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瓷器:历经诸多辉煌时代,为何陷入了百年衰落?
说起中国文化,最具代表性的领域要数陶瓷工艺、茶文化和丝绸工艺。
这三种造物在华夏大地传承久远,也是对世界影响最深远的文化领域。
但现存的事实让我们不得不承认,我国赖以自豪的陶瓷文化正在渐渐地走向没落。
至于到底是原因,让我们来具体分析一下。
中国陶瓷文化的历史源远流长,甚至可以作为中华文明的象征。
瓷器由陶器发展而来,最原始的瓷器为原始青瓷。最早要追溯到商代中晚期,起源于3000-4200多年前。
原始青瓷
原始青瓷历经春秋战国时期的发展,而到东汉时期有了质的飞跃,制瓷工艺上趋于成熟,以青瓷为主。
东汉青瓷
我国历代所称的缥瓷、千峰翠色、艾色、翠青、粉青等瓷,都是指这种瓷器。以瓷质细腻,线条明快流畅、造型端庄浑朴、色泽纯洁斑斓著称于世。
又历经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三百多年时间里,南方的青瓷生产更是突飞猛进。
隋代青瓷
到了隋朝,贸易的繁荣扩大了铸币量。铜器渐渐退出历史舞台,瓷器的使用愈发广泛。青瓷的发展迎来了一个高峰期。
唐代白瓷
同期也出现了白瓷,打破了青瓷唯我独尊的局面。
到了唐朝,华夏文明走向了高光时刻。
经济文化的繁荣使得瓷器发展又上了一个台阶,随之诞生了一些耳熟能详的名窑,如邢窑、定窑、岳州窑、洪州窑、寿州窑等。
唐代邢窑白釉执壶
南北瓷器的风格日趋不同,青白两瓷并驾齐驱,一白一青,即是陶瓷史上所称的“南青北白”。
唐代碗扣式青瓷
这里有必要指出一点,在历史上声名赫赫的唐三彩并不是瓷器,而是陶器。不在本文的讨论的范畴之内。
同时,从唐至宋初,也是中国瓷器向世界输出的一个重要阶段。流传至东南亚各国,甚至远走波斯、阿拉伯半岛和非洲。
到了宋朝,中国经济地位趋于世界中心。窑烧工艺空前发展,出现了汝、官、哥、定、钧五大名窑。
宋代汝窑天青釉玄纹樽
宋官窑精品
宋哥窑精品
宋定窑精品
宋钧窑天蓝釉紫斑碗
同时,还有以烧制青瓷著称的耀州窑和龙泉窑,装饰手法丰富多彩的磁州窑和吉州窑,创烧青白瓷闻名遐迩的景德镇窑,以及在黑釉瓷中出现兔毫、油滴、玳瑁和木叶纹的建窑等。
建窑油滴
建窑兔毫盏
吉州木叶盏
吉州剪纸贴花盏
龙泉蚂蝗绊
后到了蒙元时期,白青两瓷日渐没落,只有龙泉青瓷还占有重要地位。而青花瓷的出现让景德镇独领风骚。瓷器的艺术价值也到了一个小巅峰。
实际上,青花瓷在唐代就已经出现,只是在元代达到了成熟。
可能跟统治者的艺术情怀有关,青花瓷的上釉一改唐宋时期含蓄内敛的风格,拥有简单明快、大气豪迈的草原气息。
鬼谷子下山图
元青花釉里红大罐
宋元时期,中国瓷器迎来对外输出的第二个重要阶段。
艺术风格百花齐放,诸如龙泉青瓷,景德镇青白瓷、青花瓷、釉里红瓷、釉下黑彩瓷等,远输东南亚、东北亚、中西亚至北非等地。
到了明代,中国瓷器的发展迎来了又一个辉煌时期。
洪武帝朱元璋为了避免铺张浪费,提倡在宫廷中用瓷器来替代金银器,给瓷器的发展提供了官方支持。
而景德镇窑作为供应宫廷的专属御器厂,逐渐成为全国的陶瓷中心。
后到永乐的甜白、宣德的青花、成化的斗彩代表明代官窑瓷器的最高成就,其器物造型浑厚、纹饰繁密、画风古朴,成为历代模仿的典范。
永乐青花一束莲纹盘
宣德青花海水白龙纹扁壶
成化斗彩鸡缸杯
明代中晚期至清初的200余年,是中国瓷器外销的黄金时期。
