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脂球》:在利益面前,人的本性一览无余
《羊脂球》是法国作家莫泊桑的中篇小说,这篇小说是他的成名作和代表作之一。
这部小说讲述了发生在1870—1871年的普法战争时期,代表法国社会各阶层的10个人同乘一辆马车逃往一个港口的故事,形象地反映出资产阶级在这场战争中所表现出的卑鄙自私和出卖人民的丑恶嘴脸。
莫泊桑用了一种细腻而冷静的笔触刻画出了一个生动的人物形象,他没有在小说中发表任何的感慨,只是将人物的行为举止和外貌活灵活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由读者自己去感悟和思考。
01、当生存受到威胁的时候,人的本性暴露无疑
小说中讲到了两个关键点,一个就是在马车上,众人开始对于羊脂球是嗤之以鼻,还出言相讥讽,可是在忍受了一个上午的饥饿后,他们都一个个贪婪地看着羊脂球手中的食物,善良的羊脂球将手中的美食分给各位后,那些人立马换了一张嘴脸,对她赞誉有加。
她的地位瞬间提高了。
众人来到旅馆后,当羊脂球受到那些普鲁士人的威胁后,众人为了自己能够早日从这里脱身,居然全部站到了敌人的那一方,羊脂球姑娘的尊严在他们看来一文不值,他们眼中只有自己的利益得失,完全不顾自己同胞的尊严遭到敌人的践踏。
可见,当人的生存受到威胁的时候,本性便会人的本性暴露无遗。
羊脂球虽然工作是最下贱的妓女,但是她拥有着一切美好的品质,她善良,谦卑,爱国,具有奉献精神,低贱的职业却难掩她内在高贵的品质。
而平日里侃侃而谈,道貌岸然的那些上流人士,太太和修女们,在关键时候,首先考虑的是自己的利益,他们的自私、虚伪的内心立刻表露了出来,他们不惜别人的尊严来保存自己。
作者利用两类身份悬殊的人,在一个特定事件下,细致深刻地描述了这些人的行为举止,用一种夸张和反讽的手法表现出人性的善与恶。
02、人在无关乎自己的利益和得失时,往往会站在道德的制高点
小说中的这些老爷、太太和修女们,当羊脂球牺牲了自己,将他们解救出来之后,他们立刻集体得了失忆症,彷佛忘记了事情的前因后果。一个个站在道德的制高点,来谴责这个可怜的姑娘。
“大家好像都不认得了她。”
他们对她表现出一种冷漠和嫌弃,全然不记得之前羊脂球姑娘拿出自己精心准备好的食物与他们分享,后来为了众人可以安全离开,她不惜牺牲自己,忍受屈辱,可是换来的却是众人的鄙视和冷漠。
这部小说通过一次次的反转,将那些所谓的上流人士和爱国人士反复无常的态度,丑恶至极的内心刻画得入木三分,羊脂球最后还为了这些人牺牲了自己,最后却被这些所谓的“同胞”抛弃,其中隐含的深意值得我们去体味和深思。
虽然这个故事发生在法国的一个小镇上,故事的背景是普法战争的爆发,可是这背后反映的依然是人性,当人在无关乎自己的得失时,利益得到保障时,便可以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对他人做出评判和蔑视。
这其实是人性的最大悲哀。
03、小人物的悲哀,他们总是处于话语权的末端
看这部小说的时候,其实似乎隐隐约约可以看到,处于社会底层的老百姓的悲哀,没有话语权。
羊脂球就是活脱脱的典型,她一直是她,善良始终,可是对于她的评价和态度却随着时间和各种利益矛盾的冲突,那些上流人士发生了各种迥异的变化。
刚开始,大家对于她职业的鄙视,并且还出口辱骂她,可是当她拿出美味的食物令他们享受后,他们都一致认为她是个好人,都开始称赞她。
后来在旅馆中被滞留后,因为是普鲁士人提出了卑劣的要求被羊脂球拒绝了,众人开始是央求羊脂球答应条件,继而开始讨厌起羊脂球。
最后他们各怀鬼胎地结成了同盟,不惜编造出一些可笑的谎言,并且搬出上帝,来说服和规劝羊脂球,试图将布鲁士军官口中肮脏的交易说得合法又合情。
他们不惜对她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来说服那个可怜的姑娘来就范。
得知一切都已办妥,他们对于姑娘没有半点愧疚之心,而是举杯欢庆。羊脂球用自己的牺牲换来了众人的自由后,他们对她的评判又回到了原点,不齿与她同伍。
可见,羊脂球的善良和牺牲根本就无法改变这些人的看法,也无法为自己做任何辩解,因为处于底层的她没有任何话语权,这就是底层老百姓的悲哀和无奈。
这也反映了生活的本质。
结语:
列夫.托尔斯泰在《安娜.卡列尼娜》中说:幸福的人都是相似的,不幸的人各有各的不幸。其实还有人性是不变的,稍微有点风吹草动,人性就会露出它本来的面目,无论是善与恶都是无法伪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