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五行拳中劈拳体用

武术自由谈

不拘一格,不循常规

新角度,新思维

孙禄堂先生示范的劈拳

笔者在以前的文章中曾介绍过支燮堂先生在最初练拳的十几年里只练三体式和劈拳,劈拳是形意拳五行拳里的第一个拳式,可见其重要。
那么什么是形意拳的五行拳?
即劈崩钻炮横五种拳式,孙禄堂先生在《形意拳学》中指出:
五行单习,是谓格物修身。而后五行拳合一演习,是谓连环,为齐家,有克明德之理。此(指五行炮对练)谓家齐,是五行拳各得其当然理之所用。而又谓明德之至善也。先哲云:为金形,止于劈。为木形,止于崩。为水形,至于钻。为火形,止于炮。为土形,止于横。五行各用其所当,于是乃有明德之至善之谓也。故名五行拳生克变化之道也。
由此可知,练习形意拳中五行拳的意义有三:

一为进入之效格物修身之学,二为体悟克明德之理,三为获得明德之至善。
此三者皆源自儒家四书之一的《大学》。当年笔者初读《形意拳学》至此处,心中甚不愉悦,颇感突兀,拳术乃实战格斗制胜之道,以儒家修身立德解之,颇感牵强附会。此后经过一段时间的习拳研悟,方知以此儒家学说寓以拳理自有深意。
孙禄堂先生在《形意拳学》“凡例”中明确指出:“是篇发明此拳之性质,纯以养正气为宗旨”,此宗旨与孟子“善养浩然之气”之修身学说一脉相承。
因此孙禄堂先生在《形意拳学》中论拳术之意义时皆与修身之义相对应。进而孙禄堂先生对于拳中各阶段练法的阐述,也是借儒家修身学理来阐述、申明其义理,使练习者明确每个阶段体悟的重点。
孙禄堂先生构建的形意拳的特点之一是变化气质,改造生理,是对身心的精神气质和生理机能进行全面改良和质的提升,由此使得劲力品质和效能获得质的飞跃。这本身就是修身的学问,所以孙氏形意拳技击能力的修为是以修身为基础。
因此,孙氏形意拳与其他一些拳派不同,不是一上来就针对具体的技击招法去构建其能力,而是围绕修身这个人生大本去提升人的身心的整体机能。这是在研修孙禄堂形意拳时需要有所认识的,否则将会舍本求末或不知所云。
那么什么是格物修身?
所谓格物修身一词源自《大学》: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
孙禄堂先生指出“五行单习,是谓格物修身
在这里是指通过五行拳单习开始体悟变化气质、改造生理,由此得到拳中的道理,达到身知此拳之理的境地。
如劈拳,其基本原理并非是练如何用掌去劈人,而是要体悟其内外依据:于内要合于《黄帝内经》的五行理论,即通过三体式,体悟太极一气,并以此气为根,通过劈拳开通肺气,肺经乃诸经之首,此经开通,为此后诸经的开通打下基础。
于外要体会劲力的起钻落翻循环之理。因为所有的技击劲力不出起钻落翻之道,故此为劲力作用的基本形态。
劈拳所练者乃一气之起落,此气由内引外,内动外随,起落不失六合,练之化为内劲,此为劈拳之理,并由此产生修身之效。
因此,形意拳打人并不依赖于某一具体招式,看似一个日常自然动作,即有起钻落翻内外依据,触之即产生技击效能。如齐公博、支燮堂等先生打人时,即使外形看似不动,然而周身劲力起钻落翻循环不已,一触即发,感而遂通,其性状如电,伤人神魂。
所以说孙氏形意拳把中国武艺的技击效能提高到一个空前的高度,其特征是极其功用而出于自然而然、从容中道。孙禄堂先生指出拳术之根本就是神气二者而已。一旦得着神气这个内在依据,于是进入“得来万法皆无用”一途。所谓万法皆无用,实际上是将万法皆化为神气之中,自有而归无,由后天而返先天,故能无中生有,孙禄堂先生根据自身的技击经验指出:“身一动作,皆是天道,故能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
至于劈拳如何练习,孙禄堂先生在《形意拳学》中已有详论,此乃真经,这里不赘述。
在这里笔者谈几点个人体会,权当续貂而已。
劈拳中所谓劈物之意所指的是内气的上下起落,而非指外形动作。而且这个劈拳的动作要源自于土(三体式之相合之体),由土生出,源自太极一气,呈现为六合之势与浑圆之意融合一体,也就是由孙氏三体式的状态中所产生的一气上下起落运动。
因此,练习劈拳不是练习手部动作如何由上向下劈物,而是体会身体内一气之起落运动,这种一气之起落有劈物之意。换言之此式要练就的是周身一气之劈,周身之意如球如轮如浪之翻滚——“有劈物之意,故于五行之理属金,其形象斧”,这里指的是周身之气而非指手臂的外形动作。作为外部动作的形态,既可以是有起钻落翻的劈劲,也可以是无起落之形的直挫劲。
