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光:鲁川情(三)
因为有你,这个社会无比温暖!
2018年5月,汶川地震10年祭。
十年灾后重建,英雄的北川已经天翻地覆,成为崭新的北川。
十年来,一起参加抗震救灾的“北川兄弟”们很少回北川看看。几次次梦里回北川,还是那惨烈的场景,还是那撕心裂肺的痛。
分别十年,重回北川。期望看到那熟悉的景,盼望见到那共同战斗的人,一颗心忍不住怦怦地跳。
驱车驶出成绵高速,沿着辽宁大道,半小时就来到离北川老县城23公里的安昌河边。“大禹故里中国羌城”的匾牌高悬于进入新县城的必经之道上,栩栩如生的羊图腾静静注视着过往的一切。
“5·12”特大地震,来自四面八方的无疆大爱,把人间真情挥洒到极致。凤凰涅磐,志在重生,美丽的新县城早已建成,这一切让北川生命永恒。
北川新县城坐落在安昌河畔,依山傍水,一条支流穿城而过。城市建筑设计充分展现羌族特色,把民族与现代融为一体、古典与时尚汇于一城,成为“城建工程的标志、抗震精神的标志、文化遗产的标志”,成为集中展示灾后重建质量与速度的样板。
北川新城规模面积大概7平方公里。搬迁了6个村庄,这里寸土寸金。城区全是新建的楼房,城市的建筑设计充满羌族特色。十年崛起成为一座现代化新城,北川新城让人赞叹不已。你无法想象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异地搬迁建设的县城,是一个在悲痛中诞生的新城。
新县城所在地取名永昌镇,寓意北川永远繁荣昌盛。放眼望去,沿安昌河七八公里的地段上,繁荣的巴拿恰商业街、巍峨的禹王桥、富于羌民族特色的住宅小区连成一片,街道干净宽敞,各种公共施设完善,翠绿的草皮铺满道路中间的绿化带,挺拔的银杏树挺立在人行道旁,错落有致的灌木点缀在永昌河边,芦苇、小桥、飞鸟、游鱼,郁郁葱葱的森林掩映着水面。展现在人们面前的北川县城新貌,成为吸引海内外游客的一道靓丽风景线。北川民众已从地震的伤痛中走了出来,重新过上了安宁祥和的生活。
城区中一栋栋整洁漂亮的楼房矗立在秀美的山川之间,布局井井有条。道路宽阔笔直,路旁绿树成行。新县城绿地面积达到120万平方米,人均绿地面积16平方米,几乎是住得有多宽、绿地就有多大。
“北川巴拿洽”是北川新县城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巴拿洽”源于羌族语言的音译,意思是“做买卖的地方”。巴拿恰特色商业街是新县城景观中轴线和步行廊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山东省援建的重要旅游服务业项目,建筑面积7.5万平方米,总投资2.5亿元,当时设计就业岗位4000多个,如今早已远远超过。
走进“北川巴拿洽”,各种羌族特色产品琳琅满目,许多羌族特色表演美不胜收,国内外游人摩肩擦踵,不时传来歌声笑声。熙熙攘攘的人群,“羌”味浓郁的房屋,会让人有豁然开朗的心境,一个个鲜活的面孔,能感受到生命的律动。绣娘田福蓉,地震前在茶楼工作,而今从事羌绣,搬入了新居,月收入提高,如今的生活让她很是满足。作为羌族姑娘,羌绣是祖祖辈辈传下来的技艺,凝聚着千年古羌文化的底蕴和羌族人的生活理想。
北川羌族民俗博物馆座落于北川新县城中轴线上,是集收藏、保护、展示和研究为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是继承和弘扬古羌民俗文化的重要窗口,是中国民族博物馆北川分馆。博物馆民族特色鲜明,建筑风格独特。馆内展览以实物形态和大型场景复原相结合,并以声、光、电等现代科技手段,充分展示不同时代羌族民俗文化特点。走出博物馆,人人同声慨叹,我们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有羌族这个英雄的一员而感到自豪。
维斯特农业观光园位于新县城东南部,为山东对口援建北川农业的重点项目,由寿光蔬菜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兴建。经营范围包括现代农业示范展示,高山农业研发种植,高山特色农产品交易、精深加工、物流配送和仓储,农业科技培训,山区生态农业休闲观光,以及绿色生态餐饮娱乐等多个领域。园内设有东西两个大展厅,所展陈的奇花异草、优质瓜果和高产蔬菜,令人大开眼界。
北川老县城保持震后原貌,成为让人观瞻的地震遗址。我们献上鲜花,静默肃立,不忍心抬头再看一眼。
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毗邻地震遗址,主题建筑名为“裂缝”,寓意将灾难时刻闪电般定格在大地之间,是四川省灾后精神家园重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红色经典旅游景区。
5·12汶川特大地震科普体验馆与纪念馆互为补充,重在向人们普及地震知识,体验地震给人们带来的巨大灾难,表现了“感受地震、传播知识、关爱生命”的主题。全馆分为时空隧道、灾难现场、解密地震、穿越断裂带、震前防御、应急与救援六个部分,充分运用拟真场景、LED视频、互动投影、白膜投影、U型影院和4D动感影院等现代最新科技手段,突出展览的观赏性、参与性和互动性,让游客身临其境,感同身受,学到知识,整个展览给人带来全新的感受。
参观完北川新县城,我们直奔千年古镇禹里。震后北川全境交通条件得到极大改善。从北川老县城去禹里,走的是穿越唐家山的隧洞,只用半个小时,就抵达了文化底蕴深厚的禹里古镇。
禹里是治水英雄大禹的故乡,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北川县城所在地。特大地震使这里遭到重创,唐家山堰塞湖造成镇驻地和5个沿河村被淹没, 7000多名群众二次受灾。记得当时我翻山越岭来到禹里,湖水刚刚退去,房屋里灌满了淤泥,楼顶上堆满了柴草、电线杆上挂着沙发,一片狼藉,那惨状令人无法想象。灾后重建中,禹里人民克服重重困难,重建了家园,城镇面貌焕然一新。
继续前进,我们来到墩上乡石关村,这是北川最为偏僻的乡村之一,海拔1000多米。沿着崎岖蜿蜒的山路上行,一股淡淡的清香扑鼻而来,到处都是青枝绿叶。成片的果林里,果农们正忙着给果树浇水、施肥。他们利用日照充足的自然环境,选择了发展高山水果产业,尝试种植皮球桃、青脆李、枇杷、蜂水梨等水果。当第一批皮球桃运出山外,被顾客一抢而空后,绿色发展让大家看到了脱贫致富的希望。
十年来,北川发扬革命老区艰苦创业、顽强拼搏的精神,努力开创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新局面。经济、社会、民生得到快速发展,经济总量已经突破50亿元,成功挺进全省少数民族县“前十强”,获评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县域经济发展模范县,光荣退出国家级贫困县序列。
以大禹故里、中国羌城为文化基点带动全域旅游发展,全年旅游接待游客首次突破500万人次,不但让北川经济产生了量的改变,还从本质上改变了民众生态,使北川传统的农业社会,正在蜕变为以旅游为中心的综合型现代社会,拥有了稳步发展的前景。
3年重建,5年发展,10年看长远。“大美羌城,生态强县,小康北川”的画卷已徐徐铺开,北川前面的路将更加辉煌。
仔细想来,这鲁川情,绝不仅仅是我一个人对北川的情,而是一亿多山东人民对北川人民的爱。
北川,你让我今生今世,魂牵梦绕!我为你自豪,为你骄傲!愿你风调雨顺,岁岁平安!
(2020年10月30日于泉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