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共读 《道德经》第39-49章 琭琭如玉 珞珞如石
39章原文
1、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
其致之。
2、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发,神无以灵将恐歇,谷无以盈将恐竭,万物无以生将恐灭,侯王无以贵高将恐蹶。
3、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
是以侯王自谓孤寡不谷。此非以贱为本邪?
非乎?
4、故致数舆无舆。
5、不欲琭琭如玉,珞珞如石。
当我读到“禄禄如玉,珞珞如石”的时候,我便决定要带着孩子一起读。
原因有二:一个德经部分比道经更好懂,二则这里面的做人道理,要尽早让孩子接触到。
在跟孩子共读的过程中,我遵循以下原则:
1)不再过分纠结个别字词,而是注意语感,整体思想点的把握,比如行文的结构,39章分5小节(见上面原文编号),1 得道,2失道,3高下贵贱,道的两面性,4道与德关系,整体与局部,现象与本质 5 做人的法则,玉与石的品质能否兼有?
2)提问为主,老子是一本哲学,哲学的本质是思考,思考中求得智慧。
3)孩子主导,我负责聆听和启发,人只能自我说服,在思考中深入说服自我,这是阅读的意义所在。
这两日的阿里事件,在39章都能找到做人的道理。
比如“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
比如,女子既要琭琭如玉,塑造美好自我(包括魅力容颜),又要认识到美玉恰是人类贪欲的集中点,因此,还需要有珞珞如石的坚硬,自我保护的铠甲。
我告诉她们,我跟老子的观点略有不同,老子的道是“珞珞如石”对,质朴,永恒,我却希望她们可以兼有“琭琭如玉,珞珞如石”的双重品质.
40章原文: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把39章读懂之后,“反者道之用”就清楚了,道是运动的,往复的,循环的。弱者道之用,这里给孩子普及一下前面道经部分的内容,老子的道是尚柔的,山谷、溪流、婴孩,这些比喻事物可以让孩子知道,其实是把老子的哲学思维教给她们,从自然中观察,从天道中领悟。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是她们最感兴趣的部分。
她们扩展了好几个点:
樱桃说不满意学校的课程在介绍爱因斯坦的时候,只说了他的成就,却没有给她讲清楚爱因斯坦从无到有,从有到万物的过程。
双双说这就是因为人们只看到结果,忽略了过程。
樱桃说,虽然考试有时候考得不好,但发现自己过程中有努力,所以至少不会愧疚和后悔。
从无到有,她们体会到自己这个生命本身也是从无到有到诞生,然后领悟到人的生与死本身也是一种有无转换和循环,她们说觉得死亡没那么可怕了,这个扩展很厉害,是她们教育了我。
我给她们穿插讲了“空性”的原理,“空”与“无“的关系,认识到人事的空性,人就会豁达,还会收获希望,孩子是需要拥抱希望的,希望是这个世界上最好的事物。
最后,我问她们觉得哲学是否有用?
双双说有用,因为觉得好有趣。
樱桃说,觉得哲学既有用,又不够有用,不够有用是因为知道和做到还很远。
当我最后问她们读完这两章有怎样的启发之后,樱桃的话让我感动:
她说她曾经很担心自己的将来,比如考不上好学校,找不到好工作,不能嫁给一个优秀的人,以及过不了幸福的生活,现在不担心了,我问她为什么,她说觉得自己知道了这么多的道理,未来不会太差。
我自己的感受,道德经的读法,全在个人体悟,基于原文的扩展,见仁见智,这是经典要多读的根本原因,其实我们一方面是在读书,另一方面更是在读我们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