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段子:现在常常说,转念。这是个神秘的现象,念头怎么来的?我们不太清楚,念头是怎么转变的,我们也不太明白。所以佛法有句话:不怕念起,就怕觉迟。说的也是转念,空性是个大背景,要在这上面转。
【原文】
吉州隆庆长老了达言:尝寓袁州仰山寺,与同参数人,约往他郡行脚。取笠欲治装,见笠内有鼠窠,实以碎绢纸,新生鼠未开目者五枚,啾啾然。达欲去之,恐其死,乃谢同行者,托以他故不往。又数日,五鼠能行,达以粥食饲之。每夕宿笠中,旬馀始不见,其中洁然无滓秽。得净笠衣及茶一角,达意其窃以来,悬之僧堂,三日无取者。于是白主者告于众,以其茶为供而行。
【白话语音文字版】
吉州(现江西吉安)隆庆寺长老了达讲过一件事:他以前住过袁州(现江西宜春)的仰山寺,曾与同参的好几位僧人约好,要去其他州郡行脚(僧人的云游、参访)。他收拾斗笠等行囊包裹时,见到自己的斗笠里有一窝小老鼠,斗笠底部垫上了碎绢纸,里面五只新生的小老鼠眼睛都没睁开呢,“啾啾”的在那叫着。了达想把这窝老鼠清理掉,但又担心新生的小老鼠死掉,于是对其他同行的僧人表示抱歉,找了个别的理由,他就没走。过了几天,五只小鼠能走了,了达用粥食喂养它们。小老鼠们每晚上都住在了达的斗笠中,十几天后才不见,老鼠走后,斗笠里很干净,一点残渣子等脏东西都没有。后来,了达无意中得到了一领干净的笠衣和一角茶,他心想,这应该是老鼠偷来送给他表达谢意的,了达把这些东西高悬在僧堂上,挂了三天也没有失主来取。他于是向寺庙主僧报告,主僧将此事跟众僧讲过,了达就拿了茶作为老鼠的供养,这才出发去行脚。【祥宏点评】:笠衣,就是蓑衣,算是传统的雨衣;佛法讲众生都有佛性,由此事可见不虚,了达养活了五只小鼠,一直没见到的鼠妈妈,感恩图报。了达的一念善心令人感动,这种事情换作平常人,可能会把小鼠随意处理,坏人甚至可能会杀掉。了达作为一个出家人践行了佛法“众善奉行”的教诲。这件事给人启发,本来,了达去行脚、参学也是佛法的修行,但当他发现了需要救助的小鼠,暂缓行脚,先做善事,这难道不是更大的修行吗?佛法不是外求,当下才是道场;仰山寺,现称仰山栖隐寺,在江西宜春市城南23公里的明月山集云峰下,由沩仰宗开山祖师慧寂禅师创建于唐会昌五年(845年),是中国佛教沩仰宗祖庭。2006年开始修复,2011年重建落成。另外,宋代的仰山还有一位有影响力的地方神,《夷坚志》也讲到过(《仰山行宫》,尚未编辑);从这故事可知宋代茶的包装形式之一,有一种是“角”状的。全本夷坚志,点开免费听
(文图说明:原文电子版文字来自“中华文库”-特别致谢!再经中华书局版《夷坚志》校订;图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夷坚志》简介:
宋代大文人洪迈编撰的《夷坚志》是中国古代志怪笔记小说的顶峰。它卷轶浩繁,包罗万象,流传至今仍保存了206卷共2700多个宋代事件,是中华传统文化最伟大的宝库之一。
《夷坚志》的时空观深契佛法、修证地圆融道家,与宋代文化领先世界的历史地位相一致。它表面看是一本奇人、异事、神怪大全,本质上却是最真实细腻的宋代社会生活实录,极具文献价值。
宋代社会生活塑造了此后中国人的心灵格局,《夷坚志》仿若是中国人的心灵大海。人们平时沉浮其中,茫然不觉,一旦凝神静思就会发现:
天下没有新鲜事,一切尽在《夷坚志》
随手转发,积功累德
(解读:祥宏谈夷坚系列之17-《夷坚志》中的“神异动物”)
(参考音频:来自“宋朝一小时”音频专辑@喜马拉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