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得通透的人,都有这3个特点
活得通透,是一种大彻大悟的人生境界。在生活中,通透的人往往有这三个特点。
活得通透的人,生活朴素
著名的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何泽慧出身名门,她和丈夫钱三强合作发现了铀核裂变的新方式,被西方媒体称为“中国的居里夫人”。可这位物理学界“泰斗级”人物,平时的生活却非常低调。
86岁时,何泽慧会每周坚持挤公共汽车到高能物理所上班。晚了就从食堂买几个包子、馒头带回去吃,渴了就喝点白开水。她就像一个普通老太太,让你感觉不到一点大科学家的“派头”。她的低调,源自她的淡定自若。
直到离世,何泽慧还一直住在中关村上世纪五十年代设施简单的老旧小区中。单位几次来说可以搬到条件更好的院士楼居住,何泽慧都拒绝了。
何泽慧说:“作为一名科学家,本来就应该朴素、真实、勤奋、诚实、讲真话。”
中科院院士李惕碚曾经评价过何泽慧:“在何先生那里,科学研究就是探索自然的本来面目,如此而已。权位和来头,排场和声势,以及华丽的包装,对何先生都没有作用......”
活得通透的人,无论是面对同行还是社会,往往都不喜欢炫耀,而是不忘初心地做着最应该做好的事业,同时保持着低调的生活态度,朴素的生活方式。
素简的人,不被枝枝叶叶所阻挠,不为悲悲戚戚所侵吞,从容淡定,回归真我。看似平淡无奇,却蕴含了大智慧。
大道至简,三千繁华,终归朴素。朴素,是极致的美。
活得通透的人,为人谦虚
“天狂必有雨,人狂必有祸。”行走在世间,气忌盛,心忌满。通透的人,为人处事始终保持一颗谦虚的心,不争不抢,淡泊豁达。
莫言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讲过一个故事。
一次他回家看老父亲,父亲在全家面前说,“以前,我觉得我和村里的人是平起平坐的,现在你得了诺贝尔奖,我反而得更谦卑了,甚至觉得我要比他们矮一头。”
莫言听后表示,和父亲的想法一致,因此即使公众对他的关注度陡然提升,书也瞬间登上各大热销榜,他却很谦卑地说:我依然匍匐在文学面前,匍匐在伟大的劳动者面前,和各行各业的精英比起来,我需要学习的还太多。
莫言曾多次说到,希望可以尽快迎来第二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那样,焦点就会集中到他身上了,而他自己则可以躲到一边安静写作了。莫言始终认为,做一个谦虚的人,总比做一个趾高气昂的人让人舒服。
在获得诺贝尔奖之后,莫言不断尝试各种文体,比如微小说,剧本等等,甚至还练习起了书法。就是因为他知道,每一种文体都有独特的魅力,作家,就应该以谦虚的姿态对待它们,才可以学到更多东西。
这才是智慧。一个人当眼界、见识积聚到一定程度,便会懂得敬畏和低调。见识多的人,更容易知道自己的不足,也更会保持学习的习惯与谦虚的态度。
当人活得通透了,就会知道世界上真正有价值的,从来不是虚名,而是实力;就会知道在世界的宽广面前,本就不该傲慢和放肆,而应该保持敬畏和谦逊。
活得通透的人,做事坦荡
古语有云:“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活得通透的人,心胸坦荡,襟怀宽广,总能博得别人的好感和尊重。
《史记》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鲁国的宰相公仪休,遵纪守法,毫无不正之风,时常告诫底下的官员不要做损害百姓利益的事情。
一天,一位客人拜访公仪休,想请他帮忙办事,并送上他最爱吃的鱼,他却坚决拒绝。管家问:“听说您极爱吃鱼才送来的,为什么不接受呢?”
公仪休说:“我喜欢吃鱼,可以自己买。这不是我应得的,所以绝不能收。”
古人说:心正则廉洁,身正则直,行正则威严。内心纯正,没有妄念和贪婪,才能公正廉洁,坦坦荡荡。无论在何时何地,都能保持一颗通透的心,坚守内心的准则。
坦荡是一种气度,也是一种心胸。做事坦荡之人,胸怀肯定宽广,为人一定真诚,做事必然光明磊落。
愿你我都能成为通透的人,宠辱不惊,快意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