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8陈何芳:大学生如何理性应对校园环境设施不足

关键词:大学生;校园环境设施;不足
摘 要:大学生面对校园环境设施的不足,需要理性认识并积极应对。一方面是认识到硬件设施具有绝对性不充分不均衡;另一方面是督促理念革新并参与治理以提升环境内涵。

大学校园环境与设施能够发挥“环境育人”作用,既影响学生的学习生活体验,又为学生提供了支持条件。但校园环境设施面临“新生代”大学生的高期望挑战,很容易招致不满。如何理性看待校园环境的不足,考验大学生的认知能力。

一、天然不足:认识到硬件设施具有绝对性不充分不均衡

虽然学生对于硬件条件的需求具有合理性,但学校很难具有满足需求的实力。任何教育资源都难以做到“足够满足需求”,更不用说在当下的中国了。比如,学校不可能像星级酒店那样提供很好的住宿条件;不可能像国家图书馆那样提供最好的文献资源及服务;不可能像拓展基地那样提供全面的身心拓展机会;不可能像旅游度假区那样提供最舒适的享受……这些即使在市场上也需要付费才能购买的资源,高校是没有条件免费提供的。而且,学校招生和学生入学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学生的入学分数就像“入场券”,自己的分数实力与就读院校的“档次”是基本匹配的,所以学生也不能沉溺于指责学校的资源缺陷。并且,学校更不是以“学生舒服”为目标来建设校园,而要追求“促进学生的成长”。

二、人为改进:督促理念革新和参与治理以提升环境内涵

从“成长性”来看学校硬件的不足,就需要学校和学生积极面对并设法改进硬件条件,至少要消除因人为因素而导致的资源缺陷。从学校来讲,学校的硬件设施水平反映出学校的经费分配理念、经费使用制度、具体的管理和服务水平。学校要从观念上真正重视学生、在制度上支持学生的全面发展,才能改进资金和资源的分配细则,为学生的校园活动提供硬件条件的保障。从学生来讲,他们是学校的教育和培养对象,可以起到“监督办学”的作用,这是由他们所担当的“核心利益相关者”角色所决定的。学生是学生实践活动的亲历者,也身处信息社会的最前沿,由学生提出诉求、给出提案来改进硬件条件,也能为传统的“校园建设策略”提供有益的视角补充。

总之,大学生必须理性认识到大学环境设施的“天然不足”属性,并通过监督办学和献计献策来促进其“人为改进”。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