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对传统高碳行业冒进式抽贷、断贷,避免“谈碳色变”!周末一场会议传递重要信息……
权威、深度、实用的财经资讯都在这里
如何发挥好碳价格信号在管理风险、引导投资、稳定预期等方面的关键作用?
下半年,金融管理部门在绿色金融方面还有哪些政策措施与机制建设?
金融监管部门如何看待传统高碳行业风险敞口、对于传统高碳行业信贷政策有什么最新表态?
财政政策如何支持绿色发展?
7月24日,在全球财富管理论坛2021北京峰会上,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范一飞、中国银保监会副主席梁涛、中国财政部副部长邹加怡透露关于绿色发展、绿色金融的最新政策信息。
央行范一飞:引导养老金等长期资金进入ESG投资市场
范一飞表示,7月16日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上线,平均成交价超过每单51元人民币,这个价格不到欧盟碳交易价格的八分之一。碳市场本质是金融市场,负责进行资金期限转换和风险管理。与普通大宗商品市场相比,碳市场不仅具有满足当前交易市场的基本功能,更重要的功能是基于碳价格信号实现投资跨周期研讨、风险跨周期管理,属于典型的金融功能。只有发挥好碳价格信号在管理风险、引导投资、稳定预期等方面的关键作用,才能有序引导全社会的低碳转型。
范一飞表示,从国内外实践来看,碳市场建立要考虑几个方面。
第一,为形成有效碳价格,要严格遵循市场规律开展碳交易。金融机构要逐步参与碳市场交易,碳配额一级市场是拍卖型市场,政府可用拍卖配额收入支持高碳行业和地区进行转型。
第二,封顶总量是形成有效碳价格的前提,中国能源结构与其他国家有差异,煤炭和石油占比较大,地区之间很不平衡,必须结合中国能源结构确定未来各时期的碳峰值及配额分配。
第三,处理好拍卖档期的激励信号与潜在增长通胀之间的关系,碳配额拍卖价格过低,不能形成很好的激励信号,拍卖价格过高可能会抬升生产生活成本,甚至引发通胀或衰退,这需要把握好其中的平衡。
第四,完善市场配套建设,积极发展远期、掉期、期权、期货等衍生品,提高透明度,加强投资者保护等金融市场监管规则也应该适用于碳市场。
下一步,人民银行会在具有中国特色的绿色金融发展道路上持续探索,既重视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也要注意培育自下而上的市场主体、自觉意识,按照三方功能、五大支柱框架,推动形成ESG投资理念与绿色金融标准双轮驱动发展格局,助力绿色低碳高水平发展。
一是政策措施与机制建设多措并举,培育ESG投资人。在激励政策方面,继续探索包括补贴、贴息、减免税等财税政策,以及提升绿色信贷和绿色债券吸引力等监管政策。强化和完善绿色金融评价机制,提升市场机构配置绿色资产积极性,积极促进市场建设,推动ESG投资与固定收益产品相结合。丰富ESG投资运用领域,引导养老金、保险、社保等具有一定社会属性的长期资金进入ESG投资市场,并纳入考评体系,丰富绿色债券市场资金来源。
二是健全绿色金融标准体系,推动与国际标准对接。在尊重我国能源禀赋与产业结构基础上,研究制定与国际接轨的绿色债券标准,助力全球绿色金融发展。
三是完善信息披露要求,强化市场约束机制。继续强化金融机构、证券发行人、公共部门环境信息披露的强制性和规范性,建立强制统一的信息披露标准,覆盖各类融资主体,细化环境信息披露要求。此外,探索建立信息共享机制,便于金融机构获取企业的碳排放数据。
四是加强市场生态建设,发挥好中间机构的桥梁作用。继续规范中间机构行为,开展对评估认证机构的备案,通过市场化评议和业务质量交叉检查等方式,推动评估等认证行业的标准统一。
银保监会梁涛:不可简单地对传统高碳行业冒进式抽贷、断贷
梁涛表示,在新发展阶段,绿色金融发展使命重大、责任重大。中国银保监会将坚定不移地贯彻新理念,在服务新发展格局中积极作为,探索金融支持碳达峰、碳中和的新途径、新机制,构建与ESG投资相互促进的绿色金融新特色、新优势,不断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全面绿色低碳转型。
第一,把握正确方向,加强统筹协调。准确理解国家碳减排和经济绿色低碳转型的政策内涵,把握好金融支持碳达峰、碳中和的节奏和力度,要以宏观的视野分析经济低碳转型发展的金融需求,合理测算高碳行业资产的风险敞口,稳妥有序调整自身资产结构。
他表示,需要注意的是,金融机构应充分考虑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各行业发展的阶段性和转型难度等因素,紧密跟随有关部门制定的碳减排政策,不可简单地对传统高碳行业踩踏式、冒进式地抽贷、断贷,到期不续作,要在确保自身业务可持续性、积极支持相关企业绿色低碳转型的基础上,对传统业务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避免“谈碳色变”。同时,要加强与其他行业的协调配合,形成有效支持实体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强大合力。
