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深山郎中的信念 ——记原全国优秀乡镇卫生院院长、邢台市劳动模范王道明

前不久,按照工会安排,我只身前往位于闻名全国的旅游胜地——邢台县路罗镇,采访已退休的原邢台县第四医院(路罗中心卫生院)院长王道明。原本很顺利的行程,可是因为他的忙碌,一直傍不上个边儿。找他咨询病情的人就是多,能够静下来的时间已到中午12点半,只能忙里摘闲细事粗谈,我的记录随着他的话题滑落到上世纪七十年代艰苦创业时期。

医疗条件的匮乏,因病造成乡亲们的痛苦不胜例举,王道明自幼看在眼里,立志做一名解除乡亲们病痛的乡村医生。

王道明的老家毗邻现在的天河山风景区,别看现在是一派秀丽、壮观、富裕的地方,可想当年由于社会综合实力的不足,经济社会发展相对缓慢,尽管也是兴办社会事业,但毕竟受经济条件的限制,医疗卫生事业底子薄、基础差是大家面对的现实,提升健康医疗水平是众人所盼所需。这些影响群众身体健康的现状,让王道明看在眼里,记在心上。

1972年冬季,从路罗中学高中毕业后,他就立志做一名解除乡亲们病疾的医生。村干部看他也是个成事的料子,就让他当上清泉村药铺医生,当时叫赤脚医生,故名此意是一边从事田间劳动,一边从事为群众治病服务,属于不脱产医生。为了解除乡亲们的疾病痛苦,他白天下地劳动,上山采集中药材,减少药品成本,晚上在药铺就诊。

一有闲工夫,就在灯下学习农村常见病治疗知识,每每都是看书到深更半夜。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不断自学,加上参加各种培训,王道明的医疗技术大有长进。别看清泉村离白岸乡卫生院很近,但是村里的人包括附近村里的人都愿意找他看病。

“这个孩子对人特别热情,我感冒发高烧他硬是在身边呆了一夜。”80高龄的王老汉现在说起来还念念不忘。1976年初,王道明实现了自己的愿望,光荣加入党组织。

好名声传四方,白岸乡卫生院认准王道明在医学上有一定的造诣前途,于1977年初将其招聘卫生院工作。环境变了,施展才华的天地宽了,他的为民服务的劲头更足了。每每看到在自己的诊治下,病人痛苦得到消除,心里就感到异常的欣慰和自豪,但也为医疗条件的简陋而惋惜。

一位患阑尾炎的病人,被家人连夜从20多里外抬来,现在看来是最简单不过的手术,可因为没有会手术的本领和设备,只能让其转院到市里,看到患者痛苦的表情,王道明的心如针扎一样的难受。

白岸乡是林果生产重点区域,板栗、核桃为乡亲们带来了丰厚的财力。可每年采收季从树上摔下来的事故时有发生。一部分受伤者因为条件限制、路途远而只是按传统方法治疗,形成终身残废的悲剧。

当时王道明的心情可谓是五味杂陈,因此萌生了去求学深造的决心,他要用自己的真才实学拯救乡亲们的病苦。回想起当时的情况,王道明依然很激动。

恰好,1981年初,邢台地区卫生学校面对基层招收一个乡村医生中专班,名额为40名,从全地区择优录取。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地区卫校,为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专当时相当吃香的,听说去市里上学,一大早亲戚朋友赶来送我到2里外的车站。可想而知他们是多么期盼有一个好医生啊!如果让他们失望了,自己的良心也过不去。”王道明说。

医生的天职就是替病人消除灾难,健健康康过日子,让每一个家庭充满幸福

地区卫生学校毕业后,王道明接受组织安排,来到山区重镇路罗中心卫生院。用他的话来说,原来是光脚的土八路医生,现在是穿鞋的正规军医生。还是难怪当时的基础条件,一般病情靠中医号脉把诊,开肠破肚的事不敢接,记得上班没几天,大雪连续下了4天,大地一片白茫,晚上刚躺下没多大一会儿,门外传来急促的敲门声。

“医生,医生,快来救人吧。”一阵又一阵的急促叫喊声,打破了寂静的医院。原来是白岸乡最偏远的村庄里一位女患者,只喊肚子疼,脸色苍白,血压持续下降。一看这个症状,院长做出准确诊断:宫外孕,需要做手术。可是设备差劲,能做到就是派医生跟随转院市里。

王道明自告奋勇随车去,路上积雪不仅厚而且光滑,一般车辆不敢去,只好与路罗工委联系派来了仅有的一辆小货车。装上半车玉茭秆,防治打滑垫路用。他让患者母女两个坐到驾驶室里,他独自坐在后车厢里。

