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王朱棣抢走宁王朱权的精锐之师,兵力大增
朱权是朱元璋的第十七子,出生于洪武十一年(公元1378年),比燕王朱棣小十八岁。
朱权的生母是杨妃,他是杨妃唯一的孩子。
洪武二十四年,朱元璋封朱权为宁王,洪武二十六年正月,朱权就藩大宁,此时他十六岁。
大宁位于北平的北面,在喜峰口外,属于古会州地,东连辽左,西接宣府,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是明初北方军事重镇。
朱权是朱元璋分封在北部边塞的九大塞王之一,他可能很受父亲喜爱,因为朱元璋赐给了他超强的兵力,甚至与晋王朱棡、燕王朱棣相比,他的兵力都有过之而无不及。
不过,因为朱权的封国“远在边地,民少赋薄”,朱权的俸禄只有五百石,与一万石的亲王俸禄相差甚远。
朱权拥有“带甲八万,革车六千”的护卫军,特别是朵颜三卫骑兵,全是骁勇善战的精锐,他曾数次领兵与其他藩王一起出塞,以多谋善断著称。
也许,朱元璋是有意把朱权培养成与晋王朱棡、燕王朱棣等人相制衡的军事力量,对他寄予重望。
为了使诸王拥有拱卫朝廷安全的实力,朱元璋赋予了藩王很大的军事权力。与此同时,也许朱元璋也在试图通过某种安排,实现藩王之间的相互牵制,以便于朝廷控制。
洪武末年,朱元璋确定的各王府三护卫的兵力规模,少则三千,多者达到一万九千人。
而且,藩王还获得了监督封地守镇兵的权力。根据《皇明祖训》的规定,在藩王的封国之内,有守镇兵和护卫兵之分,守镇兵平时由常选指挥掌管,护卫兵听从藩王调遣。如果封国地处险要之地,遇紧急情况,守镇兵、护卫兵全部听从藩王调遣。
朝廷调兵时,须有御宝文书交予藩王,同时有御宝文书交予守镇官,守镇官既收到朝廷下发的御宝文书,又得到藩王令旨的情况下方可发兵;没有藩王令旨,不得发兵。
成功招降北元太尉纳哈出后不久,洪武二十年九月,朱元璋下令设置大宁都指挥使司,洪武二十一年七月,改为北平行都指挥使司,与设在大同的山西行都指挥使司、设在辽阳的辽东都司,成为明朝北方边防的三大要塞。
建文元年,燕王朱棣起兵靖难,朱棣自然深知宁王朱权的兵马剽悍善战,若得到这些兵力,朱棣将如虎添翼。
这年七月,大宁都指挥卜万和部将陈亨、刘贞率领号称十万兵马,出松亭关,屯驻在沙河,意欲攻打遵化。
陈亨曾经是燕山左卫指挥佥事,曾经数次跟随出塞,后来因为战功被提升为北平都指挥使。
朱棣得知后,带兵驰援遵化,卜万等人带兵退至松亭关。
卜万智勇双全,陈亨与朱棣有旧交,虽然奉命前来,却并不想与朱棣为敌,但是由于畏惧卜万不敢贸然归附朱棣。
面对这种情况,朱棣将如何应对呢?
朱棣给卜万写了一封信,在信里极力称赞卜万而诋毁陈亨,把信密封好后,召来一名被俘士卒,对他大加赏赐,让他把信秘密交给卜万,而且故意让同时被擒的士卒发现此事。
然后,朱棣放两名士卒回去。
未获赏赐的士卒向陈亨、刘贞告发卜万,朱棣写给卜万的信被搜出,朱棣的“反间计”奏效,卜万被捕下狱。
建文帝朱允炆也担心朱权和朱棣联手,这年八月,派人召朱权返回京师,朱权没有马上奉命,朱允炆下诏削夺朱权的三护卫。
朱允炆的诏令似乎下得急了些,燕王起兵,朝廷正值用兵之际,为何要对手握重兵的朱权如此严厉?
虽然诏令已下,但因为正逢战事无法实际执行,这支精锐之师仍然掌握在朱权手里。
双方都有意争取朱权,那么,朱权将站哪一方呢?
此时朱权二十一岁,与朱棣的长子朱高炽同岁,他的实力当时可能仅次于朱棣,如果朝廷成功击败朱棣,那么朱权很可能成为朝廷下一个削藩对象,而且他的结局很可能与周王朱橚等人的遭遇差不多。
也许,正因为如此,朱权犹豫了,他没有马上遵奉朝廷旨意返回京师。
而朱权的犹豫却在无形之中给朱棣带来了机会。
对于此时的朱棣而言,朱权的兵马着实令人垂涎欲滴,若能占为己有,朱棣成功的希望将大大增加。
这年九月,朝廷派江阴侯吴高攻打永平,朱棣带兵前往救援,击败吴高。
这年十月,朱棣从刘家口走小路直奔大宁,谎称自己走投无路前来求救。
朱权让朱棣单骑入城,朱棣拉着朱权的手痛哭流涕,对朱权说自己是迫不得已才起兵的,求朱权向朝廷上书为他求情。
朱棣在大宁住了几天,朱权已然对他卸下防备。
燕军精锐此时仍然埋伏在城外,正伺机而动。
燕王的官员属吏悄悄进城,暗中劝说宁王三护卫的将领和士卒。
朱棣于是向朱权辞行,朱权送到郊外,突然伏兵四起,簇拥着朱权前行,宁王府三户卫的将士一呼而集,守将朱鉴力战不敌。
朱权的妻妾子女全都跟着进入松亭关,来到北平,朱权的兵马全部收归朱棣麾下,朱棣兵力大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