劈拳动作,要点有六:
1、前手回拉下落时,用意抽回至丹田,通过肩开、肘横、后足蹬起等内外十字之意配合来完成,而身体其它各处不动。如果这些没有,单独的前手回拉就成頑空或拙力。这点甚是微妙。
2、前手起钻时,吸气下沉,沉至丹田,再随重心落到足底。手往上起时肘向下坠,肩井处有下沉之意,同时后足将身体送出半步,前足落地的同时外摆45度,头顶百会与前足足跟的连线垂直于地,两足成90度形式,肩胯同时打开,肩胯根齐抽住劲。脊椎拉直,命门饱满,头起顶意。
3、过步时,由单足支撑全身,后足抬至前足踝骨的高度,中轴稳固,不得丝毫摇晃。若没有三体式基础是做不到的。同时两小臂极力向里裹,而两肩极力向外开,含蓄不见形。
4、迈步时,足尖上提,同时抽胯,不仅蕴含整劲,且蓄以灵动变化。
5、落翻时,由纵胯、转胯带动双手小臂一齐外翻,身体转动及下落时要肩胯四平,用力均匀,不得歪斜。小臂落翻时吐气,由脊背、周身毛孔吐出之意,同时意轴顶起,直达百会。
6、劲走脊背,落翻时,周身如裹紧的弹簧突然弹开,胸前要有虚圆,两个十字同时打开,由肩胯齐开带动全身六合之劲,产生冷硬崩弹之力。
孙剑云老师说,劈拳就是动步的三体式。也就是三体式左右换步,孙氏三体式乃六合与浑圆一体之球劲,此球乃无边界之浑然无边之球,故运转过程为劈,此转换由球劲生出并始终不失球劲之意。这是开始练习劈拳时应该着重体会的内容。
开始练习劈拳重在“体悟”,只有“体”具备了,才能研求“妙用”之机、势、法,因为“妙用”是以“体”为基础的,故孙存周先生强调练习技击时要遵循“体外无法”的原则。如果周身一气的起落之意尚未形成,就去研求动作之用,其所用的就不是周身一气的起落变化,而只是手足的外部动作而已,这就失去了形意拳之大本。这是当今练习形意拳者常犯的错误。
另一个需要关注的是动作幅度与劲力表现的关系。
三体式之转换即为球劲(无边界之球劲,下同)之转换其形态如周身一气之鼓荡,动作幅度越小越容易找到这个形态,但运用的范围也就越小,产生的劲力效能也差。见一些人打劈拳,劲力只到肘部,虽然身体有弹簧鼓荡之意,但是其实用性差。章仲华先生讲,支燮堂先生要求练习拳术时要先练长劲,周身全体舒展放开,把劲放远,长劲出来了再练习短劲。练习劈拳先要练习把身体各节充分打开,将周身球劲瞬间充沛到极致,而且要自然形成,在此打开过程中完成一气之起落,使周身之气运行有劈物之意,此为劈拳的练法。
支燮堂先生在劈拳上有很深的造诣,既能一个劈拳将人打出三丈外,不伤其身,又能将人打得原地不动,五脏透烂(战乱时遇匪,曾独身力战五位持枪的劫匪,皆一掌毙之),还可以用抹劲将围攻自己的二十余人的头抹歪于一侧,控制有度。因此,长劲打得出来,短劲的威力才大,巧劲才能生成。长劲是基础。
练习长劲要从发力时充分松开两个十字入手。
那么什么是两个十字呢?
就是由脊椎与肩胯组成的两个十字。两个十字同动非常重要,此为整体发力的要窍之一。
那么什么是纵跨呢?
就是迈步时两胯前后瞬间打开。过步时抽提起落,落步时足胯协同、瞬间颠荡。
劈拳内涵十分丰富,孙存周先生说:“一切用掌的劲力都可由劈拳之意演化而来。一切用拳的劲力都可以从崩拳中演化出来。
以上所谈是针对初练劈拳时需注意的要点。
当劈拳练至纯熟后,可以加入单操发力练习,单操时每一个动作都要发力充分,是为辅助劈拳练习的一个变例。
作为劈拳单操的一个变例,以其第一个动作为例,假定这时三体式是左前右后,左拳回落下塌这把劲,不能靠左胳膊的局部力向回拉,而是通过转胯螺旋抽回左拳。在抽回左拳前,左掌要极力前顶,左肩根要极力回抽,肩胛骨充分打开,同时左膝极力前顶,左胯根极力回抽。这时打回头劲,体现在转胯和重心前移这下。
那么如何转胯以及重心前移呢?
这就涉及到足胯动作的协同。胯逆时针向左转45度,两胯及身体躯干呈现与头部一致向正前方的方向,同时右足随右胯转动45度,转动的同时,右脚的前脚掌极力含住蹬劲,右足跟欠起,右足尖向正前方。同时身体重心瞬间移至左足踝骨处。这是左拳随着转胯和身体重心前移落塌至身体丹田处。所谓打回头劲也称打顺逆,就是将本来身体的前后伸展之力突然向前足踝骨处下落崩塌。产生身体重心向前,带动左拳突然向后崩塌的劲力效果。所以,左拳向后这把崩塌劲是由右足的蹬足与身体转胯相协同的整体力驱动而生的,其劲要打出回头力的效果,动作要点有三:

1、向后发力前,劲意极力向前顶。向前发力前,劲意极力向后回缩。无论前顶还是回缩,都是以螺旋形式。

2、发力之瞬,若向后发力,则重心前移。若向前发力,则重心后移。
3、或拳或掌,手臂的裹翻形于外,实为周身整体的螺旋运动,其意抽拉崩断。
能知顶抽沉提、裹翻崩断之意与回头、顺逆之理,则崩断力得矣。以上三条要则是讲定步发力。若动步,则又有变化。所谓变化分三种情况,一踏中,二撞入、三沾粘。而崩断力用于动步中踏中之时。所谓踏中,即踏入对手中线的重心。
用时劲力与打法密不可分,二者一体。
那么什么是顶抽沉提呢?
顶抽沉提指的是全身内外的状态,开始练习时,需要针对每个动作、每个拳式,一一找出其相反相成的对应点。
故站三体式时,全身大节一定要均匀充分松开。只有周身大节充分伸展松开,才谈得上体会顶抽沉提。做动作时,更是要如此,即使是做束身的动作,同样要有顶抽沉提的状态。顶抽沉提是整劲爆发充分的关窍之一,其作用是在预发力或临界发力时帮助你找到周身整体力的爆发点。这是在练习爆发力初期要特别关注的,以后经过反复练习,这个状态已能自然隐藏在内心的动作模式中,则在发力前无任何迹象,发力之瞬,其劲如自虚空而出。所以在练习整体爆发力初期,在将发而未发时,周身内外的顶抽沉提之意是需要掌握的。下面举例简要说明。
练习爆发力的初期阶段,做每一个动作都要找到爆发点。如前面例举的劈拳的第一个动作,前手攒拳回落,这个动作要把爆发力的崩塌劲打出来。在发力前要找到周身内外的状态就是顶抽沉提:
顶,前手、膝、后足跟、舌、头。
抽,意、肩根、胯根。
沉,气、肘、肩井。
提,神、食中二指、肛。
当顶抽沉提随着气息感觉很充分时,突然转胯,同时重心移至前脚踝骨处,与此同时前手攒拳回落走塌劲,如把天拽塌一般,所谓恨天无把。前面周身的顶抽沉提越充分,前手的回落下塌劲越迅疾整爆。虽然是回落劲,同样如钢筋崩断一般。
劈拳的第二个动作,前手将拳从嘴处钻出,同时后手攒拳翻转拉至后胯根处。这个动作要爆发的充分,同样发力前要找到周身内外顶抽沉提的状态:
顶,肘、膝、后足跟、舌、头。
抽,意、肩根、胯根。
沉,气、肘、肩井。
提,神,拳、肛。
当顶抽沉提这个状态在发力前很充分时,突然前足外摆开胯,同时重心移至后足踝骨处,与此同时前手外翻自嘴处钻出,后拳外翻至后胯根。重心移动与外摆、翻钻、开胯同时动作,协同一致,前手如同要把地球掀起一般,所谓恨地无环。整个动作如钢筋突然崩断,又如同身体四下炸开。
以上这两个动作是劈拳一式行拳中最不容易找到爆发点的动作,但如果找到周身内外顶抽沉提的状态,这两个动作的爆发力就能做的很充分。
故顶抽沉提对应的周身整劲的爆发状态是裹翻崩断。这里又涉及到十字贯通、周身对应等要领。
因此,细讲还有顶抽沉提和发力时周身内外各对应点的关系问题,这些细节需要面对面的示范和讲解,才不致导致理解上的歧义。
以上只是以这两个动作为例,说明顶抽沉提与爆发力的关系,尤其是在练习时与崩断力的关系。一些看上去很不容易找到发力模式的动作,只要找到顶抽沉提,其爆发点就变得容易了,而且能产生整体爆发崩断力的效果。
本文由《绝顶出青云:武者、武学、武道》一书中摘录)■

