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魂之问,我是谁?
Q
灵魂之问,我是谁?
对公元前 3000 年至公元前 700 年边疆地区文化的认识,在一度流行的中心-边缘模式的理论下,往往假定边缘的文化冲突主要是由中心权力操纵驱动而成,认为边疆的当地文化是中原先进和复杂的礼仪制度的被动接受者,边疆地区发现的物质文化与中原地区的物质文化的相似性,则反映了当地接受中原文化的程度。《古代中国与欧亚大陆:边疆地区公元前 3000 年至公元前 700 年的金属制品、墓葬习俗和文化认同》这本书是关于在亚洲内陆或欧亚大陆东部地区(即国内学者泛称的北方、北方地区、北方通道或北部边界地区)金属器使用的讨论,站在学术的前沿地带,试图给亚洲内陆边疆的每一个地区发声,解答这一时期亚洲内陆边疆人群的灵魂之问:我是谁?
先从时间和空间上来看这一区域。它的形状为一巨大的弧形,中间包含着迥然不同的生态环境。亚洲内陆跨越现代国界,涵盖了中国北部和西北地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北部、山西、陕西,以及从宁夏经甘肃东南部,沿着古代贸易通道由河西走廊向西,至新疆并直达中亚的哈萨克斯坦)以及蒙古中南部到阿尔泰地区。它包含了一个连接了黄河中游中原王朝和广大的欧亚大陆草原地区的文化区域,这一区域称为亚洲内陆的边疆。在这一区域内青铜文化的时间,可以追溯到大约公元前 3000年到公元前8世纪。时间上与中原地区的二里头文化、商朝、西周王朝同步。亚洲内陆边疆,毗邻新石器时代仰韶、龙山文化和早期王朝的腹地。商、周王朝曾试图把这一地区纳入其政治体系,这一地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北方系青铜器
生活这一区域的人群是以不同的方式结合起来的。他们有的是政治群体,有的是以宗族为主干的群体,有的是生活在同一地域内,或是以经济为纽带的群体, 而这些群体与以某种陶器分布来定义的考古学文化并不完全吻合。书中所定义的这些群体,与中原王朝有着不同程度的远近关系。有些时候中原王朝赋予这些群体的领袖以官职,有些时候这些群体主动接受中原王朝的文化同化。但在大多数情况下,这些群体生活在中原王朝的边缘,人群的内部和群体之间有相互的竞争, 他们与中原政权也有权力的抗衡。为了权力竞争的需要,这些群体经常为自己创造出独立和多元的身份。该书的目的,是对物质文化的分析,不是寻找中原王朝核心文化的来源,也不是寻找哪些文化为中原文化的组成做出了贡献。主旨是讨论中原以外的人群在构建其身份上的多样性和灵活性。这种方法使我们能够看到一个动态的边疆,讨论的重点会放在不同的人群为什么会适时地调整与中原王朝的关系,或保持与中原王朝的距离。
书中用“技术格局”、“个体格局”、“地域格局”和“氏族格局”来定义亚洲内陆边疆的考古和文字资料。这些“格局”的概念不同于考古学文化,它们是超出考古学文化之上的研究单位,是一个新的研究视角。至少早在公元前19到公元前13世纪初期,小型金属工具和个人饰品出现在亚洲内陆边境几个地区的居址和墓葬内,形成了该书所讲的技术格局;个体格局是指在墓葬中的金属制品用来表明个人的身份;地域格局是指在一个区域内金属制品被用来构建新兴的、共享的和具有凝聚力的文化认同;氏族格局是指在青铜器上用青铜铭文,来确定群体的自我身份认同。
亚洲内陆边疆有些地点出土的金属制品甚至要早于中原地区。但在以往的研究中,亚洲内陆北方地区最早生产的金属制品,相对于中原王朝标志性的青铜礼器而言,往往被认为是边缘产品。而将亚洲内陆边疆地区冶金技术的出现和金属制品放在书中构建的“技术格局”的框架中去讨论,对金属合金制品在中国境内起源、发展的考古学观点提出了挑战。亚洲内陆边疆几个地点石范和矿渣的发现进一步说明了这些地方对初期青铜冶金的尝试。诸如耳环或刀具等金属器具,在风格上的相似性也证实了在这一边疆地区,松散独立却又相互关联的当地部族间,冶金技术和金属制品艺术风格的信息流动。根据现有的资料,这些地区正是在冶金技术传入中国的通道上,从发现冶金技术传入的这些地点表明,至少有两到三条传播路线:由西经过哈萨克斯坦进入新疆,至甘肃和宁夏;从西北经蒙古中南部,到达陕西、山西或许还有甘肃;从东北经北亚进入辽宁、内蒙古再向南传播。
在这一区域,墓葬的随葬品中往往既有中原风格的青铜器,也有北方系青铜器,体现出他们受到中原地区影响但又保持了自己族群的特色。其中金属饰品是强调体现个人身份最独特的物质标志。它们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种是可被缝制并悬挂在衣物不同部位的饰品;一种是佩戴在身上的饰品。这些饰品包括青铜质或者金质的戒指、耳环、发笄以及由彩色的绿松石、玉、石等质地的珠、管组成的项链与手镯。然而,对某一种或几种金属饰品的选择都是当地人群的选择。以西北地区为例,服装上附着的金属饰片、金属管、钮扣和铃铛比较流行;而在北方东区,最有个人表现力的金属饰品则是黄金或青铜质手镯,以及末端呈扇形的耳环。
金饰品、项链及耳环
正如书中所言,亚洲内陆边疆是一个随着时间推移而不断变化的区域;它显然是一个富有价值的交叉路口,多个部族在这里相遇且多半想保持彼此独特的特点。这些部族运用金属制品,尤其是青铜器,来标记他们那种可识别的、顽强的独立性。本书的研究尊重那种坚定的、自我定义的诉求。这个独特的区域常常有外邦异域风格的器物和本地创造的器物相互竞争和妥协,提醒我们,人群间的交流通常会引起重新定义自我的愿望。更多的精彩内容,阅读新书《古代中国与欧亚大陆》见分晓。
古籍新书报
中国出版协会古籍出版工作委员会(简称“古工委”)于2008年9月22日由民政部正式批准成立,为中国出版协会下属的二级组织。现有理事单位40家。
“古籍新书报”是目前国内唯一集中反映古籍整理与研究成果和古籍出版信息的公众号,已成为业内众多专家学者的必读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