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要诀赋(二)
【第21条】
破伤风损肌肉破,外传风毒牙关紧;
角弓反张吐涎沫,抽搐不宁动即惊;
风池曲池腰背缝,委中申脉照海寻。
[释义]破伤风患者为肌肉破损所致,风毒外传则牙关紧闭,角弓反张,口吐涎沫,抽搐不宁,动则即惊,可针刺风池、曲池、腰部压痛部位、委中、申脉和照海穴治疗,以祛风解痉、开窍通络。
【第22条】
眼生翳膜何穴治,睛明合谷四白穴。
太阳出血光明泻,大小骨穴灸之灵。
[释义]患者眼生翳膜,可针刺睛明、合谷和四白穴;太阳穴放血,针泻光明,灸大、小骨空有神奇的效果。
【第23条】
迎风冷泪风中目,攒竹针之灸骨空;
妇人还防秽经冲,泻刺三阴灸泪空。
[释义]患者迎风流泪,为风邪中目的表现,针刺攒竹,并灸大、小骨空可有效治疗。妇人还需防止经血上冲头目,以泻法针刺三阴交,并灸目外眦以治疗。
【第24条】
目成内障真阴涸,太阳合谷临睛明;
光明天府风池穴,再泻阳溪内障消。
[释义]患者目中形成内障,真阴干涸,先针刺太阳、合谷、睛明、光明、天府、风池穴,再泻阳溪,内障自消,起到滋阴泻火,明目消障之功。
【第25条】
头风灌睛外障成,太阳合谷临睛明;
攅竹三里骨空灸,百会脑空用七针。
[释义]长期感受外邪,伤及头目,而成外障。针刺睛明、太阳、合谷、头临泣、攒竹、足三里、大小骨空施用灸法,并在百会、脑空穴施用七星针叩刺。诸穴相配,共奏温经散寒、祛障明目之功效。
【第26条】
眼皮湿烘风湿滞,酒湿房劳多此症;
睛明四白合光明,二间三间效如神。
[释义]双眼皮肿胀酸痛,大多系饮酒过度,湿热内生,又因房劳伤肾,导致脾肾两虚而生此病。《景岳全书》曰:“夫痰即水也,其本在肾,其表在脾,在肾则以水不归源,水泛为痰也,在脾则以饮食不化,土不制水也。”针刺睛明、四白、合谷、光明,取手阳明多气多血之经的二间、三间穴,以清热利湿,消肿明目。
【第27条】
目红暴肿痛难疗,诸火壅升水自耗;
合谷太阳睛明穴,光明行间泻劳宫;
肾俞太溪多行补,刻时肿目得轻消。
[释义]目赤肿痛是眼科常见病症,多由心火亢盛,肾水亏虚所致,针刺局部穴位睛明、太阳点刺放血,远取合谷、光明;实证泻劳宫、行间,以清泻厥阴郁火;肾虚证补肾俞、太溪,以滋水益肾,清肝明目,则红肿消退,诸症悉除。
【第28条】
鼻塞不能闻香臭,迎香上星五处留;
风池风府百会灸,风门百劳一针瘳。
[释义]鼻塞不通,不能闻香臭,针刺迎香、上星、五处、风门、百劳,艾灸风池、风府、百会,能温经散寒,祛风利窍。
【第29条】
鼻流臭涕脑肝郁,合谷上星灸曲差;
水沟迎香得穴刺,针后还须忌寒凉。
[释义]鼻塞不通,常年鼻流臭脓浊涕,嗅觉减退为主证,又名鼻渊,重则称“脑漏”,西医学称其为急、慢性鼻窦炎和副鼻窦炎。针刺合谷、上星、水沟、迎香,灸曲差,可起到疏风、通络,利窍作用,平时要注意避受风寒。
【第30条】
鼻渊鼻痔湿火郁,上星风府禾髎决,
风池水沟灸百会,百劳风门一刺毓。
[释义]鼻为肺之外窍,鼻渊发生,多因风寒袭肺,郁而化热,或感受风热,乃致肺气失宣,客邪上干清窍而致鼻塞流涕,风邪解后,郁热未清,酿成浊液,壅于鼻窍,化为脓涕。针刺督脉经穴上星、风府、水沟、百会以清热、通络、开窍,艾灸百劳、禾髎、风池、风府,以温经散寒、活络利窍。
