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一个人的层次高不高,从这4点或能看出

本期人生观点关键词:人生层次。

有次我到停车场停车,刚好看到前面空着有两个车位。就在我准备停进去的时候,突然从我后面窜出一辆车,“潇洒”地横停在车位上,一个车就占了两个车位。

于是我下车跟对方沟通,希望对方可以稍微挪一下。但是从车上下来的年轻人没有同意,并说了一句很有“威慑性”的话:“我着急办事,你去其他地方找位置。”

大有一副“我就不挪,你能把我怎样”的架势,见其蛮不讲理的样子,我也懒得跟他多计较便开到其他地方找了个位置停车。

当我办完事回来取车的时候,恰好就看到那个年轻人车前被停了一辆车,刚好把他的车挡在了里面。

我心想,等到他来取车的时候免不了会有一番争执。

俗话说:“恶人自有恶人磨。”

在生活中,我们总能遇到一些缺乏修养之人,他们擅长蛮不讲理,行为举止也会处处故意凌驾于他人之上。

这种人的身上通常会贴有两种标签:自卑和没教养。

他们的不讲理行为,是通过一番装腔作势来隐藏他们内心深处的自卑感。

然而他们并没有意识到自己这种没教养的行为举动,恰好就是一种低层次为人的表现。

《道德经》用五千多个字,告诉了我们做人做事应该遵循的道德、修养等规则,也教会了我们如何辨别一个人的层次是高还是低。

01

为人之道——层次越高的人越简单

《道德经》第十二章曰:“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意思是指,绚丽的颜色让人眼花缭乱;嘈杂的声音让人耳朵难辨;可口的食物让人口味败坏;醉心狩猎让人身心张扬发狂;奇珍异宝让人不择手段。

因此老子在本章结尾总结:圣人只求三餐温饱,不追逐声色犬马的外在诱惑。做人应该抛弃外物的引诱确保安足纯朴的生活状态。

在佛家的观点中认为,人的感觉器官有六类:眼、耳、鼻、舌、身、意。

六类器官分别代表了声、色、香、味、触、法六种尘世境界,故而让人们产生了喜、怒、哀、乐、忧、思六种意识或情绪。

这六种意识便让我们原本平静安宁的内心充满了无限的欲望。

当欲望得以满足之时,我们欣喜若狂;当欲望难以满足时,我们备受煎熬。

想要的越多,就会越算计,反而我们便越容易被生活、被欲望所累,也就很难保持内心的宁静祥和,便会表现出暴躁、易怒的情绪,在这种负面情绪的驱使之下,言行就很难被自己控制。

所以一个人的层次越高,就越简单。因为他知道,简单才是真正的生活,才能守住本心、回归本性,人的价值观才不容易扭曲变形,甚至堕落消沉。

02

处世之法——层次越高的人越随和

《道德经》第八章讲到:“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夫唯不争,故无尤。”

老子用“水”来比喻那些有道德之人的品格,并劝诫世人:为人处世之道,就是“不争”。只有不争,才能化解怨恨,才能避免不必要的冲突矛盾。

人一生中大多数痛苦烦恼,其实都是来自于自己的“争”。有的人为了争得口舌之快,而招来祸端;有的人为了争得一时之利,让自己痛苦不堪。

强势之人大多都锋芒毕露,言行举止上都处处想要凌驾他人之上,殊不知这种行为很容易伤害他人,而这种伤害的同时也是在处处树敌。

中国人有句俗语叫做:“枪打出头鸟。”

锋芒太盛之人,往往很喜欢钻牛角尖,也不会给自己留余地,因而也最容易被针对。

反观那些层次越高的人,越低调随和。

所以老子认为,我们要拥有像水一般的品格,不与他人争功、争名、争利禄,就能免去患得患失的折磨和烦恼。

但“不争”不代表没有原则,当遇到触犯底线原则的问题时,我们也不能够当墙头草。

有时候坚守自己的原则,也是一种“随和”的表现。

03

养生之方——层次越高的人越通透

《道德经》第十六章曰:“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使心灵保持虚和静的至极笃定状态,不受影响,为的是万事万物并行发生时,我用这种心态观察事物循环往复的规律。

老子在告诉人们求道之法时强调,“道”其实就是自然,就是客观世界运行的规律。

在他的观点中认为,保持内心的平和淡然,就是最重要的养生之方。

很多人的“养生”主要是指身体上的保养,却不知精神上的养生才是一个人最重要的。

一个人只有在精神上得到了更好的“给养”,才能明智、才能看清事物的本质。而我们想要活得够通透、更健康,则需要顺应自然规律。

网上有个段子说:“大棚乱了四季,金钱乱了年纪。”

当我们不再顺应自然时,自然也就乱了人心。人心乱了,言行举止也就随之而乱。

人一旦乱了言行举止、乱了天地法则,就谈不上什么“养生”了。

所以,高境界高层次的人,往往更加顺应自然,更加在意精神营养的补给,活得也就越通透健康。

04

谋事之术——层次越高的人越和气

《道德经》第四十二章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按照老子的思想理解,“一”就是“道”,道能衍生万物,从少到多、由简至繁。

这里的“道生万物”,是在说一种本性,一种自然而然的发展规律。

世间万物皆有阴阳两面之分,两者相互独立但又不可分割,只有阴阳中和之后才能生成和气。

我们常说“和气生财”、“家和万事兴”,则就是一种“和气”之道。

范仲淹曾在《岳阳楼记》中说过:“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意思就是说,不要因为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这是一种修身养性的至高境界。

一个人层次越高,越要懂得不要过于计较个人得失。无论是否身处人生低谷,也不管是否遭遇人生困境挫折,都不要为了一时得失而大喜大悲。

保持冷静、和气的态度来面对一切,才能扛得住人生的大风大浪,才能在谋事之时更加顺畅。

人一生会遇到诸多困惑难题,对于这些问题老子给出了一个谋事之术,即“和气”。

结语

层次越高,人生越顺

很多人会因为一些口舌之争而大打出手,把原本很小的矛盾升级到难以收场的地步。

这一切祸患的根源,都是来自于个人的修养和德行。

《道德经》被称为“百经之首”,其伟大之处并非在于字数的多少,而是在于它能让读者从中不断获得新的体悟。

无论是修身养性方面,还是为人处世,甚至是治国理政方面,在《道德经》中都包含了无上的智慧。

当我们人生遭遇诸多不顺心不顺意之事时,不妨读一读《道德经》,不管是通读全书,抑或是随机挑选部分句子,都能让我们收获到很多人生的哲理和智慧,让自己人生层次得到一次升华提升。

层次越高,人生越顺。

从为人之道、处世之法、养生之方和谋事之术上获得更高层次的提升,会让我们更好地面对这个繁杂的世界、他人和自己。

正如尼采评价《道德经》时所说的一样:《道德经》是一个“永不枯竭且满载宝藏的井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