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到底是小英雄还是小霸王?原来真相这么暗黑……

每个中国孩子的心里都有一个小哪吒,他手戴乾坤圈,脚踏风火轮,肚皮上围着混天绫,在我们的心目中,端的是一个既威风又可爱的小英雄形象。尤其是哪吒闹海的故事,更是深入人心,用我们语文课本上常用的评价语来说就是,反映了他身上不畏强暴、敢斗邪恶的勇敢正义精神。然而,这是哪吒真实的形象吗?他到底是除暴安良的小英雄,还是胡作非为的小霸王?在这个英雄传说的背后,又有多少暗黑的真相?

其实不难寻找答案,只是我们更愿意相信美丽的传说,而不乐见丑陋的现实。

早在元朝,《三教搜神大全》中就有哪吒闹海故事的记载:“哪咤生五日,化身浴于东海,足踏水晶宫,翻身直上宝塔宫。龙王以踏殿故,怒而索战。帅时七日,即能战,杀九龙。老龙无奈何而哀帝,帅知之,截战于天门之下而龙死焉。”至明代,许仲琳《封神演义》写得更是详尽精彩,不过是哪吒因为天热跑去洗澡,“把七尺混天绫放在水里,蘸水洗澡,不知这河乃'九湾河’,是东海口上。哪吒将此宝放在水中,把水俱映红了;摆一摆江河晃动,摇一摇乾坤震撼。哪吒洗澡,不觉水晶宫已晃得乱响。”

其实,各位看官,这就可以看得很明白了,哪吒的行为已经是严重扰邻,如果我们遇到邻居家“黄大锤”式的装修,把我们家弄得地动山摇,甚至出现裂缝,或者邻居半夜把自己家当成KTV,五音不全鬼哭狼嚎地在那儿K歌,我们是不是也要跑去论理制止?所以人家东海龙王敖光也没毛病啊,结果可好,先是派巡海夜叉去查问,被哪吒一乾坤圈打死,然后洗乾坤圈又把龙宫险些晃倒了;龙王三太子前去缉拿,结果不但被打死还被抽筋,惹下这么大祸却既无悔意又无惧意,“虐杀完珍惜动物”后的哪吒,没事儿人似的回家给父亲做腰带去了,这活脱脱就是一天不怕地不怕的“官二代”小霸王啊!

当然,哪吒这样天不怕地不怕,还并不仅仅是因为“他爸是李靖”,虽然李靖也是商朝的陈塘关总兵、后又成为统率天兵天将的托塔天王,但一来他确实因为不喜欢这个三儿子,也没给哪吒撑过腰,甚至要把这个“孽障”送交法办;二来他当时也确实算不上什么牛逼角色,被自己的儿子都追得狼狈逃窜呢!其实,哪吒仗的其实是他师父太乙真人的势,我们在《封神演义》中可以看到,当哪吒因为敖光登门问罪还要告上天庭,而跑去乾元山金光洞求助之时,太乙真人是如何“护犊子”的:

真人自思曰:“虽然哪吒无知,误伤敖丙,这是天数。今敖光虽是龙中之王,只见步雨兴云,然上天垂象,岂得推为不知?以此一小事,干渎天庭,真是不谙事体。”

太乙真人这番话的逻辑非常可怕,敖光的部下和亲生儿子被打死,在他看来,竟然只是“一小事”,而敖光的“上访”在他的眼里却成了“干渎天庭”、“不谙事体”,敖光虽是龙中之王,在太乙真人看来也只是步雨兴云的一工具而已,其冤屈和权利在所谓的“上天垂象”面前全然不值一提。这种所谓“顾全大局”的思维模式,其实是完全忽略一个个体的利益和感受的,为了所谓的大局,个体的生命可以牺牲,个体的权益可以侵犯,个体的冤屈可以不管,个体的尊严可以不顾。而这样一个荒唐的逻辑,在太乙真人心中,在《封神演义》作者笔下,却显得那么正常和自然。而正是这种“我即正确”、“我即正义”的想法支配下,太乙真人和哪吒接下来做出的事,其实也就都顺理成章了。就像伏尔泰说的,“人人手持心中的圣旗,满面红光走向罪恶” ,因为他们把站在自己对立面的,都看成是邪恶势力,而消灭邪恶势力,自然是要毫不容情的。