寒冷冻得直发抖也全然不顾,下坡时怕刹不住溜车,赶紧下来用绳子拽住,上坡时打滑就用玉茭杆铺在车头前面,他又得在后面推,70公里路足足折腾了6个小时。等到了人民医院,手脚冻得都不听使唤了,还挨了医生一顿数落,责怪不负责任来的太晚,病人情况已处于严重地步。经过抢救和手术总算脱离危险,这件事深深触动了王道明:

深山里的群众看病太难了,必须向高水平技术发展,做一名能治病的放心医生。他暗暗下定决心。

受命于领导信任,群众的期望,王道明想尽办法建设一流的山区基层医院,让群众看病方便。

是金子就会发光的,职工们敬佩王道明的医术才智。1990年在院长杨双锁提拔调任后,全体职工一致推举他担任路罗中心卫生院院长。过去是只管做好手术,现在是眉毛胡子必须一起抓。

“山区医院要想让群众自愿来看病,不是靠糊弄,靠的是高超的技术,先进的设备,热情的服务,科学的管理,四者缺一不可。”王道明语重心长地说。当时,虽然是区片中心卫生院,也不过是十五六个人二十几间六十年代盖的石头房,除了有一台50毫安的X光机和一些简单的检验诊治设备外,治病仍然靠听诊器、体温计、血压计老三件,每年的业务收入和30%的财政补贴还不够人头费,账面上就经常显示着不足百十元。

亲戚们劝他:以你的技术还不如自己弄一摊呢。可他不能辜负党对自己的多年培养,不能辜负领导和职工的信任,义无反顾的走马上任。

改变现状的拦路虎是罗锅子上树——钱紧。他不顾家人的忧虑,拿出仅有的1万元积蓄,无偿投入到医院作为流动资金使用。为了打造崭新的医疗环境,他经常带着方便面到上级有关部门找关系,找在外工作人员求助,多方“化缘”争取各方对老区卫生事业的支持。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王道明的执着游说下,终于筹集到100多万元资金,建起了650平米的门诊楼和1400平米的病房楼。先后购置500A遥控透视机、B超、半自动生化仪,建立并装备了手术室、监护室、病理室等,使临床和医技科室达到12个,初具实现中心卫生院的规模。

干事业的人没有停步之时。2000年的收获季节,伴随着累累硕果的飘香,路罗医院投资300万元兴建的5000平米门诊综合楼拔地而起,成为镇区一个标志性亮点建筑。

条件好了,王道明着手解决人才缺乏、医疗队伍整体素质差的难题,县级医院能做的手术在这里都能做。

路罗镇呈现繁华景象其实也就是近十来年,1996年以前的邢左路还是三级砂石路。有点门路的高材生不会来山区,培养一批留得住的人才队伍只能靠自己。

在路罗医院有一条必须执行的铁规定,凡是到这里工作的毕业生,必须先到省或市级医院进修学习一年才能上岗,有培养前途的还会多次到省级医院进修学习。全院70名职工中,常年保持有三四个人在市级以上医院进修。不光对职工要求如此之严,对自己也是同样的要求。

他先后在市人民医院、省人民医院、解放军总医院骨科进修学习,学历也达到本科,职称达到高级医师。在他的主刀下,路罗医院开始做起外科、骨科、妇科手术,其中所做五千多例普外、骨科手术没有出现一例感染,计划生育万例绝育手术无事故,改写了山区中心医院不能做大手术的历史,受到有关领导的好评。从此,路罗医院的名声传遍邢台县山区,就连相邻的山西省左权县一带病患者也不远百里慕名而来。

“没有医院的选送深造,咱不可能有人人看起的医术,在深山里干一辈子值得!”1996年毕业于邢台市卫生学校的乔平秀,现在是路罗医院的妇产科业务骨干,1997年曾经到市第三医院进修学习妇产科门诊常见病诊治,2001年又到市人民医院进修妇科手术,现在除了宫颈癌之外的手术,路平秀都能独立操作完成。

学习完了,医术高了,翅膀硬了,鸟也飞了,这是基层医院普遍存在的难题。为预防出现这种情况,一方面医院也有明文制约规定,外出的进修费需要在财务科先压着,等到五年以后才能报销下账。一方面主要是靠待遇留人,靠舒适的工作环境留人。

一个参加工作两三年的医生月工资1400来块钱,工作十来年的1800来块,工资标准比县医院一点也不低。单位建的6层宿舍楼补贴一部分钱,出售给职工,最好的楼层才680元/平方米,让大家在山沟里也能享受到城市的现代化生活。

