃东西不消化、不吸收的人),就需要补脾胃。
咸味的药,补益的是我们的心,包括心包经,汗为心之液,血汗同源。因此,如果我们流汗或者失血过多的话,心就会受损。咸味儿的食物不是补肾,而是润肾。比如我们吃坚果,坚果是实,是补肾的、补脑子的。我们在吃核桃仁的时候千万别放糖,而应该放点儿盐。
辛味补肝胆,让郁怒变成愤怒,把它发泄出来,使它得到舒展、生发。“木曰曲直”,木喜欢条达、舒畅(肝胆属木)。
辛味补肝带来的另外一个作用就是泻脾胃,因此,总吃辛辣的人是胖不起来的。但是如果你的脾胃有太多阴寒的东西,吃辛味的东西就刚好合适。
辛味的第三个作用是宣肺。
酸味,补益肺、大肠,比如梨、乌梅、生山药、山茱萸、五味子(五味子其实有五种味道,但是它最主要的味儿还是酸味儿)。
酸味温,泻肝胆,也就是说它能让我们的肝火,往下收一收、降一降。酸味的第三个作用就是收敛心气、心神。因此,总出汗的人,走神的人,魂不附体的人,都应该吃点儿酸的东西。
苦味的东西首先补肾和膀胱。如果一个人心火太旺,就应该给他用点儿苦寒的药;而如果这个人痰浊、阴寒太重,那就应该给他用点儿苦温的药。
苦味第三个作用是可以燥湿入脾,给肾一个后坐力,防止补脾太过克伐肾水。
顺时而食,人就活得不累
从饮食中窥见四季养生之道。
一年有四季,春、夏、秋、冬,温、热、凉、寒。随着气温的变化,人体对季节的适应性也在不断地改变。中医在饮食方面还讲究与天地同步,也就是“应季”。这个季节出产什么,你吃什么,你要是什么都不懂,那就跟着季节走,总不会错的。那么如何吃才能踏在四季的节奏上呢?
春天要多吃嫩芽儿、绿叶的菜,少吃肉,因为在《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里说,春天应“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违反它,人体生发的阳气就会被压制。
夏天太热,人体容易出汗,流失盐分,所以夏季的饮食要注意补充盐分,口味要偏咸一点儿。还有,夏天我们可以适当补充一些血肉有情之品,这主要是因为夏天人的胃肠容易寒,所以一定要吃温性的食物,同时还切忌吃大量冰镇的东西。因为夏天人体所有的热气全在体表,不是吗?夏天我们摸摸自个儿的肚子,常常是凉凉的。
到了身体容易燥的秋天,果实成熟了,我们就要吃点儿梨、苹果这些水果,也可以喝点儿果汁,这样可以滋阴、润燥。很多人在春天喜欢喝果汁,其实春天是没有应季的水果的,有也是带着邪气的。
冬天我们吃什么呢?秋天吃果,冬天吃实——看松鼠吃什么我们就吃什么。而且冬天我们要吃一些须根的东西,比如土豆、红薯、萝卜等。其实,从秋天开始我们就应该晒点儿干菜,比如过去人们常吃的葫芦干儿、豆角丝儿、茄子干儿、蘑菇干儿……到了冬天用来炖肉,特别香。这样的食物和我们现在所吃的反季节食物,是有本质上的区别的。
其实,按照季节的规律去饮食,包含了一个很深刻的道理——顺时而食。我们吃的不仅是物质,还有能量,那种生、长、收、藏的能量和气息。
饮食的最高境界就是怡,吃东西吃好了就叫怡。所以曹操说:“养怡之福,可得永年”。这本书可以让每天吃饭的中国人会吃饭,吃好饭,把日子舒舒服服地过下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