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的栖居——苏州古典园林
1997年和2000年,苏州先后有两批共九座园林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道,没有任何地方比历史名城苏州的九大园林更能体现中国古典园林设计“咫尺之内再造乾坤”的理想,苏州园林被公认是实现这一设计思想的杰作。这些建造于11至19世纪的园林,以其精雕细琢的设计,折射出中国文化取法自然又超越自然的深邃意境。
如果说园林是一棵参天大树,那么苏州就是它最温润的土壤。园林的历史和文化,一如2500多年的苏州古城,悠久而丰富。
苏州最早的园林与西施有关
苏州最早的园林,可以从春秋时期吴王夫差为宠幸西施而兴建的馆娃宫说起。梳妆台、玩花池、响屟廊,史书中留下了一连串名字。
唐朝时,诗人白居易担任苏州刺史。他的《太湖石记》,无疑是解读唐代苏州园林的一个入口。此时,苏州园林中出现了官署园林。
皇家园林、官署园林,还有寺庙园林,就像是三条支流,它们汇聚起来,顺流而下,就出现了宋代以后文人写意山水园的主流。
天堂里的天堂
苏州现存最古老的园林,是始建于北宋的沧浪亭。因力主革新而被罢官的苏舜钦,将沧浪亭作为自己的隐居之地。
“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
园林不只是梦中的天地,更是中国文人的精神家园。园林主人们隐逸在园林艺术世界里,他们养身更养心,体现了中国人的生活态度和生存智慧。
以真实山水为蓝本,融入中国画的艺术表现手法,是苏州古典园林整体布局的一大特色,山为骨,水为脉,花木是毛发,建筑是眉眼,园林成为了一个有机的整体,是有意境的活泼泼的存在。
中国特色的天人合一的哲思,也孕育了中国式的审美。所谓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用古人极端的说法,就是纳须弥于芥子。园林虽小,意境却大。
陶渊明说,“园日涉以成趣”,这样的佳趣,在于“登东皋以舒啸”,在于“临清流而赋诗”,更在“采菊东篱下”。山水可供游赏,花木更能移情,它们是观赏的对象,更寄托了人赋品格,这也是一种托物言志吧。
文化和生活的水乳交融
园林不只是一个物质空间,它承载了中国人的文化价值观念与生活方式。明代文震亨著有《长物志》,同时期的另一位苏州人计成写出了造园专著《园冶》。
明清之际的苏州造园成风,造园理论随之形成体系。《长物志》和《园冶》,既是实践总结,也可看作造园技艺的科普和生活方式的引领。
园林内外,流传着许多美好的故事。
写下《浮生六记》的沈复,在沧浪亭畔与妻子芸娘“布衣菜饭,可乐终身”;偕隐耦园的沈秉成和严永华,留下“耦园住佳耦,城曲筑诗城”的佳话。
在苏州,园林不只是传统文化的集萃和象征,更是一种将文化和生活水乳交融后的日常生态。
时至今日,苏州正在打造“百园之城”,有108座园林先后入选了苏州园林名录,苏州成为当之无愧的园林之城。在这里,精雅的园林生活与舒适宜人的“苏式生活”互为滋养,可以说苏州养育了园林,园林也反哺了苏州,两者的相互浸润和融合,成就了中国文化中颇具东方情韵的景观。
播出时间
《人类的记忆——中国的世界遗产》
《诗意的栖居——苏州古典园林(上)》
CCTV4今晚22点
敬请收看
来源:CCTV4《人类的记忆》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华语环球节目中心新媒体
制片人/杨修雯
责编/王静 编辑/王冉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