【第31条】
鼻衄不止膀胃热,气升不降络血涌,
合谷风府劳京骨,上星迎香刺人中。
[释义]“鼻衄”又称鼻出血,因感受风热或胃火上炎,上迫肺窍,或阴虚火旺,血热妄行,血液不循常道,渗溢血络之外所致。针刺选用合谷、风府、劳宫、京骨、上星、迎香、人中穴,以清热、凉血、止血。
【第32条】
口舌生疮心火炎,水沟承浆合谷连,
长强金津玉液刺,舌尖出血效通仙。
[释义]口舌生疮,为心火上炎所致。针刺水沟、承浆、合谷、长强,针用泻法;金津、玉液、舌尖点刺放血,以清热泻火,凉血通络,以利舌窍。
【第33条】
口眼歪斜风袭络,痰饮怒伤虚实看,
合谷地仓与颊车,水沟承浆太阳瘥。
[释义]口眼歪斜即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主要感受风寒之邪,侵袭经脉,以致经气阻滞,筋经失养,或因饮食不节,痰湿内生,或恼怒伤肝所致。针刺水沟、合谷、地仓、颊车、承浆、太阳穴,以疏调阳明、少阳之经气,达祛风通络,和营养颜。
【第34条】
颊车红肿枯槽风,肝胃三焦热升壅,
合谷列缺地仓穴,承浆三里舌尖针,
但取颊车上关穴,二穴出血见奇功。
[释义]枯槽风又称“骨槽风”,西医称牙髓炎,症见颊部红肿,牙痛剧烈,兼有口臭、面肿、口渴、便秘、脉洪等症,因三焦郁热之火上炎所致,针刺合谷、列缺、地仓、承浆、足三里、耳尖、颊车、下关等穴,点刺放血。以清热凉血,消肿止痛。针刺颊车、上关两穴,以出血为度。
【第35条】
牙齿肿痛太溪穴,颊车龙玄泻合谷,
太渊水沟上片加,下片痛者承浆夸。
[释义]牙齿肿痛,时发时止,针刺补太溪,滋阴益肾;实火牙痛,泻合谷,以清泻阳明实火;上牙疼痛,针刺太渊、水沟;下牙痛,针颊车、承浆、灸龙玄,以通络止痛。
【第36条】
体虚耳内吟吟鸣,三里听会合谷行,
太溪肾俞常针补,体虚耳鸣得安宁。
[释义]肾亏体虚致耳窍不聪,日久则耳鸣耳聋,针刺足三里、听会、合谷、太溪、肾俞穴,施用补法,达到益肾补虚,通窍止鸣之功效。
【第37条】
耳内红肿热升壅,泻针刺针法理同,
听会合谷三里穴,颊车翳风除病总。
[释义]因湿热壅滞耳窍,而致红肿流脓,取听会、合谷、足三里、颊车、翳风,针用泻法,以清热消肿,疏通耳窍。
【第38条】
痒耳洪耳何穴治?耳门听会足三里,
合谷听宫及翳风,耳聋气闭亦能医。
[释义]痒耳洪耳是指听觉过敏之症,以自觉耳内鸣响为主要症状,取什么穴位治疗呢?针刺局部耳门、听会、听宫,邻近取翳风,远道取合谷、足三里,以疏通阳明、少阳之经气,以达到益气活血,通络开窍之功。
【第39条】
二臂麻木逆不仁,肩髃曲池合谷针,
肩井列缺温针刺,寒湿流行病是去。
[释义]风寒湿痹之邪,痹阻经脉,致两手臂酸痛,麻木不仁,针刺肩髃、曲池、合谷、肩井、列缺,并配合温针,以温经散寒,通络止痛。
【第40条】
二臂酸痛何穴疗?上廉下廉手三里,
肩井曲池经渠穴,针之温针效是灵。
[释义]双肩臂酸胀疼痛,取上廉、下廉、手三里、肩井、曲池、经渠等穴,配合温针灸,以温运气血,通经活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