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革命根据地 今朝和谐新农村———岳西县响肠镇请水寨村美好乡村建设纪实
徜徉山水间,美景入画来。6月18日,记者走进岳西县响肠镇请水寨村,目之所及,青山如屏,碧水如带,座座农家别墅点缀其间,如诗如画。请水寨村距岳西县城9公里,因主峰有一口长年不干涸的请水井而得名。
提起请水寨村,人们并不陌生,因为这里是著名的请水寨暴动发生地,也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四师发祥地。在这里,“红色基因”代代传承,英烈们的浩然正气和大无畏精神,激励着人们奋发图强、开拓进取,用勤劳和智慧,将昔日的革命老区,变成秀丽和谐的美好家园。2013年,请水寨村被列为安徽省首批美好乡村建设示范点,被国家住建部列为大别山片区综合开发示范村。
峥嵘岁月
请水寨暴动血铸丰碑
请水寨村是闻名遐迩的革命村庄,有着亮丽的红色。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无数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被国民党反动派残酷杀害,白色恐怖遍于国中。中共八七会议确立了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正确方针。在党的八七会议精神指引下,鄂豫皖地区先后爆发了黄麻起义、商南起义、六霍起义。
1929年底六霍起义爆发后,中共安庆中心县委指示潜山县委适时举行暴动,以策应六霍起义。潜山县委按照指示,决定在请水寨举行农民暴动,由王效亭任总指挥。
1930年2月2日,上千农协会员以拜年为名涌至请水寨。2月4日,王效亭等领导人召开群众大会,宣布举行武装起义,由此创建了安庆地区第一支工农武装———中国工农革命军潜山独立师。后又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四师、中国工农红军中央独立第二师,是红军创建时期鄂豫皖边区四大主力红军之一。
请水寨暴动后,红军与国民党正规军和地主民团共作战30余次,先后消灭了20多个民团,镇压了300多名土豪劣绅,沉重地打击了国民党反动派。请水寨暴动开辟了以天堂地区为中心的革命根据地,扩大了党和红军在人民群众中的影响,锻炼了一大批革命干部,将革命的火种撒向了大江南北,在中国革命斗争史上书写了光辉的一页。
山村巨变
昔日“脏乱差”今朝靓如画
请水寨村是响肠镇镇政府和镇区所在地,总面积7.6平方公里,全村22个村民组,586户2386人。
在去往请水寨村双门社区的路上,无边绿色迎面而来,小桥、流水、人家,宛若一幅水墨画,令人赏心悦目,流连忘返。错落有致的农家别墅,宽敞整洁的休闲广场,崭新齐全的健身器材……走进双门社区,仿佛置身于一个天然去雕饰的“别墅山庄”。
而在3年前,这里村民住房还是低矮破旧,道路高低不平,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泥泞不堪,厕所猪圈露天,蚊蝇嗡嗡乱飞。
村民方岳村家位于双门社区休闲广场旁,是一幢漂亮的二层小别墅,总面积200多平方米,室内装修考究,各类家电一应俱全。记者来到他家时,其妻子吴锡英正在逗弄着小外孙。“现在的环境和以前比起来简直一个天上一个地下。每天下田回家后,在广场上聊聊天,健健身,感觉真好。”吴锡英笑呵呵地说。
见到记者,72岁的方文恒老人也凑了过来:“现在村里环境搞得很漂亮,我们特别高兴!”言语中,显露着自豪。
双门社区辖双门、色树、横排3个村民组,为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请水寨村先行在该社区建设美好乡村。双门社区抓住修建岳潜高速公路的良好机遇,加大了危房改造力度,并合理布局,科学规划,统一设计,建造村民集中区。目前,已拆除废旧猪圈、厕所、危房270间,新盖村民住房198幢,均为漂亮的两层小别墅,人均居住面积达40平方米。有些人家还拥有了小汽车和车库。
村间道路建设事关每家每户。三年来,双门社区采取以个人出资为主、政府补助为辅的模式,先后修建道路4.5公里,全为水泥路面,从根本上解决了村民的出行难问题。
为让村民用上卫生水、放心水,该社区新建了一处饮水工程,日可供洁净水200立方米,村民彻底改变和告别了过去手提肩扛的用水方式。此外,三年来,该社区还在净化环境上狠下功夫。至2012年底,除改厨、改圈、改厕外,还新建沼气池80口、垃圾屋2间,并配备了3辆垃圾车,辖区摆放78只垃圾桶,有力地保护了生态环境。
农民增收
幸福指数节节高
建设社会主义美好乡村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提高村民生活水平,增强居民的幸福感。三年来,请水寨村多管齐下,努力改善生产条件,调整产业结构,农民腰包日渐鼓起来。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在政府主导下,全村共集资30万元,整修河坝500米,清理河道700米,修复堰渠近百处,确保了农田旱可灌、涝可排,旱涝保收。与此同时,该村还制定了发展规划,引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劳动力资源、生态资源是请水寨村的两大现实特色资源。为了实现劳动力资源效率的最大化,请水寨村双门、色树两村民组每年组织50人外出务工,务工收入年达240万元。此外,该村把生态农业作为优先发展方向,主打种植和养殖,发展绿色环保产业。至2012年底,已发展高标准茶园100亩、桑园60亩、瓜蒌50亩、板栗150亩、中药材50亩,实现生态经济60万元,人均700元。