第二,完善政策体系,优化金融服务。健全绿色金融监管的政策框架,完善统计监测和考核评价体系,制定绿色金融信息披露标准,为绿色金融支持经济复苏提供指导,将绿色转型进展纳入对银行保险机构的日常监管评价,营造绿色金融健康有序发展的政策环境,鼓励银行机构拓展信贷抵质押范围,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丰富绿色保险产品,探索差别化的保险费率机制,提升对绿色经济活动的风险保障能力。
第三,践行责任投资理念,防范金融风险。引导银行保险机构从战略、任务、流程、管理等各个方面,践行ESG责任投资理念,鼓励金融机构在授信决策、贷款审批、资金价格、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和资产组合中,将环境气候和社会风险作为参数予以重点考量。加强金融机构公司治理,注重ESG责任投资理念运用的系统性、整体性、动态性,协调与利益相关者的关系,提升金融机构核心竞争力。
第四,强化激励约束,提升专业能力。鼓励金融机构强化内部的激励约束,优化绩效考核体系,加大对绿色低碳投融资项目的支持力度,督促银行保险机构落实落细相关产业政策要求,完善客户授信管理,将碳表现、碳定价纳入授信流程,加强绿色金融专业培训和团队建设,建立容错纠错机制,激发员工做好绿色金融服务的动力,探索自身绿色转型路径。
第五,推进国际合作,促进互利共赢。加强绿色金融的国际交流合作,在国际规则制定中发挥积极作用,讲好中国故事,提高我国金融机构“走出去”和海外资本运作的能力和水平,践行责任投资和价值投资的理念,形成绿色金融发展合力,提升金融业双向开放的质量和效益,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在绿色金融方面的深度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实现经济发展、民生改善、气候能力治理的全面提升。
财政部邹加怡:在污染防治与绿色低碳领域 全国已有4156个PPP项目签约落地
邹加怡表示,绿色发展需要财政政策发挥重要作用。绿色发展的难点在于既要绿色又要发展,也就是往往会产生额外成本。财政政策的作用就在于,一方面通过税收等政策,把污染导致的负面外部成本内部化;另一方面通过财税政策支持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补偿绿色发展的额外成本。
她表示,财政部深入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积极出台一系列财税支持政策,大力支持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为中国经济绿色复苏创造良好环境。
第一,发挥税收调节作用;第二,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第三,引导金融支持绿色发展;第四,建立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第五,加强绿色发展国际合作。
针对引导金融支持绿色发展,她表示,通过多种方式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撬动金融资源和社会资本服务绿色发展,发起设立国家绿色发展基金,重点投向长江经济带地区,支持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和绿色产业发展;利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也就是PPP模式,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绿色低碳项目的投资、建设和运营。
据她介绍,截至6月末,在污染防治与绿色低碳领域,全国已经有4156个PPP项目签约落地,投资额达4.1万亿元,其中不少项目的生态环境效益已经显现。
邹加怡说,展望未来,绿色发展依然任重道远,要清醒地看到,我国“以重化工为主的产业结构,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以公路货运为主的运输结构”尚未根本改变。“目前距离我国实现碳达峰目标不足10年,从碳达峰到实现碳中和目标也仅有30年,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时间更紧,困难更多,任务也更重。”
她表示,财政部将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愿景目标为指引,完善财税政策体系,强化财政资金支持,推动绿色经济复苏和低碳发展。同时坚持共同带有区别的责任原则,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合作,携手应对气候变化挑战。
编辑:颜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