为解决年轻人找对象难的问题,医院与路罗中学结成联谊单位,经常开展联合活动,一年时间促成4对姻缘。正是有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多年来,除了夫妻分居两地而走的,还真没有一个嫌地方赖而走人的。

为进一步提升专业技术水平,王道明始终盯着永久牌队伍建设,与省武警总医院和市内两家医院建立起技术协作关系。每年都要请专家来路罗开展学术讲座,重大手术也派人来指导,这些传帮带措施为提高全体医护人员的综合水平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德艺双馨是医院的立足之本,王道明用自身形象践行医德风尚,靠群体力量创建路罗品牌,赢得众人点赞

对医院的技改建设永远在路上。王道明提出一个很朴实的目标,即:小伤小病不出村,大病大灾不出镇,疑难病症有序转。别看不是什么豪言壮语,可真正实现起来需要付出一番辛勤汗水。

2014以来,借助国家卫生事业东风,帮助各村建立卫生室,做到病有所治,大大方便了群众看病。先后又投资360万元购置60台大、中型医疗设备,吸纳社会资金投资100万元建起CT室,使诊断准确率有了质的飞跃。

虽然新设备齐全了,但传统的医德风尚王道明一直没有丢,只要有点空闲时间,就到建立家庭病床的户出诊,特别一提的是在前些年条件差的时候,随叫随到,风雨无阻是他的强项。“这辈子咋也不能忘了王院长的治病恩情,是他给了我的第二次生命。”路罗镇清沟村王庚辰至今说起来仍很激动。

对王道明如此的感激不忘,是起源于父子俩的病全靠其精心医治而重获生命的。王庚辰家境不强,平时有个头痛脑热的都是硬扛着,舍不得花钱拿药,偏偏得了阑尾炎,因为医治不及时而化脓,到大医院都嫌麻烦不愿意接。在近于绝望的时候,王道明得知情况后伸出了援手。其实当时王道明也犯难,大医院的人都没有办法治疗,我又该怎么办?

针对病人情况他反复研究治疗对策,后采用输液加消炎药冲洗的方法,反复冲洗,一天从肚里抽出的脓水就有两三碗。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竟然完全康复了。出院后,王道明怕再出现反复,经常骑着自行车去观察复诊。

别看只有二十几里路程,却都是上坡路,推着自行车累得上气不接下气,返回来时路陡的把闸捏尽了也刹不住车。王庚辰的父亲患胃穿孔病症,在市里一家医院做了手术。后因手术发炎,刀口一直不能愈合,又找到王道明医治,几经疗理而恢复出院。

“咱家病事就多,有一年光是王院长就来了十几趟,并且大年三十也叫来看病,家穷不敢住院,不像现在的政策,麻烦人家真有点过意不去。”王庚辰一脸无奈地说。

山区的村庄遍布沟沟岔岔,山高路陡,给出诊带来许多不便,磕磕碰碰是常有的事。有一年的腊月夜晚,王道明到一个村去出诊返回时,因下雪结冰,连自行车带人滑到路下四五米深的乱石沟里,昏迷了好大一会儿,要不是过路的人听到呻吟声把他背上来,联系人送回路罗,还不知冻成啥样子的呢。

正是有王道明的敬业精神所感召,全体医护人员个个都把路罗医院的兴衰与自己的命运紧密连接在一起。

要让群众看的起病,要让病患者自愿来路罗治病,首要任务当属管理与费用,慕名而来的众多患者,说明一个乡镇卫生院的生存之道。

2006年,邢台县开始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项目,基层卫生院都对垫付医药费心存疑虑,怕出现呆账烂账现象。王道明则认为这是帮助群众减轻健康支出,提高群众生活质量的最佳良策,第一个找到县里请求把路罗镇作为试点。毕竟是新生事物,一部分干部群众认为是变相收费,参合积极性不高。

有一句名言叫“猴不上杆大筛锣”。为动员群众参与新农合试点,王道明带着能抽出来的人员和镇干部一道走村串户做宣传。每到一个村,都召开党员干部会,利用广播喇叭、集市发放明白纸、刷写标语等,形成铺天盖地的宣传氛围。自己的亲戚朋友带头缴了,村党员干部带头缴了,一看十,十看百,群众看的是干部。经过一个月的苦口婆心宣传,路罗镇参合率一举达到90%以上。

“既然承担起新农合试点任务,我们必须拿出一流的水平把惠民政策落实好,不能把好事办砸了。”好政策还需严落实,王道明反复嘱咐工作人员。按照工作程序,设立专门办公室,配置电脑软件,严格执行门诊垫付、出院报销制度,严禁人情报销问题发生。