2012年,请水寨村村民人均纯收入4238元,比2009年提高1500元,增长53.5%。该村双门社区参加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的参保率达100%,全年领取养老金39600元。
弘扬精神
“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请水寨村为什么在短短三年内就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安徽省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和岳西县委党史研究室今年联合组成课题组,对请水寨村进行了专题调查。得出的结论为:“最主要的是这里是革命老区,有光荣的革命传统,有红色基因的传承,在适宜的条件下,它就会开放出灿烂的花朵,结出丰硕的果实。”
1930年的请水寨暴动是鄂豫皖边区四大农民起义之一,虽然早已成为历史,但它所创造的“与时俱进,不屈不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开拓创新”的革命精神和“红色基因”已生根在请水寨的土地上和广大人民的心中。记者在采访中,深刻地感受到了这一点。在当地,“红色基因”已经融入了村民血脉。聊天中,村民大都能讲出一段革命故事。
在经过一段蜿蜒曲折的小路后,请水寨村村支书王成全带领记者来到庄严、肃穆的请水寨暴动纪念碑前。“当时整个村子只有几百人,几乎全部参加了暴动,说我们村是红色村绝对名副其实。”讲到这里时,王成全颇为自豪。
在纪念碑旁,红三十四师政治部旧址保存完好。采访中,一名村民特别关注的表情引起了记者的注意。她叫崔雪红,此前曾住在政治部旧址,现住在一路之隔的两层小楼里。“我爷爷当年就参加了暴动,小时候经常听他讲起当年的故事,”崔雪红说。她还热情地邀请记者一行到家里参观做客。在同样保存完好的红三十四师军械处旁,有一棵6人合抱的古银杏树,树龄已有千年。王成全说,当年红军就在树上搭建了瞭望台,以观测敌情。
“红色基因”代代相传,在请水寨村,处处可以寻觅到红色文化的痕迹。在双门社区休闲广场西侧,有一面长达26米的红色文化墙,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全面介绍了请水寨暴动的经过以及在暴动中牺牲的著名革命英烈的事迹。该社区还建立了微型广播站,经常播送红色歌曲,传颂革命故事,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大力弘扬主旋律。
热心家乡公益的王俊峰、创办专业合作社带领群众致富的王节进、倡导乡风文明的汪朝霞……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请水寨暴动80多年后的今天,当地群众在党员干部的带领下,正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党的宗旨,建设着美好乡村。
采访中,记者遇到了58岁的共产党员、革命后代王钜明,他是请水寨暴动领导人之一王俊的继子。早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他在家庭条件特别困难的情况下,自筹路费,几上省、市、县,先后争取资金20多万元,修通了请水寨公路,架通了通往请水寨的供电线路。“祖辈为革命献出了4条生命,我这个革命后代,为了家乡建设做点牺牲不算什么。”这是常挂在他嘴边的一句话。王钜明说,他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革命老区能建设得越来越好。
如今,王钜明的儿子王剑龙也是一名共产党员,从事企业管理工作。他告诉记者,他也有一个想法和心愿,就是把红色旅游搞好,让红色文化世代传承。
着眼未来
建设更美新农村
采访中,响肠镇党委书记黄长河表示,对于请水寨美好乡村建设,他们有着更长远的打算,今后将在基础设施、产业发展、乡风文明等方面下功夫。
下一步,请水寨村将进一步加强道路建设,扩宽改造村内现有3条主干线,沿响肠河西岸新建3公里长9米宽的快车道,拓展集镇发展空间等。进一步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对境内河道进行综合治理计20公里,提高防洪能力,并修复堰渠、山塘。进一步提高山场利用率,实现山场井格化。新建6个农村社区,修建6个社区活动中心、6个农家书屋以及6个健身广场,新建5个农民休闲公园等。
在产业发展方面,利用招商引资进行综合开发,恢复保护请水寨暴动遗址,修建请水寨暴动纪念馆、红色观光长廊、纪念广场以及新建旅游道路,将请水寨建设成省级红色示范基地。以请水寨农业开发公司为龙头,流转1000亩土地和山场,大力发展茶桑果药菜林下经济。以发展第三产业为重点,建设观光农业园和特色产业园,在短程旅游上做好文章。
该村还将进一步美化人居环境,加大村容治理力度,强化社区管理,营造健康文明新风尚。
红军34师政治部旧址
村内一角
村民在文化休闲广场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