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四进经方讲座-41-辅行诀之心下痞;大黄黄连泻心汤;救误泻脾汤;救误小泻肺汤
伤寒论里面169条治疗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老觉得心下这个地方胀满不通。心下痞闷但摸着不硬,濡就是柔软,里面没有实质的东西。就是气滞不通,关上浮就是心火大在上面,就出现了浮脉。心肺比较热,大黄黄连泻心汤主之。咱们讲辅行决里面救误部分,把伤寒论和金匮里面有关的也都讲一下,可以看出他们都是一脉相承下来的。张仲景是在汤液经法的基础上稍微做了一些改动,他已经运用到出神入化了,可以随意加减。变一味药就是另一个方,熬法变一下又是一个方。
这个方子里面大黄和黄连都是二两,还是用热水泡十分钟喝下去,治疗痞满不通就要用到辛开苦降的药。辛味药和苦味药可以除痞,大黄是咸味药,黄连是苦味药。所以这两味药就不用熬了,热水泡用的味道就比较轻,气轻了就把药里带着往上走,就不用辛味药了。一咸一苦本身就是补心脏的,把心脏调平后心火就会往下走,就可以治疗心下痞了。
伤寒论上还有一个治疗心下痞、复恶寒、汗出者,附子泻心汤主之。中焦痞满不通是热气在上面的症状,心火大所以有汗出,恶寒证明是下焦寒了。先把大黄、黄连和黄芩用沸水泡轻清苦降,单纯煮附子以后取汁强心阳,恶寒就是阳气不足。这个方子临床上很常用,很多人上火下寒的症状比较多,比方高血压脉洪大。气血往上冲,但脚是凉的,小便是白色的,用了这个方子血压自然就降下来了。
常年顽固性的口舌生疮,就是相火不归根老往上拱,手脚冰凉。这三味药还可以补心,因为两苦一咸可以调节心脏的体用,可以使心火下降,对心脏有好处。再用附子把阳气固到下面,上清下温就正常了。苦味的黄连和黄芩能燥、能坚,故用大黄,咸而软之。这些小方都是治疗大病的,效果来的非常快。吐血和咳血都是急症,治疗不及时就会面临失血过多休克的危险,很快能止血马上就好了。
下面讲救误小泻脾汤,这些方子反复讲但是没有重复,你心里清楚了用到时脑子马上就能反应出来。这个方子可以治疗用冷寒法致生痰癖、饮食不化、呕沫头痛、胸满短气。就是他本身脾胃的功能还可以,不是他的阳气虚弱了,只是偶然受伤了。吃得寒凉的东西过多,食物到了肠胃以后,要靠脾阳的作用把它打开并运化走。现代科学认为人吃的蛋白质、糖和脂肪都是长链的,需要一定的热量把它切成短链,小分子结构的人体才能吸收。长链的不能受用的东西在人体就变成痰癖了,或者吐出去,或者泻下去。
因为人体不能存这些不好的东西,排不走就形成阴积或肿瘤,你吃了肉再喝一碗凉水肯定消化不了,你就得拉肚子。四川火锅能红遍全国是因为加了辣椒等阳性的作料,就很容易吸收一些肉类的东西,人就能吃很多。四川人吃火锅还把附子加进去,那就更厉害了,这样人体的阳气就能把食物分解了。脂肪一类的东西遇到温热就化开了,得到寒凉就凝固了。小孩子吃了冰糕再吃肉食就容易咳嗽、拉稀,就是生成的痰癖没有排出去,不吐出去会更麻烦。
我用大泻脾汤治疗了一个病人,有附子、干姜、炙甘草等温脾阳药,再用黄芩、大黄、厚朴、枳实等泻药。他就是吃肉、喝凉啤酒,吃得很多还泻不下去,肚子按着疼挺难受。用这个方子就解决了,脾主运化水谷精微,脾阳就是温度。救误小泻脾汤主要就附子和干姜两味药,治疗没有阳气饮食不化,停在肠胃不走了。就会呼吸不畅,浊气不往下走就肯定往上走,反逆上去就会头疼、吐涎沫和比较稀薄的痰。
