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个知识点读懂复杂股骨头坏死的决策

集骨髓水肿、空洞、塌陷于一体的股骨头坏死,如何选择治疗方法?

相信今天的病例会带来有价值的启示。
股骨头坏死,作为最具有挑战性的骨科疾病之一,常有很多不可预料的结果:有人通过拄拐不治而愈,有的人通过吃药控制病情,有的人通过手术治愈,还有通过换关节最终实现自由和解放。
这些不确定的结局之所以难以预估,除了确诊及治疗是否及时之外,根本的原因在于患者个体之间巨大的差异:坏死的部位、范围,伴随的骨髓水肿、关节积液、滑膜增生,手术的处理方式,术后病人的依从性,以及病人的年龄、体重、生活习惯、营养状况、康复训练是否及时、适当?等等等等……
通过具体的病例来探讨一下:

36岁的季先生,平常身体健康,右侧髋部及膝关节间断性疼痛三个月,左髋关节间断性疼痛两个月,经检查确诊为双侧骨头坏死,保守治疗效果不佳,前来我院求治。

骨盆X光片似乎没有特殊异常:

正确的做法,还要拍摄双髋关节蛙位X光片,如下:

如红色箭头所示,双侧股骨头前方均可见到黑色的骨密度减低区,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囊性变。

这样的囊性变在核磁共振上却截然不同,往往表现为白色的骨髓水肿信号:

所以,如果单纯靠核磁共振确诊以后就采取治疗措施,往往会“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CT检查能够去除骨髓水肿的蒙蔽,明确坏死囊性变病灶的严重程度,比如说是否有囊性灶,以及囊性灶的具体位置、大小,是否造成软骨面的裂痕。如下:

对于这样有明确囊性病灶(空洞)、软骨下骨菲薄,即将塌陷的、年轻的股头坏死,我们的观点是:毫不犹豫地进行植骨手术,要么就犹犹豫豫等待着换关节。

下面是手术中所见:

手术并没有想象中的可怕,切开皮肤以后,分开肌肉以后就到达关节的前方,在这个病例还可以看到明确的关节囊肌。关节囊肌在传统的解剖教科书上甚至没有提及,近年来临床上却慢慢的有点意义,越来越多引起髋关节骨科医生的重视,后续我们会做详细的阐述。

正常的股骨头软骨洁白如玉,如图中黑色箭头所示;在即将塌陷的区域会出现软骨的退变,如蓝色箭头所示。

从软骨退变的核心区域切开,就可以直达坏死病灶,上图中黑色箭头所示即为豆腐渣样的死骨。
清除死骨以后,可见股骨头内新鲜血液渗出,意味着血供的恢复。
术中视频较为刺激,专业人士可向左滑动下图查看手术视频。

左滑看术中细节……

胆小者千万别向左滑

掀开薄薄的软骨,可见囊性变死骨

刮除“豆腐渣”,血运汩汩来

这是手术后复查的X光片,通过3.2毫米空心钉进行囊变区力学重建,高亮区域即为植骨的范围。

知识点汇总

01 丨 诊断要点

股骨头坏死常用的影像诊断手段有磁共振、X光片和CT,需要强调的是:CT往往被忽略,容易造成治疗方案的的偏差。

02 丨 骨髓水肿

伴有广泛骨髓水肿的股骨头坏死,通常预后较差,往往隐藏着较大的囊性变,一定要警惕这一陷阱。

03 丨 植骨手术

植骨手术是治疗股骨头坏死最为确切的方法之一,其最终疗效取决于对病人的整体评估,而非植骨技术本身。

04 丨 术后康复

植骨术后的康复,取决于手术过程中的细节呵护,股骨头内残存血供的保护,关节囊肌的保护、关节囊的正确切开、缝合,股骨头内血运“以破为立”的重建理念,植骨材料、力度等,每一个细节无不在影响着股骨头的未来……

近期预告:髋关节囊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