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写给大家的四合院文化读本

文化传承| 营造视野

传播中式设计资讯,助力营造技艺

还原百年四合院风貌

体味京味儿百姓生活

梁思成弟子

清华奶奶张克群

“拆开”四合院

从外到内,全面解读

四合院的历史、文化与建筑

01

解读四合院的院落布局

从普通民宅到王府的不同规格院落

一般老百姓的四合院,称为宅子。百姓的宅子可大可小。大的可以是三进,乃至四进院子,小的可以是两进,甚至就一个单独的院子——一进院子。

府邸是给当官的人家住的,上了“品”的京官怎么着也得住三进的院子。再大一些的官,院子也跟着大一些,就是四进的院子了。要是当了一品大员,还可以买一个或几个跨院当花园。比如,清代的半亩园,名气就不小。半亩园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弓弦胡同,清初兵部尚书贾汉复的宅园。这个府邸是由造园名家李渔于康熙年间做贾汉复家的门客时为主人设计的。道光年间又转手至江南河道总督麟庆。接手后第三年(1843年),他就大修大改,建有假山、水池、近光阁、拜石轩、退思斋、赏春亭等。

再下来就说说王府。在清代,跟皇帝有血统关系的人共分十四级。前两级,即皇帝的兄弟封了亲王、郡王的,宅子可以称为王府。再以下四级,即皇帝的儿子贝勒、贝子,叔伯大爷镇国公、辅国公和少数公主(生母地位高的)可以建府。但这类府邸不可以称为王府,只能称为“府”,如贝勒府、贝子府等。其他的亲王世子、郡王世子等,只有个空头名分,他们的宅子连称为“府”都不可。虽然清代入关后的10个皇帝,每个登基后都宗室封爵,赐给宅邸,但住在这类王府里的王爷们并没有产权,某亲王死了,或者犯罪了,王府就被收回。因此直至清代末年,在北京百余座“府”里,称得上“王府”的,不过20余处。王府越来越少的原因是王爷们“下课”,王府法拍,就成了“府邸”甚至“宅子”了。

02

剖析院里院外零七八碎的装饰构造

从大门外头到房屋内外的各种建筑样式和构造

走在胡同里,你会时不时地看见某个大宅门对面有一堵大墙,那多半就是影壁了。当然啦“趁”影壁的绝不是小门小户人家的住宅。要么是王府,要么也是大户人家影壁也有其功能上的作用,那就是遮挡外人的视线,即使大门敞开,外人也看不到宅内。影壁还可以烘托气氛,增加住宅气势。建筑学的术语,把大门和影壁围合的空间称为“先导空间”。

现在,咱们该进院子了。要是您骑着马来的,那就得先下马。宋代的《营造法式·石作制度·马台》还有规定:“造马台之制,高二尺二寸,长度三尺八寸,广二尺二寸。其面方,外余一尺六寸,下面作两踏。身内或通素,或迭涩造;随宜雕镌华文。”到了清代,满人是马上得天下,文武官员都骑马,上马石就流行开了,成为宅子前的一道风景。

屋宇式大门除了王府以外,一般咱们常看见的有广亮大门、金柱大门、蛮子门、如意门及窄大门五种。广亮大门是常见的五种屋宇式大门里最高级的一种。广亮大门是具有相当品级的官宦人家采用的宅门形式。其重要特点是房山有中柱,在中柱上有木制抱框,框内安大门。朱漆的两扇门位于中柱的位置。门扇前有半间房的空间,房梁全部亮在外头,因而称“广亮大门”。

03

探寻四合院里的京味儿百姓生活

每到春节前,家家户户都会有贴春联的习俗。北京住家门联最普通的大概要算是这个:“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如果家里是中医, 可能就写:“ 悬壶济世, 妙手 回春。”而经商人家的门联大多写:“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 每逢过年,家家的大门门扇上还要贴门神。记得电影“白毛女”里那支人人都会唱的歌“北风吹”最后一段唱的就是门神:“门神门神骑红马,贴在门上守住家;门神门神扛大刀,大鬼小鬼进不来,哎-哎-进呀进不来”。您看,即使穷困如杨白劳家,过年也得贴门神。目前在老百姓当中影响最深的门神要数神荼、郁垒、钟馗、秦琼、尉迟恭了。

院子是一家人共同的活动中心。一清早,大人们会对着挂在树上的鸟笼子,教那鸟儿说话,然后,提着它出门溜达去了。下午,太阳落山,院子里凉快了,上了一天班的男人搬个躺椅,坐在廊子下等吃饭。若是秋天,女人们还要趁这会儿在院子里腌菜。逢年过节,孩子们在院子里比谁的灯笼亮。

人们之所以称赞四合院,觉得它美、有文化,更多的是温暖和生气。四合院的那些零七八碎,有些是有具体功能的,比如门外的上马石、拴马桩、门枕石,大门上的门簪、门环;有些是有抽象功能的,比如影壁、雀替、挂落等,那是显示主人的身份和财富的。

现在生活的时代不同了,生活方式也跟着变了,这些物事如今已经不多见了。但这些老物件儿是当艺术品般的存在。

ISBN:0001TZ210128000001  
作者:[美]张克群 著

(0)

相关推荐