输出的瓷器主要是景德镇青花瓷、彩瓷、广东石湾瓷、福建德化白瓷和青花瓷、安溪青花瓷等。
到了清代,无论是瓷器的烧制技术还是绘图工艺,都达到了史无前例的高度。甚至可以说是中国瓷器的集大成者。
康熙五彩蝴蝶纹瓶
雍正斗彩如意耳蒜头瓶
乾隆珐琅彩花石锦鸡图瓶
康熙、雍正、乾隆三代是清朝瓷器产业最为辉煌的阶段,工艺技术复杂,各种颜色釉及釉上彩异常丰富。
譬如清代流行粉彩或珐琅彩等,在瓷器器面上烧制的图案繁密细致,几乎等同绘画。除了传统的青瓷釉和黑釉之外,也开发出了多种色釉。
然而,到了清中后期,国家安定,文化衰退,各行业不思进取。加之清晚期的内忧外患,中国瓷器元气大伤,难以避免的走向了衰落。
直至近现代,瓷器虽然迎来了蓬勃发展,但也在难以重现历史上的巅峰。甚至失去了在国际上的领先地位。
中国瓷器发展和衰落的时间线捋清楚了,接下来就该探讨瓷器衰落的原因。
第一个因素,统治阶层垄断。
长久以来,中国瓷器的顶层工艺一直服务于统治阶层,工匠的技术无法变现为利益,失去了竞争,行业便日渐失去活力。
纵观中国古时的各种传统技艺,这其实是一个通病。
第二个因素,政局的不稳定。
自从晚清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的乱局持续了近百年。
各行各业日益荒废,失去了统治阶层的支持,工匠技艺的传承的动力不足,以至于生计无法维系,诸多非文化物质瑰宝,就在匠人的流离失所中断绝。
第三个因素,美学的发展滞后。
新中国成立后,华夏大地百废待兴。需要各行各业的技术人才,但唯独美学这一领域发展相对滞后。
事实非常可悲。我们的中小学教育,尽管设立了美术课,但很少被重视。以至于美学人才的青黄不接,也导致了瓷器领域的创新滞后。
工艺品和艺术品是有区别的。
工艺品是传承技艺的造物,而艺术品是在工艺基础上的美学创造和延伸。
当今瓷器市场,民用瓷器只靠工艺水准很难在国际市场保持占有份额。况且,关键是国内的瓷器工艺已经失去了领先地位。
就比如英国的白瓷技术,在国际市场上已经替代了中国白瓷。
为什么?
英国人继承了工业革命之后的创造力和竞争力,在短短的42年中,就从制造出第一只粗糙的瓷杯,成为了白瓷的出口国。而且至今,其制瓷工艺一直保持相对先进的地位。
英国瓷器
不止如此,在陶瓷业全球化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涉足这一领域。而且都取得了不俗的成就。
意大利瓷器
德国19世纪瓷器
诸如意大利、日本、德国等等。而且意大利制瓷工艺属于国际顶级地位。而中国陶瓷业在世界上处于落后地位,产品主要在国内销售。
然而,这些国家都曾受到过中国古代瓷器的影响。
所以,既然工艺水准还有待冲顶的情况下,美学的创造力显得异常重要。尤其是现代美学和古典美学的碰撞,更应该受到重视。
现代美学几乎以西方文明作为领头羊,东方人能跟在后面拾人牙慧,难以做到全方面的超越。
有关这一点,善于学习的日本人早在明治维新时期已经意识到了,并走在了前面。
于此,我们中国人不如另辟蹊径。
华夏文明灿若星海,文化一直是我们赖以骄傲的领域。先祖创造的古典美学是一个宝库,正待我们去发掘和汲取。
这是一个美学创作上的出发点,在吸取现代美学的精华同时,华夏古典美学中的营养可能会激发出更旺盛的创造力。
综上所述,中国瓷器衰落的最终原因:技艺继承上的缺失和美学创造上的滞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