事实是最好的说服教育。自从实现新农合以后,群众治病花费明显降低,过去大病小痒怕花钱,现在一有病就上医院成为普遍的共识。路罗中心卫生院的就诊、住院人数比以前增加两倍多,山区群众享受到了看病也能报销的待遇。

随着新农合政策的扩展,报销比例也越来越高,辐射范围也越来越光。面对新形势的挑战,王道明又把眼光盯在降低药品成本上。首先摸清药品市场基本底数,经常走访了解各地医院的售出价和药品经营单位的报价,从中找准适合自己采购的价格。

为防止吃回扣问题出现,实行药品采购集体三堂会审制,成立由领导班子成员、财务和科室负责人参加的药事委员会,个人无权决定药品定价,药品商找个人不做主,堵死了私下交易的漏洞。

“没有虚高的定价,没有回扣的成分,药价自然就会降低,做了这么多年的药剂师,道理不用说就心知肚明。”副院长苑长会砍快地说。

在堵塞虚高药价的同时,王道明在杜绝医生开大药方上有说辞,经常对医生所开药方进行审查,走访了解病患者的意见看法,设立医德举报箱。一旦发现小病开大方的严肃处理,这样,因病处方减轻了病人的负担。比如说一个阑尾炎手术,在周边医院需要2000至2500元(2006年),这里只需1200至1300元。

“我们不是靠高收费养人,而是靠精湛的技术,热情的服务吸引更多的患者,高收费只能养一时,好名声才能兴旺一辈子。”王道明是这样认为的。正是有这样的管理理念,路罗中心卫生院才有了如此快速的发展。漫步于医院走廊,会听到来自山西和沙河、武安等地的不同声音。

有耕耘就会有硕果。面对诸多荣誉,他服务为民的脚步一刻也没有停留,退休以后仍然在山区从事诊治工作,要把毕生精力献给家乡人民的健康事业。

在与王道明的交谈中见到,上级颁发的荣誉证书一大摞,书写的学习笔记十几本,发表的医学论文50篇,其中有三项课题获得省科技成果奖,四项临床课题获得市科技进步奖。路罗医院连年被评为县和市先进单位,1990年荣获全国卫生文明先进集体称号。他本人三次受到市委、市政府表彰,给予记功奖励。

2000年被评为邢台县首届劳动模范、优秀知识分子,2002年和2007年两次评为邢台市劳动模范,2006年全市唯一被评为的全国乡镇卫生院优秀院长,在人民大会堂受到中央和卫生部领导的接见和表彰。

2007年2月,邢台市卫生局专门下发《关于开展向“全国乡镇卫生院优秀院长”王道明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号召全市医疗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学习他三十年如一日扎根山乡无私奉献、敢于迎难而上、刻苦钻研等四种精神。中国医药报、河北日报、邢台日报等主流媒体给予大篇幅的报道。

年龄不饶人。2014年从领导岗位退下后,他谢绝不少医院的高薪聘请,依旧在山里面干自己的老本行。因为他不想离开锤炼成长的故土,因为他看到未来路罗镇的前途希望,作为生态旅游业资源丰富的山区重镇,天河山、大峡谷、英谈等名胜景区、古建筑正在吸引大批全国各地游客观光旅游,邢汾高速的开通,使人流量、车流量倍增。除了自己开办一家诊所外,还和一家药店合作应诊。平时,年轻人请求疑难问题的,都是毫无保留地把积累经验传授给年轻一代。

后记

梳理完王道明的采访素材,已是新的一天开始,虽然很困但心里久久不能平静,我为能结交这样的医学才子而自豪,也祝愿他在服务为民的道路上再有新的成就。

邢台县城计头乡政府    任付珍

好文推荐

孝心无声!邢台这个小伙儿和哑巴亲娘的故事

炎炎夏日,白岸深山沟再次奏响“爱的奉献”

魅力太行之——依山面水香炉寨

魅力太行之——邢台仙界山游记

魅力太行之——邢台石楼大院菜树沟

魅力太行之——邢台古堡石楼鱼林沟

魅力太行之——我的家乡我的河

太行山区经典美食——大锅菜

太行明烛——张子仁

白岸美食一一豆沫汤

那座山,那份情——邢台县白岸乡小西庄村凤凰

邢台“截瘫哥”郝书魁:“心不死,身躯就不会倒下”

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英谈”印记

宁儿心语之天河山游记

柏乡牡丹园游感

“网红”宁儿心语之七步沟游记

百善孝为先 ——王建魁十年如一日服侍病父母

邢西边城茶旧沟

魅力太子井

太行仙阙小戈寥村

如果喜欢,请点这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