武术自由谈

武术是我们活动的平台

武术是我们联系的纽带

(0)

相关推荐

  • 宋氏形意拳 五行拳

    作者:宋光华 蔡卫东 五行拳是形意拳中的基本拳法,在形意拳门内,也被称为"意拳"."五拳"."形意母拳",我们从中可以看出五行拳在形意拳中所 ...

  • 孙氏太极拳的修习方法

    孙氏太极拳是我国武术百花园中一支鲜艳夺目的奇葩,自创立100年来,深受广大武术爱好者的欢迎与推崇,曾造就了一大批著名的武术家,对武术本身及社会影响巨大. 孙氏太极拳的宗旨是:修于己身,造福他人.目的是 ...

  • 童旭东:刍议五行拳中劈拳体用

    孙禄堂先生示范的劈拳 笔者在以前的文章中曾介绍过支燮堂先生在最初练拳的十几年里只练三体式和劈拳,劈拳是形意拳五行拳里的第一个拳式,可见其重要. 那么什么是形意拳的五行拳? 即劈崩钻炮横五种拳式,孙禄堂 ...

  • 形意五行拳中的“劈拳”怎么练?

    形意五行拳是形意拳系中最基本的拳法,也称之为形意母拳.它包括:劈拳.钻拳.崩拳.炮拳.横拳五拳.五行拳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五行学说来命名的拳术,前辈拳家先贤以五行学说结合拳式.把拳式招法删繁就简,则博 ...

  • 形意拳基本功五行拳之劈拳基本练法和技击用法

    歌诀: 劈拳高举出云门,起钻落翻气畅伸, 少商指引意中气,通经理肺效如神.     基本练法 1.由三体式开始. 吸气时,左手边握拳边向下向回捋带,到肚脐时翻至拳心朝上,随即经胸前从下颇处向前上方钻出 ...

  • <公益课>学习五行拳的劈拳(金)提升肺功能

    形意拳之道无他,不过变化人之气质,得其中和而已.让我们每一位习练者焕发青春活力,获得心灵与肉体上真正的健康.培养博大的精神和力量.从而养就自身浩然正气. 教学老师简介: 臧文龙 形意拳尚字辈传人 形意 ...

  • 形意拳杂谈25关于形意拳三体式你不得不先知道的两句话(光站三体式是没法解决身法以及运动中发劲的问题五行拳一步一拳就是解决身法以及协调性)

    (光站三体式是没法解决身法以及运动中发劲的问题五行拳一步一拳就是解决身法以及协调性) https://m.toutiao.com/is/eSb9X7h/ 从本节开始,我们讲形意拳三体式,更为具体地说, ...

  • 形意拳杂谈38:如何从定步劈拳中练出功夫?

    定步劈拳,就是孙禄堂<形意拳学>中劈拳的练法. 孙禄堂先生是第一个写拳学专著的武学家.他能写书,取决于三个条件:武学修为高,文化水平高,社会地位高. 前两点好理解,第三点想想也能明白.孙禄 ...

  • 八字中宾主与体用

    宾主与体用 1:宾主概念: "宾"是指别人或属于别人的东西,"主"是指自己或属于自己的东西.这一对概念在命理预测中有独特的意义,即主要是用来区分命局中的什么东西 ...

  • 中风偏枯治法刍议(内附:名方、案例)

    古称风.痨.臌.膈为四大难症,而中风居其首焉.可见中风一病自古以来即难治疗,历代医家无不究心于斯症.唐宋以前,每以"内虚邪中"立论,多主外风学说,及至金元,则内风之论出而医家多宗之 ...

  • 形意拳杂谈38如何从定步劈拳中练出功夫?

    孙禄堂先生是第一个写拳学专著的武学家.他能写书,取决于三个条件:武学修为高,文化水平高,社会地位高. 前两点好理解,第三点想想也能明白.孙禄堂在形意门和八卦门的辈分不算高,<形意拳拳>是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