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脾虚有内热,怎样降火不伤脾?

儿学堂

学了那么多,目的是要会用!周末我们花上1分钟的时间,看看在生活中怎样实际运用吧!

孩子脾虚有内热,

怎样降火不伤脾?

以下是真实案例

如果是你的宝宝,你会怎么做呢?

问:

孩子急性感染性肠胃炎,腹痛腹泻,现已经痊愈,目前症状基本消失。这一周成了便秘,期间正常饮食,吃过三星汤,木棉花水,疏春方。最近吃四磨汤一周,胃口好,但是睡前总要多吃一顿,偶尔腹痛,尤其晚上睡前。大便还有潜血,这潜血是因为大便硬导致肛门出血还是肠道还有什么其他问题需要检查呢?目前大便困难,一天一次或两天一次,硬,少,肛门痛,今天有点鼻水,嘴唇干裂出血,我看舌头推测是寒热夹杂感冒,打算煮紫苏叶和金银花水。如何调整?请教授指点!!感谢!

答:

案例中的孩子急性肠胃炎后反复便秘,是胃肠道功能紊乱且受损的典型表现,中医认为这种病后的胃肠不和是脾胃受损、脾虚导致的。

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这个孩子的全身症状:

1、便秘、舌头有凹陷—脾虚

急性胃肠炎、反复腹泻以后,会损伤肠道的黏膜、影响肠道的正常蠕动,使肠道菌群紊乱,从中医的角度讲就是损伤了脾胃与正气,造成脾虚;从案例中图4的舌象中也能看出有明显的舌前区和舌中间的凹陷,这两个区域属于肺区、脾区,舌头有凹陷代表不足,属于病后的肺脾气虚。

脾虚的孩子脾胃的运化功能、大小肠的传化功能减弱,大便推动无力,不能及时排出,因此容易大便无力、干、硬,便秘的孩子肛门出血和大便潜血也是常见的。

2、腹痛,舌苔白厚腻、稍泛黄—脾胃有积食化热趋势

脾虚的孩子脾胃是疲软的,特别容易脾胃积滞。案例中的孩子虽然胃口很好,但是脾胃的消化功能还没得到恢复,目前舌苔白厚腻、稍泛黄,提示脾胃有积滞,有积食化热的趋势,这说明目前的饮食是不正确的,孩子的饮食超过了脾胃能消化的量。

孩子嘴唇干裂出血,考虑积食化热,内热引起。

3、鼻水、图4舌苔表面白滑—感受风寒

西医认为:肠道功能紊乱会引起菌群失调,进而影响人体的免疫功能,经常腹泻的人往往会表现为免疫力低下。而中医也很认同此观点,脾胃虚弱,将导致正气生成不足,脾虚的孩子容易受到外邪的侵袭。

案例中的孩子见到鼻水,图4舌苔表面白滑,无其他症状,是外感风寒初起的表现。

总的来说,这个孩子的情况是脾虚、积食化热,兼有外感风寒,寒热夹杂、虚实夹杂!调护一定要注意以下要点:

1、有内热,驱风寒不用辛热

2、有脾虚,消积热不用寒凉

3、及时“扶正”,免疫力的根本

三个关键字:驱、消、扶

1、有内热,驱风寒不用辛热

前面的推文我经常提到:脾胃积滞的孩子往往更容易感冒;家长头痛的是:积食化热已经在上火了,如果孩子风寒感冒,驱散风寒的药材都是辛热、燥性的,会火上加油,哪怕是辛温的药材也不敢用,应该怎么办呢?

一是避开辛热燥烈,选用辛温平和的药材;比如用紫苏、防风、桂枝等驱风散寒的药材相对温和。

二是改口服为外用,比如用上述药材泡脚、泡澡,进行横擦肺俞、推三关,微微发汗都有助于驱散风寒而不加重内热,比口服药物作用更温和。

风寒感冒初期,及时驱邪外出非常重要。

2、有脾虚,消积热不用寒凉

胃肠炎病后,脾胃功能本已受损,使用寒凉的药物会加重脾胃的损伤,损耗脾胃的阳气,使得脾虚更严重,更容易积食,造成恶性循环。

积热的热主要来自于积,因此,消积食才是第一要务。家长要学会10秒判消化法,发现积食的苗头要及时地消食导滞,可以连续三天使用三星汤 素食,三星汤中的谷芽、麦芽、山楂不要用炒的,直接用生的,能避免加重内热。及时地阻止积食的发生或加重,能避免积食进一步化热。

积热已经发生了也不能着急清热下火,积滞消除后大便只要通了,火便有出路,不需要使用寒凉的药物强压内热。案例中的孩子,内热明显的情况下用1-2次木棉花把内热稍稍降下来是可以的,用寒热搭配的疏春方也是正确的,但是不能过多使用,而性寒的金银花是不建议用的。避免寒凉药物的使用能为后面的脾胃顾护打下基础。

3、及时“扶正”,免疫力的根本

中医认为:判断一个人病后痊愈得好不好,主要看胃气,也就是脾胃之气的恢复。胃气可以促进食物的消化、吸收、转化,为身体提供能量,生成身体的正气,脾胃之气是孩子免疫力的来源与根本。

生病痊愈后,在消化状态好的时候及时补充脾胃之气,能够促进孩子的自我修复与提升抵抗力。在孩子脾胃功能的恢复之初,我们可以给一些南瓜粥、地瓜粥、山药粥等等好消化的、养脾胃的食物,消化能力增强后可以慢慢增加健脾益气的食疗,如七味白术散、三元粥等等,同时增强体育锻炼,及时扶助正气的提升。

给孩子脾胃足够的时间去恢复,保持一段时间你会觉得,孩子的大便和睡眠会变好,对食物的消化能力会变好,也会没那么容易生病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