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医彻》热症论

  1. 伤寒热症
  2. 烦躁口干.
  3. 耳聋目昏.
  4. 唇焦舌赤.
  5. 甚则发斑发黄.
  6. 谵语狂妄.
  7. 皆火为之
  8. 芩连栀柏大黄之属.
  9. 非正治之药乎.
  10. 然而未可以骤也.
  11. 如太阳,表未解而脉浮数.火郁则宜发之也.
  12. 少阳,寒热,呕而口苦.木郁则宜达之也.
  13. 阳明,胃实而热者.土郁则宜夺之也.
  14. 惟邪热已深.
  15. 蓄而不解.
  16. 脉洪且数.
  17. 长而有力.
  18. 上焦.凉膈散.
  19. 中焦.白虎汤.
  20. 三焦.黄连解毒汤.
  21. 虚烦.栀子豆豉汤.
  22. 斑毒.三黄石膏汤.
  23. 发黄.茵陈栀子汤.导赤散.
  24. 皆治火之剂也.
  25. 殊不知仍有虚火实火之分.
  26. 上焦虚渴.生脉散.
  27. 中焦血虚发热.症类白虎.当归补血汤.
  28. 下焦真水已竭.屡清不解.六味地黄汤.
  29. 仲景恐肾水干.
  30. 急下以存津液.
  31. 何不亟亟滋阴.
  32. 尚恐不及.
  33. 反用承气以下之乎.
  34. (窃思,下为降为阴,故急下以存津之下,当亦为下潜,下纳,下引之义,非独为下泄之义。如后文举六味之用,生地山药山茱萸为下纳,茯苓泽泻为下引,丹皮为下潜)
  35. 余每治伤寒发热不止.
  36. 脉来虚数.
  37. 大便或行或结.
  38. 口燥咽干.
  39. 耳聋目瞀.
  40. 腹中觉饥,无所胀满.
  41. 即投六味地黄大剂饮之.
  42. 无不应手获效.
  43. 真百发百中之神剂也.
  44. 若以芩连栀柏.
  45. 大苦大寒.
  46. 反伤真气.
  47. 赵氏所谓以有形之水.
  48. 沃无形之火.
  49. 适足以伤生耳.
  50. 安见其有济也.
  51. 清火.
  52. 有直折.从治.升散.甘缓.壮水诸法.
  53. 须看其形色脉候虚实.
  54. 及进寒凉而弥甚者.
  55. 不可不知变计也.
  56. 东垣升阳散火.
  57. 内经导火归元.
  58. 固有采其微者矣.
(0)

相关推荐

  • 清胆热,黄芩建奇功

    中药里,能清热解毒的药很多,但各有讲究.中药有一个奇特现象,要针对不同的病位用不同的药,药物之间同功不同用普遍存在.比如石膏与黄芩同为清热要药,但清热的方向不同,石膏清的是阳明经热,而黄芩则是清心肺大 ...

  • 有热症的心烦

    有热症的心烦

  • 湿热症,中暑:

    ​铁冬青皮,<泡童便七天)南五味藤用根部,粉防己,霍香,金钱薄荷,鬼针草,葫芦茶,等量打粉后,加入适量的梅花片每次用量3一5克.

  • 三十二、咽喉炎

    经方常见疾病治症:咽喉炎 [辩证治则] 1.临床上看到扁桃腺发炎,针灸用少商.商阳放血,扁桃腺点刺放血:配合列缺.照海. 汤药可以用桂枝加葛根汤,加上连翘.银花.浮萍.蝉蜕.葛根用到四钱就好. 2.( ...

  • 古今医彻

    姜一片水煎. 卷之一 伤寒 吐蛔 蛔者根据胃为养.赞助化物之需.故古方欲其安而不欲其动.用炮姜理中汤加川椒乌梅.所谓闻酸则静.见苦则安也.吴绶谓蛔厥却缘多饥.节庵谓妄发厥阴汗.胃冷蛔上.又谓吐蛔虽大热 ...

  • 《古今医彻》

    三焦论 内经传入三阴.止曰可泄而已.仲景以下字易之.立大小调胃三承气汤.后人遵而用之.一汗之后.辄尔遽下.遗人夭殃者多矣.不知仲景分痞满燥实坚.有上中下三焦气血水谷之别.不精求其理.则其法不可得而施也 ...

  • 调经论.古今医彻

    经曰.女子二七.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灵枢曰.妇人有余于气.不足于血.月下.数脱血.任冲并伤.又曰.二阳之病发心脾.有不得隐曲.女子不月.其 ...

  • 《古今医彻》附遗毒

    凡伤寒遗毒. 发于耳之前后及项下肿硬. 用见肿消草.生白芨.生白蔹.生大黄.生大蓟根.野苎麻根.捣成饼.入芒硝一钱.和贴留头.干即易之. 若加金线重楼.及山茨菇尤妙. 出伤寒蕴要.

  • 《古今医彻》附坏症

    凡伤寒时疫. 不问阴阳老幼妊妇. 误服药饵.困重垂死.脉沉伏. 不省人事.七日以后. 皆可服之.百不失一. 此名夺命散.又名复脉汤. 人参一两.水二钟.紧火煎一钟.以井水浸冷服之. 少顷鼻梁有汗出.脉 ...

  • 《古今医彻》夹食夹气

    世俗有夹食夹气夹惊夹痰. 而亦加以伤寒之名者. 夫既曰食气痰惊. 则宜从四者以治. 又何复云伤寒为也. 或者曰. 因有是四者而复感寒. 故云夹也. 何以见之. 如脉实而胀满者.食也. 应发热而亦有恶寒 ...

  • 《古今医彻》四气论

    风寒暑湿. 四气为病. 加燥火而六焉. 则不得概以伤寒混治也. 盖寒伤经络.足太阳经主之. 风伤皮毛.手太阴经主之. 而寒亦有伤肺风亦能犯太阳. 总之以辛温者治寒.辛凉者治风. 其大较也. 然麻黄虽热 ...

  • 《古今医彻》自利

    夫三阴之中寒则下利清谷. 仲景用理中姜附汤. 三阳合病则自下利. 仲景以太阳少阳用黄芩汤. 少阳阳明用承气汤. 盖少阳则火郁. 而阳明则土郁也. 虽然. 三阳邪犹在表. 何遽自利 以邪郁而不伸.则为飧 ...

  • 《古今医彻》汗下不解

    夫汗之不解者. 谓汗出不彻也. 汗出不彻. 则脉紧恶寒而表症仍在. 尤宜汗之者也. 然有汗愈出而愈不解者. 如汗出而肢冷.阳气衰也. 汗出而脉躁.阴气竭也. 汗出而烦满.胃液干也. 所谓汗所当汗而不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