所以我们看到,对于哪吒的行为,太乙真人不但不加丝毫责备,反倒面授机宜,指使作为当事人的哪吒,跑到南天门去“截访”:

哪吒在在宝德门将敖光踏住后心,敖光扭颈回头看时,认得是哪吒,不觉心中大怒。况又被他打倒,用脚踏住,挣扎不得;乃大骂曰:“好大胆泼贼!你黄牙未退,胎毛不干;逞凶将御笔钦点夜叉打死,又将我三太子打死?他与你何仇?你辄将他筋俱抽了。这等凶顽,罪已不赦;今又敢在宝德门外毁打兴云步雨正神。你欺天罔上,虽碎醢汝尸,不足以尽其辜!”

可以说,敖光骂得句句在理,但可惜的是,在暴力面前,再多再正确的道理,也显得苍白无力。我们接下来看哪吒是怎么说的:

哪吒被他骂得性起,恨不得就要一圈打死他;奈太乙真人吩咐,只是按住他道:“你叫!你叫!我便打死你老泥鳅,也无甚大事!我不说,你也不知我是谁,我非别人,乃乾元山金光洞太乙真人弟子灵珠子是也。偶在九湾河洗澡,你家人欺负我;是我一时性急,便打死他二命,也是小事,你就上本。我师父说来,就连你这老蠢物打死了,也不妨事!”

哪吒的这番言行如果搁到现在,保准会在网络上被做成这样的标题:恶少打死地方水利官员部下和亲生儿子,还扬言“我师父是太乙真人”。我们从哪吒的这番话中也可以看出,正是因为有太乙真人在背后给其撑腰,他才会如此的嚣张霸道、有恃无恐。而随之,哪吒对于龙王敖光,不单一顿暴打,撕其龙鳞,还逼其变成小蛇,将其带回家去,可以说极尽暴力、恐吓和侮辱之能事。

正是因为闹海一事在师父那里非但没有受到惩戒,反而获得鼓励,哪吒紧接着又闯下一桩祸事。拿着陈塘关城楼上的“乾坤弓”、“震天箭”胡乱一射:“只射到骷髅山白骨洞有一石矶娘娘的门人,名曰碧云童子;携花篮采药,来至山崖之下,被这一枝箭正中咽喉,翻身倒地而死。”

很显然,比起巡海夜叉、龙王三太子,碧云童子死得更是无辜。虽然哪吒算是过失杀人,但也理应受到惩罚,并给予赔偿。可人家石矶娘娘找上门来,太乙真人非但没有丝毫歉意,反而又是以“大义”苛责:“哪吒乃灵珠子下世,辅姜子牙而灭成汤,奉的是元始掌教符命,就伤了你的徒弟,乃是天数。” 明明是滥杀无辜,却成了“乃是天数”,明明是倒施逆行,却成了“奉天承运”。这一次他更是亲自上手,大开杀戒,将石矶娘娘炼成了一块顽石。而书中对此的解释又是轻描淡写的一句:“今日天数已定,合于此地而死,故现其真形,此是太乙真人该开杀戒。”

像东海龙王、石矶娘娘这样有头有脸有身份的神明,都成了“封神榜”那个大时代中的小人物,非但讨不来自己的公道,而且,为了树立太乙真人、哪吒正确正义的英雄形象,东海龙王和石矶娘娘还被“污名化”,东海龙王父子被描绘成作恶多端、兴风作浪的一方恶霸,石矶娘娘原本也是一位得道的正神,可却成了不识时务自寻死路的反动势力,其形象也随之变得形同妖孽。

可能有人会说,哪吒最后的割肉剔骨也算是受惩偿命了,但其实这很可能就是太乙真人与哪吒合演的障眼法而已。借割肉剔骨金蝉脱壳,假莲花化身借尸还魂,让哪吒可以合情合理合法地脱罪,其实这些都是被人间司法玩滥了的把戏,只不过神仙玩得更高明罢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