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呦】逃不过的超敏反应。。。
超敏反应
又称变态反应:是机体再次受到相同抗原物质刺激后发生的一种异常或病理性的免疫应答,使机体生理功能紊乱或组织细胞损伤,引起一些列疾病。
I型超敏反应
一、简介:
又称速发型超敏反应:包括致敏阶段和发敏阶段,首先变应原刺激B淋巴细胞,分化为浆细胞,产生IgE抗体,再去吸附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致敏。当相同变应原再次进入机体,引发超敏反应,其生物活性介质有:组胺、激肽原酶、白三烯、前列腺素D2、血小板活化因子。
二、特点:
由抗体IgE引起。
发生快、消失快。
引起效应器官功能紊乱,无实质性病理损害。
具有明显个体差异和遗传倾向。
三、常见疾病:
药物(青霉素、链霉素、普鲁卡因)过敏性休克,血清过敏性休克。
皮肤过敏反应:药物、食物、花粉、羽毛、冷热刺激引起荨麻疹、湿疹、血管神经性水肿。
呼吸道过敏反应:吸入花粉、真菌、毛屑、病原菌等引起过敏性哮喘和鼻炎。
消化道过敏:进食鱼虾、牛奶、鸡蛋等引起恶心呕吐、腹痛腹泻。
II型超敏反应
一、简介:
又称细胞毒型或溶细胞型超敏反应:由抗体IgG、IgM引起 ,存在于细胞膜表面的抗原与相应抗体结合后通过激活补体、免疫调理及ADCC作用,破坏靶细胞。
二、特点:
抗原或抗体复合物存在于细胞膜上。
介导的抗体是IgG和IgM。
有补体、吞噬细胞和NK细胞参与。
后果是靶细胞被破坏。
三、常见疾病:
输血反应:多见于ABO血型不符合,也可发生于RH血型不合。
新生儿溶血:母子间RH血型不符合,ABO血型不合也有,但症状较轻。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流感病毒、EB病毒感染后或服用甲基多巴类药物后。
药物过敏性血细胞减少症:青霉素、磺胺、奎尼丁等引起溶血性贫血、粒细胞减少和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II型超敏反应
一、简介:
又称免疫复合物型或血管炎型超敏反应:是抗原、抗体(主要为IgG、IgM,也可为IgA)结合,形成中等大小循环免疫复合物,沉积于毛细吸管基底膜,激活补体引起中性粒细胞浸润为主的炎症。
二、特点:
抗体是IgG、IgM,有补体参与。
形成中等大小免疫复合物,并沉积于小血管基底膜。
病理损害是以中性粒细胞为主的炎症。
三、常见疾病:
实验性局部过敏(Arthus)反应:给家兔多次注射无毒抗原后再次注射,局部发生水肿、出血、坏死等炎症。
人类局部过敏反应:如多次注射胰岛素、狂犬病疫苗或抗毒素后局部出现水肿和充血。
血清病:一次大量注射抗毒素后1-2周,出现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关节肿痛和一过性蛋白尿。
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也可见于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乙肝或疟原虫感染后。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类风湿性关节炎(RA)。
IV型超敏反应
一、简介:
又称迟发型超敏反应:由效应T细胞与抗原作用后,引起单个核细胞浸润和组织细胞损伤的炎症反应。
二、特点:
过程与细胞免疫过程一致。
无抗体、补体参与。
由效应T细胞及其产生的细胞因子或细胞毒性介质引起。
局部损害是以单核细胞、淋巴细胞为主。
发生较慢,再次刺激后,需24-72小时才出现炎症反应。
三、常见疾病:
传染性迟发型超敏反应:如结核菌素试验阳性者。
接触性皮炎:致敏原是小分子化学物质,如油漆、染料、农药、化妆品、药物等,局部出现红肿、皮疹、水泡,严重者出现剥脱性皮炎。
过敏源皮肤试验
一、皮内试验:
1、I型:皮内注射后15-25分钟观察有无风团和红晕反应。此试验可引起全是反应,故需严密观察。
2、IV型:如结核菌素皮试,前臂内侧注射,48-72小时观察局部有无红肿硬结。主要目的是了解是否对结核菌有免疫力及BCG接种后的效果;排除结核菌感染;了解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状况。
二、挑刺试验:
用于检测I型超敏,点刺后15分钟观察结果。
三、斑贴试验:
用于寻找接触性皮炎过敏源或检测IV型超敏反应。敷贴后24-72小时观察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