原方是生姜化阴的,走而不守,干姜是守而不走,化寒凉用生姜更快。或者嫌附子麻烦,就直接把生姜和干姜一起用,只要温度达到就行。温度把寒凉东西化开,不就吐出去,不就肠子蠕动泻下去就好了。附子、生姜加甘草就是小泻脾汤,如果换成生附子、干姜和炙甘草就是四逆汤,治疗手脚冰凉,用在回阳救逆的时候,这是最厉害的救急方子。辅行诀上治疗脾气实,就是有实质的、不该有的东西、脏腑能满不能实。
身重不胜是因为脾主四肢肌肉,脾气不足人身就容易发沉,脾好的人就会特别轻。这个方子还可以治疗四肢挛急、手足冷、抽筋,中阳不足导致的四肢阳气不足。两辛一甘就作用到脾上了,补阳和泻实就是一个动作不同的叫法,其实是一样的。辅行决和伤寒论上的加减法都是同步的,呕吐的时候就加半夏或生姜,腹疼就加白芍,心动悸就加茯苓和桂枝。
伤寒论里面66条有个干姜附子汤,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白天比较烦躁,晚上睡得很好。不呕就是没在少阳,不渴就是没在阳明,无表证就是没在太阳经。脉沉微证明在阴证、阳不足,身无大热者,干姜附子汤主之。白天是气晚上是血,昼为阳夜为阴,因为他只管阳虚,没有涉及到阴,补阳就可以了,晚上难受、睡不着觉就得照顾到阴了,加上炙甘草就有养阴血的功能了。这样的人手脚也是凉的,就这两味药就可以了。经方派还有个尤在泾,他说病人昼静夜剧,病在肾阴,夜静昼剧,病在胃阳。
下面讲救误小泻肺汤,治用火法后,比如艾灸、熏、烤、蒸这一类的,火克金就伤到肺了。泻法会伤到肠胃,吐法伤到肝气,气血逆流了,都会有所伤的。邪气结闭气分,面目浮肿,黄疸鼻塞。因为肺属于秋金怕火,气本来是清凉肃降的,火旺了肺的气机就不往下降了。肺为水之上源,水不利就会造成浮肿和鼻塞。老艾灸肺腧就会阴虚肺燥,本身就是阳气不缺单阴亏,再用艾灸就不对了,这是需要平衡的。像肺结核本身肺火就比较大,还有高烧、肺热、咳嗽、痔疮的病人,不加水光加火,就会越灸越厉害了。
如果肺寒可以用,所以张仲景的伤寒论不叫火神派,他不是什么都用火。他还有白虎汤、黄连泻心汤一些寒凉的方子,用火也可以伤到人的正气,他都是有救治方法的。所以他的思路是很正确的,不会去偏重温、寒、泻、补,这些方法他都有。是观其脉症知犯何逆随证治之,这个方子里面有葶苈子、大黄,水不往下走就会在肺部形成水气郁闭,生出黄痰和白痰。
秋金之气所降者为湿热,因为刚过去暑天,金气收止水火各返其宅。水归水、火归火,所以秋气是燥的。大黄是咸寒药,可以把肺内的火气去掉。葶苈子是一种涤痰药,这味寒药可以把肺里的痰吐清、泻掉,是除痰特别猛烈的药。肺热会累及大肠不通,大肠内燥会运行迟滞,它们两个是相表里的。恐怕葶苈子不能胜阳明的燥热,所以配上大黄荡涤肠胃,斩关夺将,可辅助葶苈子去痰水、折结热。
鼻炎都是由肺热,张大昌徒弟治鼻炎的方子,用葶苈子和辛夷花桔梗等研末服用,一千多例各种鼻炎都治好了。葶苈子是那种植物红色的种子,古人用到葶苈子和牛蒡子都要炒一下,不炒药力不发,捣烂研末再用。古人说的熬就是现在炒,煎药其实就是现在的煮药,真正的用油煎不叫煮,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叫法。
咸味的葶苈子和大黄再加上酸味的枳实就是小泻肺汤,泻肺体补肺用,治咳喘上逆,胸中迫满,呼吸急促、憋闷,不可卧,平躺着不行。马上就得坐起来,因为有特别多的痰水,立着还能呼吸,躺下后痰水往上一冲就呼吸不了了。泻肺就是泻里面的痰水,枳实可以通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