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的世界,世界在身边。第158,叶榭老街
叶榭镇位于松江区的东南隅,东接奉贤区的邬桥镇,南接金山区的亭林镇。
叶榭老街位于肖塘港(大叶公路)以南,跨叶榭塘。
据传,五代十国时期,有叶姓、谢姓二大户居此经商,镇名以二姓得名为“叶谢”。明万历年间,董其昌助外婆家建华丽的“叶家水榭”,乡民便以此为标志,改“谢”为“榭”,此后镇名改称叶榭。基本都是传说吧。
2001年1月8日,原张泽镇并入叶榭镇,二镇合一。之后在原叶榭老街之西,建新镇区,镇政府搬至车亭公路西侧,在院子里修建了美轮美奂的水榭,不对外,再在水榭东侧建了一个小小的水榭亭健康公园,有一条健康步道,外加一座水榭亭。
有点像什么海子
步道的北口出来是强恕路,不知与钮永建先生在马桥开办的强恕学堂有没有关系,那个来自于《孟子》里的“强恕而行,求仁莫近”一语。
叶榭塘,古称龙泉港,汉代以后各朝于此专运盐铁,改称盐铁塘,清末改为叶榭塘。过浦南运河后,还是叫龙泉港,一直向南到金山嘴,汇入杭州湾。
叶榭塘/龙泉港是浦南一条大河,此处为汇入黄浦江口
叶榭塘口,并列设一座节制闸和一座船闸
龙泉港汇入杭州湾口,远处海中为大小金山岛
浦江北岸还是叫盐铁塘
北岸盐铁塘很窄,往北的河道不清,一直到黄渡的吴淞江口处,再成为一条大河,直通常熟,在福山汇入长江
叶榭老街,跨叶榭塘分东西两边,中间有桥相通,可能是咸通桥。《叶榭志》记载:
元至元三十年(1293年),始建叶榭咸通桥。
元至正三年(1343年),重建咸通桥于叶榭中市,跨盐铁塘。
成化十七年(1481年),重建咸通桥,木质。
民国十六年(1927年),里人蒋简康重建咸通桥,改木桥为钢筋水泥桥。
不清楚1927年的咸通桥是否还在叶榭中市,但今天这个位置没桥,大叶公路桥(可能也叫叶榭大桥)在北面100米处。
这个踏步的位置可能是原咸通桥的西堍
原(咸通)桥连接叶榭东市街和西市街,东街长、西街短。据说原先居住在叶榭的人西街富、东街贫,因此东街住宅拥挤,西街的房屋宽敞,今天看起来还确实如此。
东市街的西头,房屋不大,都紧靠在一起
有院子,但很小
西市街34号,快要倾圮的老房子,但门面很大,所谓“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单户的房子宽度至少是东市街的二倍
后街有飞檐豪宅
据说从西汉初年的吴王刘濞开始,就在叶榭设置盐仓,以后列代王朝都因之,这个大概还是传说。
据《宋史·张沦传》载,北宋太宗淳化年间,江淮制置发运副使张沦始于华亭设盐场,共有浦东、袁浦、青村、下砂、南跄等五处。当时华亭五盐场属嘉兴盐监管辖。
南宋以后,在华亭设置独立的买纳场,由买纳官(也称县盐监),总领盐务。又于县城中,另设支盐官,管理海盐的验券销售。据绍熙《云间志》载,南宋时华亭5场共有17个分场,全县约有3500家盐户。这样的规模,大概需要一二个盐仓来收纳、储存和转运盐产品。
比较确切的记载在《叶榭志》中有收录:“元撤华亭茶盐分司署,置松江盐监分司,设叶榭盐运使1员。”设盐运使的应该是为了管理盐仓和转运。
《叶榭志》收录了1931年松盐公廒图略。
和最新地图比较来看,马弄堂应该是今天的孟溪路,长300米;公廒东缘相当于今天的长兴公路,仓库面积大概在五万平方米。盐埠头连接的大概是东市街的西半部,对岸是西市街。
我拍照的位置在东市街的西头,可能是昔日盐埠头的位置
竖河汇入叶榭塘的破桥,对岸是少林武校校区,相当于昔日稽核所/军轮码头的位置
抗战爆发后,日军于1937年、1938年(不知道什么原因)二次火烧叶榭镇,至少六百年历史的盐廒毁于大火,叶榭盐业由此而绝。原先盐廒所在的空地(和残垣断壁)渐渐住进了居民,形成今天叶榭老街东半部的格局。在孟溪路和河岸之间有一条曲曲弯弯的盐廒路,百度地图没有显示。
盐廒路38号,路的北口
盐廒路8号,向南是东市街,大妈说这儿的房子至少都是解放前的了
叶榭老街西半部有一条官厅路,想来盐廒的官员主要在河西办公和居住,考虑到帝制时代盐官的泼天富贵,他们的工作和生活条件自然是一流的。
官厅路有拐弯,不知是否有变迁?
不经意间显露的富贵气
西市街11号是“正宗叶榭软糕”店,我慕名进去购买,店主人正在和几个老伙伴打麻将,回我卖完了,得明天上午才有。再问能否快递?也没有。这算不算匠人(精神)呢?
可能和崇明年糕差不多
炉口开在外面,对面是西市街4号,也是一栋老房子,同样传来麻将声
以前官署称官廨,叶榭会不会是盐廨的谐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