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年夜饭,该怎么吃?

摘要

中青评论

就地过年,“年味”不能打折,谁都值得拥有一份温暖的年夜饭。

一个人过年,如何过出仪式感?

为响应“就地过年”号召,很多在外地打拼的年轻人面临首次一个人过年。也许一个人过年能省去往年走亲访友的繁文缛节,让“社恐”的你摆脱与不太熟悉的亲戚会面的烦恼,但有一项属于自己的仪式,恐怕还是不能省也不能躲,那就是除夕夜的年夜饭。

今年年夜饭到底吃什么?我专门请教了身边一些独自过年的朋友,他们的答案包括去朋友家一起吃,点一份外卖,自己下一碗面等。还有人独具新意地提出:可以和家人朋友通过视频连线的方式“云吃”年夜饭。

面对大量不返乡的年轻人的需求,商家也没有闲着。据媒体报道,市场上“一人食”年夜饭需求增加,有的商铺提供单人或双人的预制套餐,带回家简单加热和烹调即可。也有的餐馆连动手加热这道工序也帮消费者省了,只要预定用餐时间,便负责加热后送上门,保证你能吃上一份热腾腾的年夜饭,这听上去和点外卖也没多大区别。

但是,研究了我所在城市的年夜饭市场之后,还是发现不少餐厅的年餐饭以满足多人用餐为主,其中十人一桌的套餐依旧是主流。这样的年夜饭,显然是为祖孙三代甚至四世同堂的家庭所设计的。对于小家庭和单身人士,不知道当晚“贸然”造访,会不会吃个闭门羹,被告知“恕不接待”或“预定已满”。如果不想点外卖,又期待感受过年的热闹与喜庆,对独自过年的年轻人来说,找朋友聚在一起似乎成了最稳妥的选择。

过年方式发生了变化,城市服务也要紧密跟进。对很多首次一个人过年或小家庭过年的年轻人来说,他们的心理需要适应、情绪需要纾解。鼓励商业机构创新产品设计,提供单人份、双人份的“小服务”,让单身顾客放下心理包袱,从容享受一个人的“年味”,是做好就地过年承接工作的题中应有之义。同时,单身朋友也不妨做好心理建设。这个春节,一个人吃年夜饭,一个人看电影,一个人逛公园,都是顺理成章的,也是值得自豪的。

除了要求商家改变经营思路,基层政府、群团组织和用人单位也要充分发挥作用,开展各种活动关怀奋斗了一年的年轻人。比如,工会组织可以实施精准关怀,充分了解年轻人的需求,发放他们喜闻乐见的福利;团组织摸清单独过年的人员数目、结合疫情防控要求组织青年开展文娱活动。用人单位最了解员工动态,这个时候关心一下就地过年的年轻人,无疑有助于加强与他们的情感纽带。

其实,不管有没有疫情,一起过年的家庭成员的减少,可能是未来某个时候必然出现的趋势。一方面,从大家庭到小家庭的家庭结构转化逐步完成,无论是在社会形态还是心理上,中国人都适应了小家庭生活;另一方面,现代家庭选择的过年方式也多种多样,比如疫情结束以后到外地旅行过年,甚至是更时尚的Staycation(居住在酒店度假),都是过年可见可感可知的方式。

在过去,一些外来人口密集的城市有如候鸟迁徙的驿站,平日里人潮汹涌的商业街区,在过年时冷冷清清,地铁车厢里也空空荡荡,城市在这个时候似乎“停止生长”。在中国城市化的过程中,流动构成了社会发展的主旋律。然而,随着城市化走向深入,假以时日,就地过年将成为人们的主动选择。更多人会把“根”扎在城市,在自己熟悉的城市里过一个欢乐年。为此,城市需要一点点从“候鸟机制”,切换成“留鸟机制”。

无论是和几个朋友一起过年,还是简简单单过一个人的年,都应吃好这顿年夜饭。就地过年,“年味”不能打折,谁都值得拥有一份温暖的年夜饭。

撰文/王钟的

编辑/任冠青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